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揭示特早熟枇杷新品系‘川早枇杷’头花坐果率低的原因,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方法观察了‘川早枇杷’头花的开花期,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验了柱头可授性、TTC法测定了花粉活力、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了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川早枇杷’头花7月中旬进入初花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8月中旬至下旬为终花期,头花花期的果园气温最高、最低和平均分别为34.9℃、18.9℃和26.03℃。(2)开花当天及花后1~4d柱头具有可授性,且花后1d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最高,以后花粉活力逐渐迅速降低。(3)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在授粉后48h抵达花柱基部、96h到达胚珠,但数量极少。研究表明,‘川早枇杷’头花具有最佳可授性的时间较短,花粉活力降低迅速,花粉管能够抵达花柱基部和进入胚珠的数量极少,花期高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造成其头花坐果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枇杷头花花粉管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金  张潇  韩娟  王均  廖明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2):2454-2460
为探讨温度对早熟枇杷头花花粉管生长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特早熟枇杷新品系‘川早枇杷’头花为试材,分别以T_1(25℃/20℃,昼/夜)、T_2(30℃/25℃,昼/夜)和T_3(35℃/30℃,昼/夜)温度作处理,研究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花粉管生长状况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结果显示:(1)‘川早枇杷’头花柱头具可授性的持续时长、同一花龄下的花粉活力大小以及到达花柱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均表现为T_1T_2T_3,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的时间长短表现为T_1T_3T_2,且T_3处理的花粉管在花柱中多表现出顶端膨大弯曲、停长等异常现象。(2)3种温度处理的花朵SOD和CAT活性均随花龄的增加而先增后降,POD活性则先降后增;3种保护酶的活性在T_1处理下变幅较小,而在T_2和T_3处理下变幅较大。研究表明,‘川早枇杷’头花授粉坐果较适宜的昼夜温度是25℃/20℃;高温条件下早熟枇杷花朵主要保护酶活性变幅增大,柱头具可授性持续时间短、花粉活力低、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异常,从而导致早熟枇杷头花坐果率低。  相似文献   
3.
(1)从生芽诱导培养基:MS 6-BA1.0 mg·L-1(2)增殖培养基:MS 6-BA 1.5 IAA 1.0 GA0.5;(3)壮苗培养基:MS IAA 1.2.  相似文献   
4.
以‘大五星’枇杷退化种子少核株系‘川农1号’(C1)为试材,以‘大五星’枇杷自花授粉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枇杷少核株系自花、异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C1株系异花授粉后花粉能在柱头上萌发,并伸入中央花柱道,在授粉后48h左右到达花柱基部。(2)C1株系自花授粉后,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速度相对于异花授粉滞后,自花授粉后36h大多数花粉管到达花柱的中上部并停止生长,且伴随产生花粉管顶端形态异常、荧光异常明亮等现象,最终只有极少数花粉管能到达花柱基部。研究表明,C1株系为配子体自交不亲和,C1株系的自交不亲和性是引起其少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枇杷材料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判断川早枇杷与其他枇杷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探讨ISSR分析鉴定枇杷变异的有效性。以川早枇杷等13份枇杷品种(品系)为材料,通过DNA提取、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引物筛选及PCR扩增,使用Quantity One软件对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14条ISSR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165条带,条带长度为300~1 500 bp; 日本茂木与川早枇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7920,早钟六号和晚钟与川早枇杷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717和0.7444,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160时,13份枇杷材料可以被分为4类。因此,相对于早钟六号,川早枇杷材料在遗传物质上发生了变异,具备成为枇杷新品种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和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以探索苹果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揭示果实低酸成因。结果表明:(1)苹果果实发育期间,‘SGP-1’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成熟时仅为‘金冠’的二分之一,且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组成,幼果期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期以苹果酸为主。(2)‘SGP-1’的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其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变化规律与‘金冠’相反,且积累关键时期和快速下降期早于‘金冠’;‘SGP-1’果实其余酸组分含量变化趋势与‘金冠’基本一致,但在幼果期显著高于‘金冠’,在成熟期与‘金冠’差异不显著。(3)‘SGP-1’的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在幼果期均显著高于‘金冠’,成熟期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幼果期MDH活性和成熟期ME活性在两材料间变化规律相反。(4)‘SGP-1’的幼果期苹果酸积累与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MDH、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GP-1’膨大期苹果酸积累与MDH、PEPC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EPCK和VHA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成熟期苹果酸积累均与MDH、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SGP-1’是以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金冠’苹果变异优系,对苹果酸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种类和活性与‘金冠’不同,导致了‘SGP-1’的低酸品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果实低酸形成机理和培育高糖低酸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属16个雄性材料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雄性猕猴桃16个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17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4%;经POPGENE 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6个雄性猕猴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503~0.5128之间,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4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可将供试材料分成4类,第Ⅰ类为中华和美味猕猴桃,第Ⅱ类为阔叶、毛花猕猴桃,第Ⅲ类为魁绿猕猴桃,第Ⅳ类为四萼猕猴桃。结果表明ISSR可用于雄性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