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筛选出五味子抗氧化活性最强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优的部位。对各提取物及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以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代表其抗氧化活性,比较五味子各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ACAR)为阳性对照,对各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比较。采用Origin 8软件中的多项拟合计算活性实验的IC50值及Abs0.7值,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测定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间的相关性。五味子药材中含量最高的是总多糖类物质,含量为72.9 mg GL/g DM,其次为总酚酸类物质,含量为46.8 mg GA/g DM,木脂素类物质含量为39.6 mg SC/g DM,三萜类物质含量为32.2 mg OL/g DM,总黄酮类物质含量最低,为22.6 mg RU/g DM。五味子各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总木脂素总黄酮总三萜总酚酸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的为总木脂素(IC50值为0.24),抑制作用最弱的为总三萜。五味子7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优。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具有最优的抗氧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抗氧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与木脂素类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树葡萄果实中功能成分的含量,本实验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葡萄果实黄酮和花青索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树葡萄的果皮、果肉和种子中都含有花青素、多酚和黄酮,但花青素在整个果实中含量最低,而果肉的花青索、多酚和黄酮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果皮和种子。果实中果皮的花青素含量相对于其他两个部位较高,达1.2391u;种子总多酚含量最高达19.952mg/g,其次是果皮,果肉总多酚含量最低,仅0.1333mg/g;果皮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2011mg/g,其次是种子,果肉总黄酮含量最低,仅0.5800mg/g。由此可见,树葡萄果实果肉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最低,花青素和总黄酮以果皮含量最高,总多酚以种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黑苦荞的市场利用价值,该研究选择种植于湖北江汉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川荞1号和九江苦荞作为材料,分析苦荞籽粒中游离酚、结合酚、总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和总黄酮的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三种抗氧化测试模型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酚类物质的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川荞1号籽粒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分别为27.38 mg GAE·g~(-1)DW、31.46 mg RE·g~(-1)DW和12.71 mg GAE·g~(-1)DW、14.68 mg RE·g~(-1)DW;其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与结合黄酮含量,均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79%以上,且九江苦荞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高于川荞1号。(2)苦荞籽粒中酚类物质主要由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游离酚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结合酚以表儿茶素和芦丁为主。(3)苦荞籽粒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黑苦荞川荞1号游离态DPPH、ABTS和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为30.14、11.03、18.84 mg TE·g~(-1)DW,高于九江苦荞,而结合态三种抗氧化能力值低于九江苦荞,但黑苦荞川荞1号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在低海拔地区江汉平原,种植的黑苦荞川荞1号籽粒具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符合后续的食品加工的生产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鸡爪槭叶多酚提取物在体外模拟口腔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其DPPH·、ATBS~+·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阐述鸡爪槭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和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和胃消化过程会降低消化产物中总黄酮含量,但对酚类和缩合单宁类化合物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肠消化过程会大大降低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组样品中总黄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损失率分别为99.26%、52.95%和100%。口腔和胃部消化会降低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但不显著。肠道消化会使样品的抗氧化和酶抑制活性急剧降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DPPH·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损失率达100%,清除ATBS~+·的IC50值增加了1.88倍,且实验组和p H组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之,胃肠道消化会降低鸡爪槭叶多酚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主要发生在肠道消化阶段,p H环境的改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嘉宝果(Myrciaria cauliflora)叶片多酚的分离纯化方法,对4种树脂(NKA-2、NKA-9、HPD-826和HPD-400A)进行了筛选,并分析了其多酚的抗氧化、体外降糖活性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NKA-9树脂适于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0 mg/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量204 mL、洗脱流速0.9 mL/min、洗脱量70 mL。嘉宝果叶多酚纯度可达69.86%。嘉宝果叶片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纯化前,但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低于纯化前。HPLC结果表明,嘉宝果叶片中含有杨梅苷、芦丁、金丝桃苷和鞣花酸,其中鞣花酸含量最高[(16.15±0.49) mg/g]。因此,NKA-9树脂适合分离纯化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及其2种纯化物(P-1和P-2)对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作用以及纯化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和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与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多酚样品中,纯化物P-2的抑酶活性最强,纯化物P-1次之,提取物最弱,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g/mL)分别为0.045、0.185和0.278.石榴皮多酚纯化物P-2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浓度为0.01 mg/mL时该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常数Ki为1.22 μg/mL.  相似文献   

8.
用70%甲醇浸提红凤菜样品的干燥粉末,将所得浸膏进行酸解,以槲皮素、山柰酚为对照品,用HPLC对酸解液进行测定,经计算得到红凤菜样品的总黄酮含量,为红凤菜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红凤菜样品的总黄酮含量为:嫩芽0.0326 mg·g~(-1)DW,嫩叶0.1171 mg·g~(-1)DW,成熟叶片0.1081 mg·g~(-1)DW,整株样品0.1227 mg·g~(-1)DW;所有样品酸解液中的山柰酚含量均高于槲皮素。红凤菜嫩芽的总黄酮含量最低,整株样品的总黄酮含量不低于其他样品;山柰酚是红凤菜总黄酮的主要苷元。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畅  程大海  高欣  赵尔丰 《植物研究》2010,30(2):253-256
研究了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水、40%乙醇及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渣,并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DPPH清除实验及O2—.清除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果渣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425.36±15.21 mg GAE.100 g-1DW,远远高于水提物(169.46±9.75 mg GAE.100 g-1DW)及醇提物(218.39±12.54mg GAE.100 g-1DW)中的总酚含量。且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2.67±0.13 gVc.100 g-1DW,对O—.2的清除能力2.48±0.14 g Vc.100 g-1DW,明显好于醇提物及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田间管理成本,从化感角度出发,对构建米槁-绿壳砂林药间作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为米槁林下作物套种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设置不同浓度的米槁果皮与叶片水浸提液处理绿壳砂种子和幼苗,观察其对绿壳砂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果皮与叶片高浓度水浸提液对绿壳砂种子有显著抑制作用(50 mg·m L~(-1)),绿壳砂的总生物量与苗高随着米槁果皮与叶片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米槁果皮水浸提液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脲酶活性显著上升;米槁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MDA含量、SOD活性、脲酶活性显著上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采用GC-MS法从米槁果皮和叶片鉴定出92个化合物,其中7个与米槁的化感作用关系密切;米槁果皮与叶片对绿壳砂幼苗存在一定化感作用,但化感作用最强部位(果皮)不会在林下大量堆积;在米槁田间管理中及时清理米槁林下落果、落叶等凋落物,在米槁林下套种绿壳砂时采取幼苗移栽法,构建米槁-绿壳林药间作经营体系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桑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及体外降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比色法考察固态、液态两种发酵条件对桑叶发酵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同时建立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为体外降糖活性筛选模型,以期筛选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液体发酵7 d桑叶70%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92.79%);未发酵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63.68%),其次为液体发酵7 d桑叶70%乙醇提取物(54.81%)。且在生药浓度为10 mg·m L-1时,都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结论: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可以改变桑叶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为开发糖尿病药物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药用植物海南槌果藤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鉴定了海南槌果藤叶片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槌果藤氯仿相萃取物对三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和六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海南槌果藤叶片甲醇提取物中含量最多的是酯类(45.03%)和杂环类(33.74%),其中丁基-4-庚烷基-邻苯二甲酸酯(20.58%)为主要的单组分物质。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为1.93%,总黄酮含量为2.3%;进一步研究表明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0.454 mg/m L和0.297 mg/m L;而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0.937、2.261 mg/m L,分别比芦丁和TBHQ标准品低。除此之外,海南槌果藤氯仿相萃取物对三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和六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制效果较明显;同时对葡萄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3.97%,其次是新暗色柱节孢,抑制率为37.5%。  相似文献   

14.
周璇  贾志鹏  王娟  杜梅娜  苏雪 《广西植物》2020,40(11):1595-1601
该文以青藏高原特有木本植物肋果沙棘为材料,在62 μW·cm-2的UV-B辐射强度下,分别测定处理了0~6 d幼苗叶片的氧化损伤程度、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探究肋果沙棘对UV-B辐射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UV-B辐射时间的增加,肋果沙棘幼苗过氧化氢含量(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显著增加; 抗氧化系统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 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总黄酮含量随辐射时间的积累显著增加,作为非酶抗氧化物质的总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的清除率与其含量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结果表明,肋果沙棘幼苗在抵御该辐射产生的氧化损伤中,通过提高CAT活性及增加总黄酮含量来抵御辐射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该研究采用氯化铝显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以抗坏血酸(Vitamin C,V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应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总黄酮(202.45 mg·g~(-1))和总酚(485.94 mg·g~(-1))含量最高,且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并强于阳性对照Vc(P0.05)。因而,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芦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对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来评价芦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通过MTT法研究了芦笋提取液对结肠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试验观察了芦笋提取液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芦笋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强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一定浓度的芦笋提取液对结肠癌细胞株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并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差异,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该文选取制作六堡茶常用的7个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的含量,以DPPH·清除能力、ORAC值和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茶树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黄金茶(53.42%± 0.14%)、桂红4号(40.87%±1.09%)、云南大叶种(27.17%±0.26%)、福云6号(2.70%±0.02%)。(2)对DPPH·清除能力、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抗氧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3)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降血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桂青种。(4)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均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有较强正相关。综上认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其中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宛田种、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 总多酚、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贡献较大,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了富硒菊花与普通菊花的抗氧化活性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富硒菊花甲醇提取物清除ABTS·+、DPPH·、OH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078 5、0.068 0、0.346 9 mg/mL,普通菊花分别为0.128 9、0.121 2、0.313 3 mg/mL。富硒菊花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一定强于普通菊花。富硒菊花提取物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2.190 9、4.123 9 mg/mL,普通菊花分别为3.449 5、10.696 3 mg/mL。富硒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量效关系拟合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富硒菊花的抗氧化活性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普遍优于普通菊花,这可能与其中所含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有关。本研究为富硒菊花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从中药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淀粉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测定方法,对126种经水煮醇沉提取的常用中药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在0.28mg/ml反应体系下,24种中药提取物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在0.1mg/ml反应体系下,5种中药提取物抑制α-淀粉酶活性。大黄、山茱萸、赤芍、五倍子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与阳性药物拜唐苹比较,这4种中药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较低,但抑制α-葡萄糖计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明显强于拜唐苹。结论:某些中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如果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提取活性部位,可望获得抑制活性更强的中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