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豆腐柴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豆腐柴叶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化合物有2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10%,主要成分有丙酸乙酯(33.7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9.38%)、叶绿醇(7.91%)、α-桉叶醇(3.75%)、角鲨烯(3.39%)和棕榈酸(3.34%)等。豆腐柴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96 mg/m L和0.761 mg/m L。豆腐柴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挥发油的质量浓度与对4种受试菌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均为1.125 mg/m L。故豆腐柴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特性,为其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教学质量,我们教学团队通过重构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了“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立集网络课堂和数字化资源为一体的智能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途径,探讨“线上”教学的考核模式,评价教学改革效果。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民族(即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耳聋人群耳聋基因常见突变的一般特点。方法:选取4个不同民族共计714例耳聋患者(全部属于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利用DNA技术对其耳聋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见耳聋基因检出率方面,汉族为30.83%,哈萨克族为20.00%,回族为16.00%,维吾尔族为12.50%;235delC是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耳聋患者常见突变,35delG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耳聋患者常见突变,IVS7-2AG是汉族耳聋患者常见突变,187delG是维吾尔族耳聋患者中第一次检测到的病理性突变。结论:在耳聋基因突变方面,4个民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桑白皮中分离出抗炎活性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利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桑白皮乙醇提取物(MRE)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对桑白皮进行分离,得到1种抗炎活性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为已知的Diels-Alder加合物桑根酮B(sanggenon B)。抗炎活性表明,sanggenon B显著下调了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从桑白皮中分离出的sanggenon B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的合成,降低i NOS、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工业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应用性强。为更好地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从应用型师资培养、教学内容重组、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建立等环节对"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