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鲜石榴皮、干石榴皮、石榴带籽果实和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和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结果:鲜果皮中的绿原酸、总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干果皮。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类成分、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带籽果肉,说明可能石榴籽中这3种成分含量很少甚至没有。而总黄酮含量带籽果肉高于去籽果肉2倍,说明石榴籽里含有黄酮,且含量高于果肉。石榴皮中绿原酸和总花青素类成分含量都较高,超过3%。结论:在今后的石榴皮和果肉活性成分提取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树葡萄果皮和种籽的抗氧化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皮和种籽70%乙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了他们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果皮的总多酚含量最高(95.96 mg g~(-1) DW),红果皮的最低(18.31 mg g~(-1) DW);绿果籽的总黄酮含量最高(43.48 mg g~(-1) DW),紫果籽的最低(16.50 mg g~(-1) DW);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以绿果皮的最强,紫果籽的最弱。树葡萄果皮/籽清除·O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强于阿卡波糖;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P0.05),抗氧化能力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树葡萄绿果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两性花双优山葡萄果实氨基酸的研究,从试验得知: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其氨基酸的总量及各种氨基酸量不同。但在各地方果实中氨基酸的分配基本规律是一致的:种子含量为最高,果皮其次,果肉最低。各部位氨基酸的大小值:种子为10.445—8.475,果皮为6.407—2.882,果肉为4.618—2.564。  相似文献   

5.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了苹果(Malus domestica Mill.)5个品种的幼果和成熟果原花青素含量,并对品种‘富士'和‘新红星'果实发育期间原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幼果富含原花青素,5个品种含量在8.46~13.90 mg*g-1(FW)之间,以品种‘金冠'最高,‘乔纳金'次之.苹果成熟果实原花青素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达4.232~7.307 mg*g-1(FW),果肉中含量为0.525~1.034 mg*g-1(FW),以品种‘新红星'和‘富士'最高.‘富士'和‘新红星'果实发育期间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发育早期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呈增加趋势,5月底达最高值,之后下降,7月中旬以后基本稳定;果肉原花青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8月中旬以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华猕猴桃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对原产地和试种点的猕猴桃果实进行了营养成分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不同品(株)系果实的营养成分不同,本所主要优良品(株)系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300mg/100g以上;7月中旬采收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10月中旬采收果实,总糖含量最高;果肉维生素C含量最高,果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红肉葡萄新种质‘钟山红玉’为实验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检测‘钟山红玉’从幼果到成熟期果皮、果肉中的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不同果实发育时期果皮、果肉中的花青苷组分变化,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规律,探索红肉葡萄果实呈色机制,为葡萄果实品质改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钟山红玉’果皮和果肉中共检测出13种花青苷且都为单糖苷花青苷,与欧亚种葡萄亲缘关系较近。(2)‘钟山红玉’果皮、果肉中均检测出了欧亚种葡萄中很少有的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果皮中飞燕草素类(飞燕草素-、锦葵色素-、矮牵牛素-)花青苷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矢车菊素类(矢车菊素-、芍药素-)花青苷衍生物,而在果肉中则两大类花青苷含量相近,这与果皮中较高的F3′5′H基因表达量有关,且在果皮中酰基化花青苷比例显著高于果肉。(3)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MYBA2和UFGT在‘钟山红玉’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UFGT基因在果肉中基本不表达,而MYBA2可能是决定‘钟山红玉’果肉转色的关键因子;并且ABA响应相关基因PYL1在‘钟山红玉’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与OMT和LDOX基因一致。  相似文献   

8.
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14.8%;干物质、粗纤维和多酚含量的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别于花后95、67和95 d达到峰值(26.49%、14.96%、81.843 1 mg/gDW),并分别于花后165、179和179 d降至最低值(18.3%、6.47%、42.014 6 mg/gDW);黄酮、多糖、齐墩果酸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略有下降,其中多糖和齐墩果酸含量均于花后137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431 2 mg/gDW和10.312 1 mg/gDW,黄酮含量在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3.201 1 mg/gDW.(2)多酚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多酚含量一致,于花后95 d多酚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5.448 6 g);齐墩果酸、多糖及黄酮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期间逐渐增加,花后165 d多糖的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8.508 1 g),花后179 d黄酮和齐墩果酸的单果产量均达到最高值(0.261 2 g和0.747 4 g).研究表明,花后137 d(8月25日)至151 d(9月8日)木瓜果实青绿,齐墩果酸、多糖、黄酮含量最高,为加工木瓜饮片等的最佳采收期;花后165 d(9月22日)至179 d(10月6日)时,木瓜果实基本转黄,其中齐墩果酸、多糖、黄酮的单果产量最高,且多酚和粗纤维含量最低,是药用有效成分提取和加工果酒、果脯、果醋等木瓜食品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红巴拉多’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转色前期(约花后6周)用300 mg/L的ABA对果穗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单果重、可滴定酸、可溶性固性物等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果皮中总花青苷及ABA含量;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果皮中ABA信号通路和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克隆6个与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并预测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在转录调控水平上探讨ABA信号通路对葡萄果皮花青苷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ABA处理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可滴定酸含量下降。(2)ABA处理显著提高了‘红巴拉多’葡萄果皮的着色水平以及总花青苷和ABA含量。(3)ABA处理后,9个ABA信号通路基因以及6个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4)6个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多个与ABA响应相关的ABRE作用元件。研究发现,9个ABA信号通路基因可能在葡萄果皮着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2个VvABFs转录因子可能直接作用于含有ABRE元件的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推测可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来调控葡萄果皮花青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区域酿酒葡萄‘马瑟兰’果实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以及综合品质的区域差异性,为该品种在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推广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以银川、农垦玉泉营、青铜峡和红寺堡4个子产区10个代表性酒庄的‘马瑟兰’葡萄为试材,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造成酒庄间果实品质差异的酚类物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酒庄‘马瑟兰’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0个酒庄‘马瑟兰’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组分与含量均存在差异,H-Hs酒庄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11.91 mg/g和35.68 mg/g; Y-Mq酒庄葡萄种子原花色素含量最高(108.67 mg/g)。(2)基于果实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采用聚类分析将10个酒庄划分为4类,其中H-Hs酒庄单独为一类,且能很好地与其他酒庄分开。(3)PLS-DA分析表明,种子原花色素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末端亚基(ECG-p)和表儿茶素末端亚基(EC-p)所占摩尔百分比、果皮总花色苷含量和非酰化花色苷含量、果皮原花色素的EC-p所占摩尔百分比是区分10个酒庄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指标。(4)PCA分析表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酒庄为红寺堡子产区的H-Hs、银川子产区的Y-Mq和青铜峡子产区的Q-H酒庄。可见,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果实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及综合品质表现出明显的产地差异性,并以红寺堡子产区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芳香化合物含量,研究其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巨峰葡萄的差异。结果显示:(1)巨峰葡萄二次果较露地巨峰葡萄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分别减少了8.23%、11.74%、10.63%,果实总糖含量提高了8.59%,可滴定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果肉Vc含量(1.47mg·kg-1)显著低于露地果实(2.00mg·kg-1),果皮原花青素含量(24.40mg·g-1)是露地果实的3.37倍,果实色泽较露地果实显著加深。(2)巨峰二次果中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53.55%;露地巨峰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61.36%;乙酸乙酯在露地巨峰(51.00%)和二次果(33.65%)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说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草莓香味;但巨峰二次果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芳香化合物是2-己烯醛(41.14%),且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相对含量(16.31%)。研究表明,巨峰二次果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巨峰,但二次果的果粒小;由于葡萄果实中的2-己烯醛对其芳香化合物的组分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变了葡萄的果实风味,因此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在风味上与露地栽培果实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柚果实不同部位的柚皮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LC方法测定柚果实中柚皮苷含量的结果表明:果皮中柚皮苷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92%以上,果肉高于种子。果皮中柚皮苷合成和积累主要在膨大期之前,而果肉和种子中柚皮苷在幼果期至膨大期间大量积累。果实趋于成熟时,不同品种间柚皮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贮藏期的柚皮苷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70%丙酮、水为苹果果实多酚和糖的提取溶剂,对全国范围内9个苹果特征产地的长富2号多酚、4种糖类物质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长富2号多酚和糖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多酚含量最低的为云南昭通0.093 mg/g;较高的为新疆伊犁、陕西洛川、甘肃天水,含量分别为0.146、0.140、0.130 mg/g;4种糖组分总含量较高的为新疆伊犁383.3664 mg/g、甘肃天水342.7450 mg/g、山西太谷324.6702 mg/g。此外,对不同产区的多酚进行了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桑黄是一类著名的药用真菌,多糖、黄酮、三萜是桑黄主要的活性成分,三者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东亚木层孔菌Phellinus orientoasiaticus是生长于蔷薇科活立木上的大型真菌,其外观形态与桑黄高度形似,但其药用价值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东北地区研究广泛的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baumii和忍冬桑黄S.lonicericola野生子实体为对比研究材料,以粗多糖、总黄酮、总三萜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对比研究指标,探究东亚木层孔菌的药用价值。鲍姆桑黄粗多糖含量为4.64 mg/g、忍冬桑黄为2.94 mg/g、东亚木层孔菌为3.68 mg/g;鲍姆桑黄的总黄酮含量为65.53mg/g、忍冬桑黄为187.74mg/g、东亚木层孔菌为46.19mg/g;鲍姆桑黄总三萜含量为5.38 mg/g、忍冬桑黄为15.87mg/g、东亚木层孔菌为10.17mg/g。通过HPLC分析3种子实体黄酮成分,发现鲍姆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槲皮素这2种成分;忍冬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柚皮素这2种成分;东亚木层孔菌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芦丁这2种成分。比较3种真菌子实体黄...  相似文献   

16.
鸭梨黑心病的研究 Ⅱ.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鸭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黑心病问题的研究。发现:(1)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鸭梨果实的不同部位中是不相同的,果心最高、果皮次之、果肉最低。当鸭梨发生黑心病后,果心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下降。(2)应用纸上层析和高压电泳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证明在果心内有7种多酚类化合物,在果肉中有5种,果皮中有6种。其中以绿原酸为多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并在果心内的含量最高。(3)鸭梨黑心后绿原酸在果心内的含量下降。应用绿原酸作为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底物,酶作用后绿原酸在324毫微米的最大吸收峰下降,在200毫微米处出现新的最大吸收区,与鸭梨自然褐变产物相似。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褐变是造成鸭梨黑心病的生理原因,绿原酸可能是主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有柄石韦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在全草中云南昆明产的有柄石韦总黄酮含量最高,山东济南产的有柄石韦所含黄酮成分最低;有柄石韦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最低。  相似文献   

18.
迎春花植物茎叶中黄酮类物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对迎春花茎叶内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确定了总黄酮含量提取的适宜溶剂浓度和提取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用60%甲醇溶剂提取5h总黄酮含量最高,茎杆中的含量为10.42mg/g DW,叶片中的含量为18.31mg/g DW。此外,还对迎春花叶提取液进行了各种黄酮定性颜色反应,初步确定其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双氢黄酮类及查尔酮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牡丹根皮的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牡丹皮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4 ℃,超声时间65 min,陕西商洛和陕西略阳产野生牡丹皮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4.035 mg·g-1,云南昆明栽培牡丹皮总黄酮含量最低,仅30.439 mg·g-1。  相似文献   

20.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果实中多胺含量以亚精胺(Spd)最高,腐胺(Put)其次,精胺(Spm)最低,三者分别于花后7 d和28 d各出现1个高峰.果皮、假种皮和种子中总多胺含量以各自发育初期为最高,随后急速下降,快速膨大期间的变化则不大.花后0~21 d,单果中Put、Spd和Spm含量最低;花后28 d,出现第1个小高峰;果实快速膨大期Spd含量急剧升高,Put和Spm升高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