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IBV国内分离株HB和YC毒株对靶器官的组织嗜性,本实验应用间接免疫抗体(AFI)法对感染的气管、肾脏、肺脏、肝脏和脾脏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2个毒株HB和YC在感染的第7d在气管、肺脏和肾脏中有特异性的荧光存在,肝脏和脾脏中也存在着病毒,尤以肾脏中的病毒含量最高。在肾脏肾小管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中,均有大量的荧光存在,这与报道的结果不同。在气管的粘膜层、肌层及血管中均存在着荧光,但荧光的亮度不如肾脏的强。此外,在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及脾脏(YC)的巨噬细胞胞浆中也存在着荧光。这表明在感…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S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对山东省泰安地区某蛋鸡场产蛋下降鸡群发生的临床症状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无菌采集气管、肺脏、肾脏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我们鉴定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病毒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毒株,使用国外针对IBV793/B血清型发表的血清型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获得了该毒株的免疫原基因S1基因,初步确定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为793/B血清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S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对山东省泰安地区某蛋鸡场产蛋下降鸡群发生的临床症状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无菌采集气管、肺脏、肾脏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我们鉴定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病毒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毒株,使用国外针对IBV 793/B血清型发表的血清型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获得了该毒株的免疫原基因S1基因,初步确定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为793/B血清型.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禽白血病病毒(ALV)自然重组毒FJ15TH0感染SPF鸡群的不同方式对其感染状态和病毒组织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动物试验分别模拟垂直传播和生长早中期水平传播,动态检测各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抗体反应及不同内脏组织病毒载量,为制定地方鸡群中ALV感染的防控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结果表明胚内接种模拟垂直传播组除2只实验鸡外均产生免疫耐受,持续带毒排毒而无抗体产生;1日龄和D组均未表现泄殖腔排毒,在接触病毒后2~3w后C组63.6%实验动物表现一过性病毒血症,D组未表现病毒血症,暴露后5~11w期间C组9.1%~25%鸡出现一过性血清抗体,D组在暴露后3~5w期间14.3%~42.8%实验鸡产生一过性血清抗体。11w时剖杀实验鸡,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各实验鸡不同组织的gp85mRNA及病毒粒子的基因组RNA含量,结果显示垂直感染组表现泄殖腔排毒者gp85检测均为阳性,该分离株对肾脏和法氏囊的组织亲嗜性最强,而对肝脏和脾脏的亲嗜性较低;而同居感染组实验鸡均表现为gp85mRNA检测阴性,表明该重组毒水平感染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腺、法氏囊等器官,进行扩增。同时将采集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IHC)。结果REV-T感染的组织未检测出电泳条带,而SNV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到了一条300bp特异而清晰的电泳条带,而且SNV感染的鸡组织中,PCR方法检测到了特异的条带。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了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结论PCR检测REV更快捷,特异更好。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发生的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采集病死鸡肾脏为材料,通过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FX),敏感鸡人工感染后出现呼吸症状,剖检病鸡时大我鸡肾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病毒能死鸡胚和产生侏儒胚;病毒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增殖,病毒经电镜观察,其大小在80-120nm之间,囊膜外有纤,病毒经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FX毒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7.
运用套式PCR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保守TK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套式PCR法.通过检测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室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套式PCR法能检测出ILTV感染后的非免疫鸡胚和SPF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中的被稀释了105倍的病毒(约1fg的ILTVDNA),攻毒后第10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气管拭子中检出ILTV,第10天非免疫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10,第10天SPF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8/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气管拭子中ILT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对临床样品中的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7.经过核酸杂交验证,套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ILT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保守TK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套式PCR法。通过检测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室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套式PCR法能检测出ILTV感染后的非免疫鸡胚和SPF鸡绒毛膜研磨液中的被稀释了10^5倍的病毒(约1fg的ILTV DNA),攻毒后第10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气管拭子中检出ILTV,第10天非免疫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10,第10天SPF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8/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气管拭中ILT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对临床样品中的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7。经过核酸杂交验证,套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ILT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鸡PPARs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和  李辉  王宇祥 《遗传学报》2004,31(7):682-687
以8周龄Arber Acres(AA)肉鸡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对鸡PPAR基因组织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RT-PCR半定量检测显示,在检测的10种组织中除胸部肌肉组织外,PPAR-α基因在其他9种组织中都表达,其中较高表达于脑、肺脏、肾脏、心脏和小肠,中等程度表达于胃、肝脏和脂肪,较低表达于脾脏。PPAR-γ基因除了在肝脏和肌肉中没有检测到外,在其他8种组织都有表达,其中高表达于脂肪,其次是脑和肾脏,低量表达于脾脏、心脏、肺脏、胃和小肠。Northern blot检测显示,PPAR-α基因在心脏、肝脏、肾脏和胃这4种组织表达,其中在肝脏杂交信号最强;PPAR-γ基因只在脂肪和肾脏表达,其中在脂肪组织有强的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表明,鸡PPARS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同啮齿动物和人基本一致,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PPAR-α基因不在肌肉组织中表达,PPAR-γ基因在肾脏中有高表达。PPAR基因与鸡的多种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究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NE4(EDSV NE4)毒株对昆明小鼠的感染特性。方法用106TCID50攻毒量的EDSV NE4株对4~6周龄的KM小鼠进行攻毒试验,同时以正常尿囊液接种作为阴性对照。用荧光定量PCR对小鼠组织及粪便中的EDSV进行检测,同时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抗原定位。结果 EDSV攻毒对小鼠的采食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组小鼠可产生针对EDSV特异性的抗体,HI抗体滴度可高达212,阴性对照组小鼠体内抗体检测为阴性;攻毒后小鼠大部分组织器官如肝脏、子宫、肾脏、肺脏等与攻毒7 d后粪便中均可检测到EDSV,阴性对照小鼠所有受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EDSV攻毒未能引起小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可在子宫、肺脏、肝脏、肾脏中可检测到阳性信号,最为典型的定殖位置是子宫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细胞的胞质中。结论 EDSV NE4株可以感染KM小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ADRP基因在宗地花猪及其二元杂交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该基因与脂肪含量的关系,试验以宗地花猪及其二元杂交猪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DRP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背最长肌及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DRP基因在宗地花猪及其杂交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组织之间及不同猪种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表达丰度关系宗地花猪的为小肠脂肪肺脏肝脏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肾脏,宗江二元猪的为脂肪小肠脾脏肺脏肾脏肝脏背最长肌心脏;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宗江二元猪肝脏、脾脏、肺、小肠、背最长肌中AD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宗地花猪的(p0.01),心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宗地花猪的(p0.01)。结果提示,ADRP基因在宗地花猪及其二元杂交猪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数据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K avian leukosis virus,ALV-K)特异性抗原gp85的基因序列,设计一组ALV-K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ALV-K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对ALV-K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A亚群、B亚群、J亚群、E亚群禽白血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流感病毒(AIV)等禽病病原未见扩增。该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3.4×10~1拷贝数/μL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是RT-PCR的100倍。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攻毒ALV-K的SPF鸡各脏器进行病毒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攻毒鸡体内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中均能检测到ALV-K,且肝、肾和脾中的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心和肺(P0.01)。  相似文献   

13.
研究LY株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法氏囊发育影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疫苗免疫诱发的抗体的影响,及对强毒株IBDV致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Y株ARV感染1日龄SPF鸡可引起法氏囊萎缩和部分淋巴细胞减少,但对增重及AIV和NDV疫苗免疫后抗体滴度却没有显著影响。ARV感染可降低弱毒IB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但对随后IBDV强毒株攻毒的抵抗力却与对照鸡无显著差异。经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再接种强毒株IBDV,不会引起死亡,但却仍能显著抑制对AIV、N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然而,对于1~7日龄经ARV感染的鸡,IBDV强毒的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又显著低于未经ARV感染的对照鸡。  相似文献   

14.
猪激素敏感脂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眉猪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猪激素敏感酯酶(HSL)和甘油三酯水解酶(TGH)基因组织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RT-PCR半定量检测显示,HSL基因的mRNA在检测的7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脂肪组织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心脏、肝脏、肺、脾和肾脏。TGH基因在7种组织也均有表达,其中肝脏和脂肪组织表达量较高,心脏和肾脏次之,脾脏和肺脏表达量较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SL基因在大网膜脂肪和皮下脂肪表达量最高,而在肾脏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其他组织中中度表达;TGH基因在大网膜脂肪、皮下脂肪、肝脏、肺脏和脾脏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在心脏和肾脏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以上结果表明:HSL和TGH基因存在转录后调控,这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小鼠肠道外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RV)动物模型,观察该模型动物发病时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通过腹腔注射RV,建立小鼠肠道外感染RV的模型。分别在病毒接种后第3天及第7天通过摘除眼球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同时处死动物,无菌取出肺脏、肝脏和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小鼠肠道外感染RV成功(可见到肺脏、肝脏和脾脏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性炎性病变)。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实验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RV引起小鼠肠道外脏器肺脏、肝脏和脾脏组织病变的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猪瘟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了含有猪瘟病毒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V-E2.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源基因表达,然后用rAdV-E2免疫家兔,免疫后6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进行攻击,攻毒后3 d取其脾脏,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株病毒RNA.结果表明,该重组腺病毒传至第10代时,毒价可达1.0×1010TCID<,50/mL;外源基因可在其中得到稳定表达;rAdV-E2接种兔免疫后2周产生猪瘟特异性抗体,免疫后5 W抗体达到峰值,攻毒后rAdV-E2接种兔和C株接种兔均未出现定型热反应,从其脾脏也未检测到C株病毒RNA,而野生型腺病毒接种兔均出现了定型热反应,并且从其脾脏检测大量C株病毒RNA,其含量达到了103拷贝/μL以上.由此表明,rAdV-E2可望开发为猪瘟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周龄SD大鼠的脏器重量及其变化趋势,为评判药物毒性反应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选取试验第13、26、52、78和104周对照组动物脑、脾脏、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肾上腺、睾丸、卵巢的重量数据并分析。结果从13~104周SD雌鼠脑、脾脏、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肾上腺、卵巢的重量呈升高趋势。从13~104周SD雄鼠脑、脾脏、心脏、肺脏、肝脏、肾脏重量均重于雌鼠,但雌鼠肾上腺重量、脏体比和脏脑比均显著高于雄鼠。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验动物现状的,不同周龄SD大鼠的脏器重量背景数据和参考值范围,并分析了不同周龄SD大鼠脏器重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敲除meq基因的马立克氏病毒(MDV)与标准疫苗株CVI988/Rispens对MDV超强毒GX0101攻毒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将1日龄SPF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分别饲养在正压过滤空气的SPF动物饲养隔离罩内。1日龄时,第1组鸡以2000PFU/只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SC9-1;第2组鸡以2000PFU/只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CVI988/Rispens;第3、4组为不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接种后5 d后,第1、2、3组分别以2000PFU/只的剂量腹腔接种MDV GX0101。饲养至90日龄,记录死亡情况,对死亡鸡只剖检,并取疑似马立克特有病变脏器做病理切片。期间,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下病毒GX0101的增殖动态以及禽流感、新城疫灭活苗在鸡体诱导产生抗体的水平。对含有MDV母源抗体的海蓝褐鸡的试验方案与SPF鸡一致。【结果】SC9-1株免疫对感染MDV GX0101攻击SPF鸡、海兰褐鸡均提供100%的免疫保护作用;CVI988/Rispens对SPF鸡、海兰褐鸡分别提供86.7%、93%的免疫保护作用。未免疫SPF鸡攻毒组死亡率为53.3%,肿瘤率为16.7%;未免疫海兰褐鸡攻毒组死亡率为36.7%,肿瘤率为6.67%;相比,空白对照组鸡只没有任何病变及死亡。荧光定量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羽毛囊DNA中,SC9-1免疫组鸡体内GX0101的病毒拷贝数显著低于CVI988/Rispens免疫组。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SC9-1免疫攻毒组鸡的产生的AIV、NDV抗体水平高于CVI988/Rispens免疫攻毒组。【结论】SC9-1株免疫无论在SPF鸡还是含有MDV母源抗体的海兰褐鸡均能提供比CVI988/Rispens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BalB/c裸鼠体内的分布。 方法采用DiR标记hUCMSCs,以MTT法检测标记hUCMSCs体外培养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标记hUCMSCs的细胞表型,以诱导分化法检测标记hUCMSCs的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小动物活体成像法检测DiR标记hUCMSCs尾静脉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对测得的hUCMSCs增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0,24,48,72,96,120 h MTT法测得的DiR标记hUCMSCs吸光度值与未标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R标记对hUCMSCs细胞表型没有明显影响,对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诱导分化能力没有影响,DiR标记hUCMSCs尾静脉给药后,荧光首先分布于肺脏,随时间逐渐迁移至肝脏和脾脏,最终归巢和分布于肝脏、脾脏和肺脏,荧光强度肝脏>脾脏>肺脏,随时间逐渐减弱,至4周时动物肝脏、脾脏和肺脏仍有荧光存在。 结论DiR标记不影响hUCMSCs体外增殖、细胞表型表达和多向诱导分化能力,DiR标记hUCMSCs尾静脉注射后首先分布在肺脏,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然后逐渐迁移至肝脏和脾脏,主要分布和归巢在肝脏、脾脏和肺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