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生素C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晓东  张惟材  张通 《生物技术通讯》2009,20(3):433-435,454
生物发酵法是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途径。目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维生素C发酵途径主要有葡萄糖发酵工艺和山梨醇发酵工艺。我们分别从这2条产生维生素C重要前体2-酮基-L-古龙酸反应路线的代谢机制、反应酶系及工程菌构建等方面出发,综述了维生素C生物发酵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维生素C生物发酵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微生物菌种、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和提取分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混合培养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 ,人们发现很多生物过程是微生物纯培养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进行的 ,必须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对于很多工业污染物、生物农药、纤维素、几丁质的生物降解 ,微生物混合培养是必要的 ;微生物混合培养可用于维生素C、维生素B1 2 、组氨酸、缬氨酸、L 苹果酸等发酵生产 ,还可用于药物的甾体转化、沼气发酵、湿法冶金等。混合培养的微生物资源应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发酵产品之一,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二步发酵法是维生素C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两个发酵步骤转化L-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针对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以维生素C生产菌株基因组为基础的一系列系统生物学技术在解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应用,同时也为如何提高其它大宗发酵产品生产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简述了混合培养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生物过程是微生物纯培养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对于很多工业污染物、生物农药、纤维素、几丁质的生物降解,微生物混合培养是必要的;微生物混合培养可用于维生素C、维生素B12、组氨酸、缬氨酸、L-苹果酸等发酵生产,还可用于药物的甾体转化、沼气发酵、湿法冶金等。混合培养的微生物资源应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定强度的超声波作用于发酵过程中缩短发酵时间,改善生物反应条件,提高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微弱超声可用于在线检测某些发酵过程参数,本简要介绍了超声波作用于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详细讨论了超声波在遗传育种 ,改善发酵工艺有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发酵产物浓度的在线检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酸传统上可用于制造丁酸纤维素、合成丁酸酯、食品香料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优选能量来源,能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抗癌作用.随着丁酸在生物相关领域功用的不断发现和实际应用,而消费者又日趋青睐生物源制品,微生物催化生产丁酸将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产物浓度低、选择性差是当前丁酸发酵的主要限制因素.许多研究从选用廉价培养基料、优化发酵工艺、简化提取步骤、遗传改造生产菌株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取得一定进展.今后这些方面更多的突破,都将使微生物催化生产丁酸的产业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用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乳浆生产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浆是奶酪生产过程中从乳中分离的产品,其成分包括水、乳糖(4—5%)、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被作为发酵工业价格低廉的糖源。乳酸通常通过乳酸菌发酵粮食、糖蜜和乳浆而得,用于制药、化学和食品工业中,最初作为酸味剂和保护剂。  相似文献   

9.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围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琥珀酸生产菌的选育、其代谢机理与产酸条件、发酵过程工艺、产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就维生素C微生物一步发酵方法进行了探索,构建了酮古龙酸杆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芽孢杆菌三菌混菌一步发酵的方法。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芽孢杆菌可以与酮古龙酸杆菌配合,促进酮古龙酸杆菌生长和产酸。在有山梨醇存在的条件下酮古龙酸杆菌及其伴生菌能够快速地生长增殖,植物内生芽孢杆菌在发酵的10h中不断消耗山梨醇。5L的发酵罐中,酮古龙酸杆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植物内生芽孢杆菌三菌混菌一步发酵在恒定的30℃温度,600r/min搅拌速度和1.5vvm通气条件下,补料发酵过程中醇酸质量转化率达到了81.89%,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醇酸质量转化率达到了87.90%,进一步优化了维生素C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左旋多巴(L-dopa)是一种在医药卫生,保健美容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功效的氨基酸,它的生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条途径来获得 L-DOPA,二者相比,后者更加简单、方便。国内有人从植物中提取L-DOPA,但由于受到原料来源限制,产量小。与从植物中提取多巴相比,利用微生物来发酵生产 L-DOPA 有着生产周期短、易培养、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利用微生物生产多巴是一种经济且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日化、农用化学品和食品等工业中。相对于化工法生产的丙酮酸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的丙酮酸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等优势。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主要包括发酵法和酶法,前者又包括直接发酵法和休止细胞法。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球拟酵母属的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丙酮酸生产菌,因此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丙酮酸在菌种、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吸附法、液液萃取法、气提法、渗透汽化法等提取技术原位分离耦合丁醇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分离特性与效果进行了比较。针对目前原位分离耦合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本课题组已取得的成果,对原位分离耦合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C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酵工艺等方面出发,综述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KGA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第二步发酵混合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第二步发酵混合菌关系的研究马成新,杨凤玫,焦鹏,薛德林,王书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产品,不但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产品中,随着维生素C应用范围的增...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脂肽具有抗菌谱广、热稳定性高、低毒、低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述了芽孢杆菌脂肽抗生素的发酵和分离纯化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发酵工艺中,培养基营养组成、发酵温度、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等参数对脂肽的产量至关重要,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的组成与配比都会影响芽孢杆菌的生长与产物的合成,适当控制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可提高脂肽产量。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发酵工艺,如泡沫回流、固定化细胞、无泡发酵、固态发酵等被用于脂肽生产,通过改进发酵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脂肽抗生素产量。抗菌脂肽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超滤、吸附、泡沫分离及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酸沉和萃取,具有可连续生产、脂肽提取量高及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多种纯化方法的组合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抗菌脂肽的提取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是脂肽抗生素分离提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获得能混合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的真菌组合.方法:利用木薯酒精渣堵养基,初筛能在其上良好生长的植物内生真菌菌株,再将这些菌株两两组合进行固态混菌发酵、添加酵母混菌发酵,测定产物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获得能有效降低木薯酒精渣中粗纤维、提高粗蛋白含量的菌株组合.结果:菌株G4与C15、Q4与C32混菌发酵效果最好,可将粗蛋白质含最从底物的1.42%分别提高到产物的16.08%与18.54%(于基),粗纤维含量从底物的32.41%降低到27.57%与26.59%.添加酵母培养后,两个组合产物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到21.79%与23.56%,而粗纤维含量几乎无变化.结论:菌株G4(黑曲霉)、C15(白地霉)与郎比可假丝酵母,Q4(黑曲霉)、C32(青霉)与季也蒙假丝酵母可用作混菌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  相似文献   

18.
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微生物菌种、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和提取分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木糖醇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全球需求量日益增多.目前,木糖醇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由纯D-木糖在高温,高压下化学催化法制得的,该方法存在原料要求高,能耗高,条件苛刻,污染重等问题.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利用菌株发酵价格低廉的农作物废弃物来制备木糖醇,由于其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是一种潜在的具有吸引力的化学过程替代品.然而,由于发酵产物木糖醇含量低,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木糖醇的路线尚未在工业上得到实践.综述了生物法制备木糖醇过程中影响木糖醇产率的因素以及可能的菌种改造技术,并给出了生物技术生产木糖醇目前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展望了生物法制备木糖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生物制氢过程中最大限度提高产氢量和产氢速率,增大底物的利用率以及更好地发挥菌种间的协同作用,联合生物制氢技术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种联合生物制氢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从产氢机理的角度对几种联合制氢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强调光合发酵和暗发酵联合生物制氢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