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抗胃酸分泌药物对胃内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40例内镜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泰胃美、奥美拉唑口服;干服药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并抽吸胃液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结果示:胃液细菌量及硝酸盐还原菌量与胃液pH值呈正相关(r=0.802和0.7,p<0.01),抗胃酸分泌药物尤以奥美拉唑引起胃内菌量增加明显。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应注意胃内微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胃液pH值及胃内部分菌群数量与正常人胃液pH值及菌群数量的比较,从1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和15例胃癌患者的胃液中发现pH值增高,随之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数量也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一些胃内的生理菌少于正常人,由此证明胃内微环境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病率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存活率及细胞内pH(pHi)变化,分析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在体外模拟消化道中的抗性.[方法]模拟唾液、胃液和小肠液根据其主要组成成分配制,按试验设计顺次加入后获得模拟的消化道各段混合液(包括相应的pH及其可能的范围).平板计数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消化液中的存活率,并用荧光比例成像显微镜(fluorescence ratio imaging microscopy,FRIM)测定细菌的pHi.[结果]单增李斯特菌在唾液中存活率>90%;经pH≤3.0的胃液处理后,其在胃液和胃-肠混合液中的存活率低于0.05%;提高胃液pH至3.5,细菌存活率开始上升;在胃液pH4.0时,两株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显著提高(11.2%-85.9%).FRIM研究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唾液中的pHi与对照组相近.经过pH为3.5和4.0的胃液和胃-肠混合液处理后,pHi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75).[结论]单增李斯特菌在经过pH≥3.5胃液后,能够维持菌体细胞内的pH稳态,且存活率较高,表明其细胞膜仍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伯顿毕赤酵母菌在酸性及胆盐环境下的益生特性,为研制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在pH 1.0、1.5、2.0、2.5、3.0和胆盐浓度0.1%、0.2%、0.3%、0.4%的PDA液体培养基以及人工胃液作用0、2、4h,人工肠液作用0、2、4、6、8、10h环境下,分别测定伯顿毕赤酵母菌的活菌数。结果耐酸实验中,各酸性实验组活菌数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明显(P0.01),酸度越高,活菌数越少;耐胆盐实验中,胆盐浓度越高,活菌含量越少,其中0.2%、0.3%和0.4%的胆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活菌数下降明显(P0.01);人工胃液实验中,经过pH 1.5人工胃液处理4h,菌株存活率达42.78%,而经过p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4h,存活率分别为138.17%和182.90%;人工肠液实验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菌数也增加,且不同时间段的活菌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顿毕赤酵母菌能够在极高的酸性和较高的胆盐环境以及人工胃肠液环境中存活和定植,符合制备益生菌制剂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市场销售的几种不同类型益生菌制剂进行胃、肠液耐受程度比较,评价各益生菌制剂活菌数量,为临床选择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种菌粉及某颗粒益生菌、国产某晶球、日本产某晶球、某胶囊益生菌、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共12种口服益生菌产品,在崩解时限仪中加入人工胃液进行崩解试验,在0.0 h、0.5 h、1.0 h、1.5 h和2.0 h时吸取上述样品并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并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活菌计数。在上述5个时间点吸取部分益生菌-胃液混合物(针对益生菌粉末)或取出益生菌产品(针对晶球、肠溶胶囊、肠释益生菌)换人工肠液再进行40 min崩解,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粉末状益生菌制剂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普遍较差。某颗粒益生菌、国产某晶球、日本产某晶球、某胶囊益生菌、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在人工胃液中不崩解。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在人工肠液中40 min完全崩解且活菌数峰值较高。结论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对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较强,且活菌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观察木瓜三萜对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小鼠胃酸分泌及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实验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三萜(50、100mg/kg)和奥美拉唑(20mg/kg)组。将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给药6小时后,除正常组外,灌胃给予20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次日,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剪开腹腔,进行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然后取胃检测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结合黏液量;检测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EGF)和三叶因子1基因(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发现: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模型组小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及胃黏膜组织中EGF和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用木瓜三萜预处理后,上述异常的变化均得到了有效逆转,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结果表明木瓜三萜(50、100mg/kg)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EGF和TFF1的表达水平,增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恢复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功能可能是其治疗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几株益生菌胃肠道环境下的抗逆能力。方法体外模拟正常猪的胃肠道环境,配制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将实验室几株饲用益生菌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分别作用4、6 h,每2 h测一次活菌量。结果实验菌株对模拟胃液的耐受性都较强;除乳酸菌A外,其他菌株对模拟肠液的耐受性也较强。结论除乳酸菌A外的几株实验菌种作为饲用益生菌在抵御猪胃肠道的不良环境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吸烟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要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同时,其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也低。这是否与上消化道粘膜血流量减少、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因素有关?最近,德国Sonnenberg等分别通过静脉内滴注尼古丁(nicotine)和直接吸烟,观察对胃粘膜血流量和胃酸分泌的影响。实验在八名不吸烟的和五名吸烟的、无上消化道病史的成年健康男性身上进行。实验前一天晚上禁食。整个实验时间为四小时,在前两小时,由静脉滴注五肽胃泌素;在后两个小时,(1)将不吸烟者分成四组,由静脉同时滴注五肽胃泌素和不同剂量(2.5、5、7.5、10μg/kg/hr)尼古丁;(2)给五名吸烟者各吸入香烟5支(每支含尼古丁0.4mg)。在实验开始时,受试者静脉内给予一定量中性红,然后按规定时间抽血,测定胃中性红清除率,作为反映胃粘膜血流量的指标,同时,通过胃管抽取胃液测定胃液量、胃酸排出量以及R值(即胃中性红清除率和胃分泌量的比率)。在实验的第二小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达到稳定状态,作为正常值。此时,胃液量为80ml/15min、胃酸分泌量为7.5mMol/15min,中性红清除率为74ml/min左右,R值为14。当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尼古丁后,胃液量、胃酸排出量、中性红清除率均降低,尤以前两者所受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R值升高,而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微戊己丸对胃内微生物的影响及确定超微戊己丸的最佳超微剂量。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戊己丸传统组、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隔2d取各组小鼠胃内容物做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戊己丸对胃内乳酸菌影响不大(P〉0.05);戊己丸对胃内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超微全量、1/2量、1/4量组在5、7和9d细菌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戊己丸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抑制作用,超微全量、1/2量组、1/4量组大肠埃希菌数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微戊己丸能够明显抑制胃内条件致病菌的生长,重新平衡胃内微生态,达到“驱邪”的目的。在无感染状态下,超微戊己丸1/4剂量对胃微生态系统能达到超微全量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A族链球菌(GAS)作用巨噬细胞系RAW264.7后,RAW264.7细胞增殖变化的情况,以进一步研究GAS的致病机制。将RAW264.7接种于96孔板,采用低菌量、中菌量和高菌量分别作用于该细胞,培养三天后行MTT检测;用TUNEL及ANNEXIN V-FITC法检测高菌量GAS作用后巨噬细胞是否发生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低、中、高菌量GAS作用RAW264.7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低、中菌量GAS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高菌量GAS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高菌量GAS作用RAW264.7后诱导大部分细胞发生了坏死而非凋亡。结果表明高菌量GAS引起RAW264.7细胞发生坏死而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体胃内菌群,探讨老年与非老年人胃内菌群的差异。方法选择67例无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17例。年龄≥60岁53例,〈60岁14例。胃镜下取胃组织及胃液,测胃液pH,并做胃组织需氧、厌氧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计数胃组织细菌培养数量。16SrRNA法鉴定胃组织细菌种类。真菌的鉴定按微生物科常规菌种方法鉴定。结果老年人中胃内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3例(48.93%),12例(25.53%)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2例(46.81%),12例(25.53%)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非老年人中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但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比较,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培养〉1×10^5CFU/g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仅1例老年人胃组织分离出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胃内共分离出细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44.93%),革兰阳性杆菌12株(17.39%),革兰阴性球菌11株(15.94%),革兰阴性杆菌15株(21.74%)。需氧菌13株(18.84%),需氧兼性厌氧菌54株(78.26%),专性厌氧菌2株(2.90%)。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奈瑟菌;非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结论约46%~48%的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25%的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1×10^5CFU/g)。约28%的非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7%的非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老年人胃内菌群分布与非老年人相似,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在5條具有大彎與小彎海登漢小胃的狗身上我們觀察到: (一)組織胺引起小彎小胃的分泌較大彎小胃的潛伏期短,酸度高並且量多。 (二)肉、麵包及牛奶引起小彎小胃的分泌較大彎小胃的潛伏期短,酸度高,消化力稍强,並且量多。這說明在胃分泌的神經化學相中,小彎部的活動較大彎部为旺盛。 (三)大彎與小彎小胃胃液分泌量之差,在進食時較注射組織胺時为顯著。  相似文献   

13.
第五课食物在胃里的变化.胃腺活动的调节这堂课上研究以下的一些问题:胃液和胃液对蛋白质的作用;胃液的保护性质;胃液分泌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根据前课的材料进行提问时,必须检查学生对以下的一些原理了解到什么程度:(1)唾液的量和质跟食物相适应的现象怎样解释?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这一点?(2)当割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系以6只不同慢性胃手术狗(巴氏小胃、胃瘘、海氏小胃)为实验对象,連续注射组织胺于皮下,在引起恆定胃液分泌的背景下,观察针刺“足三里”或非穴位点,疼痛刺激,戊巴比妥纳麻醉后针刺“足三里”等情况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针刺“足三里”可使各种不同慢性胃手术狗的组织胺胃液分泌量和胃蛋白酶增多,胃酸(游离酸和总酸)则无明显变化。针刺非穴位对胃液分泌量、酶和酸度均无显著影响。 (2) 强烈针刺狗前腿皮肤使产生防御反射,使组织胺胃液分泌受到显著抑制,可见足三里对胃液分泌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3) 用戊巴比妥纳麻醉动物后,则上述针刺“足三里”的效应消失,而且此时由组织胺所引起的持续性胃液分泌水平较不麻醉时低。故推测针刺“足三里”的效应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rexin-A对大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迷走神经复合体微量注射Orexin-A后,观察大鼠胃运动、胃液和胃酸分泌的变化。结果:DVC微量注射Orexin-A后,大鼠胃收缩幅度以及收缩频率明显升高,且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SB334867可显著阻断Orexin-A对促胃运动效应(P0.05)。DVC微量注射orexin-A后,大鼠胃液及胃酸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迷走神经复合体微量注射Orexin-A能影响胃的运动以及胃内体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尝试在SPF级KM鼠胃内定植HP ,并确定其定植的较适感染菌量。采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SydneyStrain 1株 (简称SS1)攻击 ,连续 5次 ,分别于最后一次感染后第 2、4、8、12、16、2 6周处死小鼠 ,取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 ,尿酶试验、涂片镜检和HP分离培养。结果 试验组动物HP定植率可达 10 0 % ,对照组未有定植 ,感染量越大越易定植 ,定植菌量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定植时间可达 2 6周 ,12周龄小鼠感染的较适菌量 5× 10 8。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小鼠有轻至中度浅表性胃炎改变 ,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 ,对照组未见炎症反应。HPSS1株能在SPF级KM鼠胃内较长期定植 ,并能引起胃部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油酸对消炎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素娟  郭燕世 《生理学报》1985,37(6):532-538
本工作研究油酸对消炎痛引起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液分泌的影响。胃粘液测定采用阿尔新蓝(Alcian blue)与胃液中糖蛋白结合的方法。将1.0ml 油酸注入到结扎幽门的大鼠空肠内,就可引起胃壁粘液及游离粘液分泌量的明显增加。以0.25、0.5和1.0ml 油酸注入到不结扎幽门的大鼠空肠内,也能显著增加胃壁粘液分泌,保护胃粘膜。这两种作用表现着剂量依赖关系。不论以油酸灌胃或注入空肠、回肠,都能明显增加胃壁粘液量,而灌胃的作用比注入肠内更明显。以1.0ml 30%甘油、0.1%乙酸及1/15N HCl 分别注入空肠,都不能刺激胃壁粘液的分泌。上述结果表明,油酸具有刺激胃粘液分泌的作用。因此,加强胃粘液分泌可能对粘膜起到屏障作用,这是油酸保护胃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讲人类或动物的消化生理时;都要提到由口嚥下的食物进入胃中均按入胃的先后成层的排列着。这样先入胃的食物分布在下面,首先与胃壁粘膜接触,受到胃腺分泌的胃液和盐酸的消化作用。而后入胃的食物分布在上面暂时受不到胃液的作用,这样可使食物仍旧保持碱性,便于唾液淀粉酶和食物中所含的酶继续进行消化,以免唾液淀粉酶与酸性的胃液接触而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在模拟胃肠液中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模拟胃肠液中分别加入消化液10%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产气杆菌、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然后加入生药浓度为1 g/mL的葛根芩连汤水煎液,37℃恒温培养。分别在0、1、2和4 h吸取1 mL培养液做稀释平板计数。结果体外模拟肠液中,葛根芩连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产气杆菌、黑曲霉、米曲霉和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生长则为先促进后抑制,并且在2 h时对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在模拟胃液中,葛根芩连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黑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产气杆菌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芩连汤在模拟胃肠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模拟肠液中对产气杆菌抑制作用明显,而在模拟胃液中对其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通过16S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青贮饲用高粱对30头肉牛瘤胃液细菌区系组成的影响.选择发育水平相近、膘体基本一致的西门塔尔与安格斯阉牛3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3头.在实验最后一天晨饲后3 h,采用瘤胃口腔导管法采集瘤胃液样品,对其细菌区系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瘤胃液细菌区系中主要含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9.82%、42.83%,是试验牛瘤胃液的优势菌门.在瘤胃液细菌区系己知属水平分类中优势菌群为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及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DMG组的细菌物种丰富度最高,普通精料组的细菌物种丰富度随着青贮饲料比例的变化而增大,生物精料的细菌物种丰富度随着青贮饲用高粱的比例的升高而降低.普通精料组日粮饲喂肉牛,对肉牛瘤胃液细菌物种丰富度及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生物精料组日粮饲喂肉牛,显著增加了肉牛瘤胃液细菌物种丰富度及细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