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合国食品与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益生菌是:“足量服用有益健康的活微生物及其组分”。主要由某些乳酸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酵母菌组成。大多数致病菌的感染,起始于机体的各种黏膜。致病菌只有在黏膜表面粘附,定居,繁殖才能致病。消化道正常菌在消化道形成生物屏障,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抑制,刺激机体免疫力,占位保护等阻断致病通路。  相似文献   

2.
模拟消化环境对益生菌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胃液及肠液的变化对益生菌制剂中活菌数量的影响 ,向服用者建议合理而有效的服用方式。方法 :采用四种益生菌制剂 ,溶于不同 p H值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 ,不同的时间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 :四种益生菌制剂在高 p H值胃液 ,短时间作用后的存活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中的存活菌数 (P<0 .0 5 )。在人工肠液中经过不同时间的作用后 ,在较短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明显高于在较长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 (P<0 .0 5 )。结论 :建议服用者在进餐的过程中 ,服用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菌群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将益生菌应用于畜禽养殖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调控脂肪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促进风味物质形成等多种途径提高畜禽肉的品质。本文综述了不同益生菌调节胃肠道微生态的机理,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改善畜禽肉的品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以胃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益生菌饲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进行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菌株对胃内酸性和胃蛋白酶的耐受能力以及对小肠内胆盐和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结果该菌株对胃肠道有良好的耐受能力。结论本研究为后期菌株在动物及人体内发挥其功能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用来代替饲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生长,提高饲养效率,降低饲养成本,用其代替饲用抗生素,可降低动物产品抗生素残留,抑制耐药性病原菌的发展.本文对益生菌饲料的菌种、制法及其使用效果作了介绍,并对如何利用酶制剂和乳酸发酵生产的大量废菌体作为益生菌来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几株益生菌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占锋  张萍  付文卓  张颖  李甜甜  潘博  魏萍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664-1669
【目的】探讨益生菌的抗新城疫病毒(NDV)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NDV血凝试验和MTT比色法,分别在体外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评价益生菌对NDV血凝价和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所选择的5株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都极显著地降低了NDV的血凝价,而2株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对NDV的血凝价均没有影响,这一结果说明益生菌可能对NDV具有直接破坏的作用,并且具有菌株特异性。益生菌可以显著地提高CEF对NDV的抑制率,并且这种作用具有量效关系(P0.01)。益生菌与细胞作用后再感染病毒,对NDV抑制率升高的结果反映了益生菌对NDV吸附细胞的阻断作用;从益生菌与病毒同时接入细胞后降低病毒对细胞侵害的现象,可以看出益生菌可能对病毒具有直接破坏作用;在细胞感染病毒后再接入益生菌对NDV抑制率极低的现象说明,病毒感染后益生菌再很难起作用。【结论】益生菌对NDV既具有直接破坏的作用,又可以阻断NDV对细胞的感染、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促进胃肠道健康的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胃肠道内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影响着宿主的健康.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肠道菌群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胃炎、腹泻、便秘、肠绞痛、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本文对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的影响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益生菌发酵提高花生壳粉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花生壳粉饲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种益生菌进行半固体发酵。结果益生菌发酵的花生壳粉,其蛋白质含量提高6.3%,无氮浸出物含量提高3.7%,粗纤维含量降低12.5%;用发酵的花生壳粉替代15%全价饲料饲喂生长育肥猪,增重和料重比与完全饲喂全价饲料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并能降低腹泻发生率和减少粪臭。结论益生菌发酵的花生壳粉能部分替代全价饲料喂猪和有效防制猪腹泻。  相似文献   

9.
分离纯化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原生野生饲用黄芪根瘤菌,为优良菌株的筛选提供种质资源.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部分饲用黄芪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来分析饲用黄芪根瘤菌的抗逆性.从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复合益生菌粉剂工业化生产线.方法 采用液-固态二步发酵法扩增益生菌,采用低温抽湿法干燥益生菌,采用GMP规范控制杂菌污染.结果 确立了饲用复合益生菌粉剂规模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技术参数.结论 本研究为饲用复合益生菌粉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方法、规程和示范.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胃肠道反应.放化疗对胃肠道的损伤主要包括:严重损伤肠粘膜,造成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或便秘.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放化疗对胃肠道的损伤,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肠道益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6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作为指示菌,研究了来自健康青年和儿童肠道的25株益生菌发酵浓缩液的体外抑菌效果.进一步研究了抑菌作用良好的LMa1和LMa3经pH调节、热处理、蛋白酶处理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抑菌活性变化.短链有机酸作为发酵终产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抑菌效果也被测定.结果表明,抑菌物质包括短链有机酸(主要为乙酸和乳酸)和一类对热稳定、对部分蛋白酶敏感的物质,可能是某种细菌素.低pH是表现抑菌活性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低pH(如低pH缓冲液)并无明显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E6 protei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is essential for the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duced by these viruses. Here we expressed the E6 protei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hich lacks p53)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E6 interacts with normal cell functioning, independently of the p53 tumour suppressor factor. We observed a higher resistance to caffeine, hydrogen peroxide and to pheromone, but not to high temperature, starvation and osmostress. Measurement of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arget genes of the signal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the latter stressful stimuli,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such pathways are differently regu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E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 2008年1月到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9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性应用情况、是否出现继发腹泻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594例,对照组372例,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18.69%、39.78%,两组比较,x2 =51.889,P <0.01,RR=0.470;干预组99例发生继发腹泻后继续原有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134例因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86.87%、7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99,P=O.021).干预组、对照组每例(次)患儿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775.0±1724.2)元和(3130.7±1899.8)元,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次均节省直接医疗费用支出35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98,P=0.003);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效益成本比为13.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不仅能降低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缩短住院病程,提高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明显降低患儿的次均医疗费用,效益成本比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ICU病房早产儿在住院早期肠道内添加益生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系前瞻性单中心初步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NICU住院,胎龄28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以肠道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使用益生菌.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在最终完成研究时,共有22例被排除,纳入研究的287例患儿中,治疗组149例,对照组13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3±4.7)vs(11.6 ±5.7)d、(9.8 ±4.7)vs( 16.9±6.8)d、6.7% vs 15.2%、3.4% vs 10.9%、(25.0±7.5)vs(30.8 ±7.0)d和4.0% vs 6.5%.除死亡率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肠道内补充益生菌,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建立,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17.
Anin vitro study using single concentration and isotherm adsorp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Vietnamese produced zeolite and bentonite to adsorb aflatoxin B1 (AFB1)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fluids (SGFs), and a commercial sorbent hydrated sodium calcium aluminosilicate (HSCAS) was used as reference. In this study, AFB1 solution was mixed with sorbents (0.3, 0.4 and 0.5% w/v) in SGFs at pH 3 and pH 7 and shaken for 8 h, centrifuged and the supernatant measured by Vicam fluorometer. Adsorption of AFB1 onto zeolite and bentonite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pH of SGFs and was lower than HSCAS. Linearity between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AFB1 adsorbed on sorbents and the decrease of sorbent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for bentonite and HSCAS, except for zeolite in SGFs at pH 7. The observed maximum amounts of AFB1 adsorbed on bentonite and HSCAS were 1.54 and 1.56 mg/g,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bentonite and HSCAS for AFB1 were 12.7 and 13.1 mg/g, respectively, from fitting the data to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 Improvement in processing and purification for bentonite is needed to enhance the surface area, which would probably result in better adsorptive capacity for this sorbent.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 5例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患儿,使用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4 9例)及单用黏膜保护剂(对照组16例)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所有患儿均行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阴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肺炎出现腹泻时间、腹泻后开始治疗时间及重型腹泻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结论 益生菌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复合益生菌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三联活菌后肠道菌群、血氧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42例肝硬化患者给予三联活菌治疗21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干片法)、血浆内毒素(改良鲎试验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2±0.71比9.27±1.25,P<0.05).治疗后,双歧杆菌由9.27±1.25增至10.43±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氨水平降低,并可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109.21±12.23)pg/ml比(71.46±9.12)pg/m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