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14)C 标记的醋酸棉酚喂饲成年雄性大鼠,一次口服组的剂量为94微居里/35毫克;累加服药组为4.5微居里/日。分别于服药后不同时期取材制成整体或组织放射自显片。追踪标记棉酚在体内各脏器和组织中的吸收,分布和累积的定位变化动态。相应的组织切片用H、E 染色,作细胞病理学观察。结果摘述如下:1.一次口服标记棉酚后1—2天,标记物主要分布于胃、肠道和肝脏中。4—9天后,心、脾、肺、肾、胰、睾丸、附睾、附属性腺、肾上腺、垂体、胸腺、唾腺、骨髓、淋巴结和肌肉等脏器组织中的活性均迅速达到各自的高峰水平。以后标记物逐渐扩布至全身。14天后,活性明显下降。19天后,活性已不易追踪。未见有长期定位的累积现象。累加服药组的吸收和分布状态与一次服药组基本相同。2.定位于各脏器组织中的标记物活性强度以消化道为最高,其次为肝脏。以下的大体顺序为:脾、淋巴结>心、肾、垂体、肾上腺、骨髓>唾腺、胸腺、肌肉、睾丸、附睾、附属性腺、胰、肺>血液> 膀胱>脑及骨髓。骨质在后期活性略有升高。脑和脊髓的活性反应微弱,可能与血脑屏障的保护性作用有关。3.脾脏、淋巴结、胸腺、骨髓和各脏器中的网状内皮系细胞(枯否氏细胞、尘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均呈现高强度的放射活性。表明网状内皮系统可能参与清除棉酚的解毒过程。4.实验中出现较高活性分布的心、肝、脾、肾、肺、胰、骨髓等主要脏器组织均未见有细胞病理改变,而处于中等活性水平的睾丸曲细精管则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表明生精上皮细胞对棉酚的敏感性较其他脏器组织为高。毒性反应与剂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似无正比相关,而与细胞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的高低则有密切关系。5.与生殖及水盐代谢有关的内分泌腺:肾上腺、垂体和睾丸间质细胞均有较高的放射活性。丘脑下部有关核团及正中隆突亦有微弱的活性定位。提示了棉酚在某种条件下对上述内分泌激素分泌及植物性神经中枢产生影响的可能性。6.本报导联系临床上出现的口干、乏力及过渡性肝功能和心电图异常等毒性症状与相应脏器(唾腺、肌肉、肝及心脏)中标记棉酚活性分布的状态及其间的可能相关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3H 标记的雌三醇对雌性大白鼠在大剂量给药情况下观察了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比较了口服和肌注给药途径在排泄上的差异。初步分析了尿中放射性代谢物的性质。静脉推注~3H 雌三醇后血液中的放射性成指数曲线衰减,说明进入血液的雌三醇迅速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从肌注给药后各组织中的放射性分布来看,肝组织中放射性积累最多,持续时间也较其他组织要长,对肝脏中长时间保留放射性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口服动物最初三天由粪尿中排出的放射性占给药量的70.9%,而肌注动物相应的数值为43.7%,在给药初期口服较肌注排出要快。尿中放射性代谢物经薄板层析分析主要为极性较大的雌三醇结合物。标记物进入动物体后十三天,不论在组织或粪尿等排泄物中都还可测到少量放射性,说明给予大剂量的雌三醇以后,雌三醇或其代谢物在体内可贮存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白鼠灌服棉酚后,棉酚在血液和有关脏器中的滞留是不等的,肝脏中浓度较高,累积也较快;血清、睾丸与附睾浓度较低,累积也较慢。但是,在较低的剂量条件下,这种累积是有限度的,即使长期灌服棉酚,也不会造成棉酚在体内无限制的累积;已累积的棉酚在体内滞留时间也并不长久,停药一段时间便可消失,大白鼠也逐渐恢复生育能力。剂量增大时,血液或肝脏中的棉酚浓度也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地增大。大量棉酚经肝-胆系统随粪排出,而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多食多排泄、少食少排泄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溴氰菊酯在鸡体内的排泄,分布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尊逸  陈志善 《动物学报》1989,35(2):164-169
用三种不同部位~(14)C标记的溴氰菊酯喂食产卵母鸡,观察它在鸡体内的排泄、分布和代谢,结果表明鸡吞食溴氰萄酯后24小时大部分都由排泄物中排出,一星期内排出吞食量的90%左右。溴氰菊酯及其代谢产物在鸡体内的各组织中均有发现,其中以肝脏、肠及肌胃中较多,鸡蛋中也有发现。溴氰菊酯在鸡体内的代谢,其排泄物中除有未经代谢的溴氰菊酯外,还有包括二溴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在内的23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5.
用氚标记孕素Ⅰ号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示踪实验。灌药后血液中放射性在15分钟已达高峰,然后呈指数曲线下降。在第4小时,其放射性强度已仅为给药后15分钟时的10%左右。但到第13天还可测到微量。各组织中的放射性分布与组织特点有关。肝脏是代谢器官,给药后表现为吸收快,消退也快,其中有一段较稳定时期;其它各组织都有一过性的增高,而不同组织高峰出现的时间不一样:肾,卵巢,垂体和肌肉均在给药后半小时左右;子宫和脂肪要2小时才达最大值。从消退速度看,垂体和脂肪较为缓慢,这对药物的效应和在体内的滞留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尿和粪中排出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给药后的第1天,分别为给药量的7.7%和68.2%。从薄层层析萤光自显影及同位素反稀释法重结晶证明:第1天粪便中含有未被吸收的孕素Ⅰ号约为给药量的1/3。  相似文献   

6.
用氚标记孕素Ⅰ号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示踪实验。灌药后血液中放射性在15分钟已达高峰,然后呈指数曲线下降。在第4小时,其放射性强度已仅为给药后15分钟时的10%左右。但到第13天还可测到微量。各组织中的放射性分布与组织特点有关。肝脏是代谢器官,给药后表现为吸收快,消退也快,其中有一段较稳定时期;其它各组织都有一过性的增高,而不同组织高峰出现的时间不一样:肾,卵巢,垂体和肌肉均在给药后半小时左右;子宫和脂肪要2小时才达最大值。从消退速度看,垂体和脂肪较为缓慢,这对药物的效应和在体内的滞留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尿和粪中排出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给药后的第1天,分别为给药量的7.7%和68.2%。从薄层层析萤光自显影及同位素反稀释法重结晶证明:第1天粪便中含有未被吸收的孕素Ⅰ号约为给药量的1/3。  相似文献   

7.
给大鼠长期(90天)灌服棉酚,肝铁水平明显升高,而肝锌水平是有所降低。然而这种现象在短期(例如一个月)服棉酚大鼠肝中看不出来,考虑到服棉酚大鼠食量减少,因此必须以限制饲料量(使相当于服棉酚大鼠的食量)的大鼠为对照,结果发现单纯限制饲料量的大鼠肝中铁与锌浓度比不限制食量的正常大鼠要高得多。而服棉酚大鼠肝的铁与锌浓度是从限食对照组的高水平上降下来的。这表明服棉酚后肝中铁与锌浓度是降低了。锰的情况不同于铁和锌,但服棉酚后肝锰浓度也有统计上显著的降低。这表明棉酚在体内与这三种微量元素的代谢有关。 虽然服棉酚后睾丸与附睾的铁与锌浓度变化情况大致与肝相似,但不能排除是精子减少或阙如所致。因此导致灭精是否与这些微量元素——特别是锌——有关, 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对的纯种Wistar大鼠比杂种大鼠对棉酚的耐受性要好一些。幼龄大鼠比成年大鼠对棉酚的耐受性则要好得多。 棉酚与铁的关系已有不少的研究,而棉酚与体内其它金属离子,特别是两价金属离子的关系,报道很少。作为螯合物,总免不了在适当条件下与两价金属离子络合。本文目的在于观察较长时期服用棉酚的大鼠体内锌和铁浓度有无改变,在有些情况下也测定了锰。所测定的材料包括肝脏、睾丸、附睾和肌肉等。之所以关心睾丸与附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情况,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参考。方法: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结合TCA酸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和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PTH(1-34)的尿粪排泄和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肾、膀胱、肠内容物、肌肉、血清、肾上腺、空肠、肝、肺脏、卵巢、肠淋巴结、脾、胸腺、心脏、脂肪、睾丸和脑;大鼠皮下注射。^125I-rhPTH(1-34)后,骨骼组织中放射性分布低于血浆,但消除缓慢,血浆浓度4h较15min降低了78%,而骨骼浓度多数仅降低了50%以下;注射后72h,尿、粪分别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3.6%±10.9%和3.2%±1.3%,尿、粪合计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6.8%±11,4%;注射后12h,胆汁中累积排出注入放射性的6.64%±1.04%。经分子筛排阻HPLC证实,^125I-rhPTH(1-34)不与大鼠的血浆蛋白发生结合。结论:rhPTH(1-34)在泌尿系统中的分布较高,在脂肪和脑中最低,提示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就全身放射性分布而言,在骨骼中分布较高,提示药物具有一定的靶向性;rhPTH(1-34)主要经尿的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以20%的比例将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40-3-2和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5403豆粕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喂养两代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定性、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成分相关基因和蛋白在长期饲喂的大鼠体内代谢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大鼠喂养转基因大豆豆粕后,除了大鼠肠粪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到有转基因成分的残留,肠道菌群和实质脏器均未发现相关基因和蛋白。结果提示,长期饲喂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40-3-2与亲本A5403大豆豆粕对SD大鼠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大黄中蒽醌衍生物在体内可进行氧化和結合代謝,其代謝途徑可能如下: 小鼠分別口服大黄酸、芦薈大黄素和大黄酚,24小时尿中总蒽醌衍生物排出量(剂量的百分数)分别为27%、14%和6%。人体口服大黄酚,尿中蒽醌衍生物的排出率以4—12小时为最高,不同时間間隔,尿中蒽醌衍生物轉化产物所占百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文中詳細討論到蒽醌衍生物在体内的代謝轉化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pK_α值、排出量、尿液的pH以及药理活性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分光光度计,采用三波长法在生物样品(血、尿、组织、胆汁及粪等)中测定N-甲酰溶肉瘤素(简称 N-甲)的方法;并用此法观察了 N-甲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为0.10 O.D.相当于样品中含 N-甲11.5微克。大鼠口服 N-甲2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胃肠道内容物可回收剂量的7.9%,而在所排出的粪中并无可测定的药物存在。体外实验证明 N-甲在胃肠道内容物的代谢很快。可见,药物由胃肠道消失的速度并不能反映其自胃肠道吸收的情况。静脉注射后,N-甲在大鼠及家兔的血中消失很快。其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大鼠为12分钟,家兔为15分钟。给正常或肿瘤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含量以肾脏最高,肝次之,脾、肺、心等组织仅含痕迹量。肿瘤组织的药物含量亦很低。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尿可回收剂量的23.8%,其中96.3%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由胆汁亦可回收剂量的12.4%。家兔静脉注射 N-甲50毫克/公斤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12.5%,其中9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成年男性肿瘤患者一次口服 N-甲300毫克后5小时内,血中的药物浓度很低,但给药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7.1%,其中8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用纸层离法证明,大鼠及肿瘤病人口服 N-甲后尿中的代谢物主要为羟基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2.
用~(125)Ⅰ标记从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毒中分离出的出血毒素(Ⅰ Aa-HI),得到Ⅰ~(125)Ⅰ—AaHI。静脉注射~(125)Ⅰ—AaHI到家兔体内,对~(125)Ⅰ—AaH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注射~(125)Ⅰ—AaHI 5小时后将家兔杀死,测定各组织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有血脑屏障存在。~(125)Ⅰ—AaHI代谢的大量产物由肾通过尿排出。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计算机模似结果为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_(1/2)为55.9分钟,K值为0.0124分钟。我们认为在动物体内可能有AaHI相关的结合位点或受体存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尖吻蝮蛇毒促凝组分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用氯胺T法对尖吻蝮蛇毒的促凝组分进行125Ⅰ标记,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促凝组分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一次性快速静脉注射促凝组后2h,以肾分布最高,肺、脾和肝的放射性参比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4.
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洛伐他汀为模型药,选择健康6月龄雄性巴马香猪为实验对象,经灌胃途径给药(45 mg/kg或2.4 mg/kg),采用RP-HPLC方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对其分布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透析法测定。结果给药后,洛伐他汀快速分布到贲门、胃、小肠、肝、大肠、胰、前列腺、肺、肾、心、肌肉、睾丸、肾上腺、膀胱、脑和脾。以胃、肠、肝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单次给药4h后,贲门、胃、小肠、肝、心、肾上腺、膀胱药物浓度同给药后1h相比略有下降,其余组织均高于1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以上,同正常人血浆非常一致。96 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7.4%,原形药经胆汁及粪排泄量达到80%以上。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同人的分布排泄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相似,均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血浆结合率达到95%以上,主要经胆汁和粪排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硫标记NaHSO_3-穿心莲内酯做动物实验,以阐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是用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注入大白鼠。实验用的药物是用NaHSO_3(~(35)S)溶液用加成反应标记于穿心莲内酯的第12位碳上。标记率达92%。标记化合物的性能和浓度与治疗用商品注射针剂NaHSO_3-穿心莲内酯相同。大小便标本是注射后连续按一定间隔时间取出的,组织标本是按一定间隔时杀死的动物身上取出的。标本的放射性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标记化合物在大白鼠的体内代谢表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进入体内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选择性地蓄积于脊髓中,并且呈下行性蓄积,可因此导致肌紧张度减低和外周血管扩张,引起体温下降。在脏器中此药较明显地蓄积于十二指肠、直肠,这是临床采用此药治疗肠炎和菌痢的有力依据。实验也指出,此药在体内迅速吸收,迅速排泄,72小时内在尿粪中总排除量达86.2%,建议临床酌情增加剂量或次数。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大多在尿中主要以原形排出,从而考虑对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硫标记NaHSO_3-穿心莲内酯做动物实验.以阐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是用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注入大白鼠。实验用的药物是用NaHSO_3(~(35)S)溶液用加成反应标记于穿心莲内酯的第12位碳上。标记率达92%。标记化合物的性能和浓度与治疗用商品注射针剂NaHSO_3-穿心莲内酯相同。大小便标本是注射后连续按一定间隔时间取出的,组织标本是按一定间隔时杀死的动物身上取出的。标本的放射性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标记化合物在大白鼠的体内代谢表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进入体内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选择性地蓄积于脊髓中,并且呈下行性蓄积,可因此导致肌紧张度减低和外周血管扩张,引起体温下降。在脏器中此药较明显地蓄积于十二指肠、直肠,这是临床采用此药治疗肠炎和菌痢的有力依据。实验也指出,此药在体内迅速吸收,迅速排泄,72小时内在尿粪中总排除量达86.2%,建议临床酌情增加剂量或次数。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大多在尿中主要以原形排出,从而考虑对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氚-烟酰苯胺标记湖北钉螺,示踪观察不同时间烟酰苯胺进入螺体组织和脏器内的分布和进入途径。结果显示,钉螺接触药物从22分钟开始检测出组织、脏器内氚含量,以后逐渐增高,至1440分钟达最高峰;合计不同时间各组织和脏器中药物含量由高至低排列次序为外套膜、胃肠、肝脏、肠内粪梗、睾丸、卵巢、鳃、神经节、心脏;转换氚含量为烟酰苯胺剂量,证实了烟酰苯胺杀螺的低用量与高效性;由单位重量组织和脏器中药物含量排位,反映出药物在螺体分布动态变化,以及药物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套膜表皮三条途径进入。  相似文献   

18.
用~3H-CBD_1灌胃Wistar大鼠,研究其吸收、分布和转归。~3H-CBD_1迅速经胃肠道吸收,5分钟后血中即可测得放射性。血液时间-放射性曲线呈双峰,峰值分别为半小时和12小时。达峰值后血中放射性逐渐下降,生物半衰期6.33天。除胃肠道外,肝、肾、脑、睾丸放射性较高。肝、肾为其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24小时内尿排出灌胃量的16.2%,粪排出7.5%。7天尿、粪共排出41.4%,14天排出43%。 CBD_1的吸收和排泄符合二室动力学模型。动力学参数如下:T_(1/2α)0.6858天,T_(1/2β)6.3330天,T_(1/2Ka)0.2342天,t_p 0.375天,Ka 2.9595天~(-1),V_1 1663ml,V_2 887ml,V_D(ss)2551ml。相关系数0.978。由此可见~3H-CBD_1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器官,没有特殊的蓄积器官;排泄较慢;与动力学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法同时分析大鼠血浆和尿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含量。方法:6w龄Wistar大鼠10只,适应性喂养1w后,分装于10个代谢笼中。实验前禁食10h,按体重灌胃给予大鼠50mg/kg白藜芦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和尿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并通过气质联用仪探索性分析不同时间血浆中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果: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在0~1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较好,其R2 分别为0.9995及0.999 6。白藜芦醇灌饲1h后血浆中白藜芦醇浓度达到最大值,约4.79μg/mL,而白藜芦醇苷则到3h后才达到峰值,且其浓度达到白藜芦醇原型含量的5倍,约23.78μg/mL。白藜芦醇及其糖基化衍生物可在白藜芦醇摄入后24h内经尿液大量排泄到体外,排泄率超过摄入量的一半,其中原型占90%以上。气质联用分析进一步发现,机体摄入白藜芦醇3h后血浆中代谢物种类及含量均达到峰值。结论:白藜芦醇进入大鼠体内后在血浆中主要以衍生物形式存在,且代谢主要在摄入后前3h内,摄入后24h内主要以原型形式经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20.
用,H—CBD1 灌胃Wistar 大鼠,研究其吸收、分布和转归。H-cBD1迅速经胃肠遭趿收,5分钟后血中即可测得放射性。血液时间一放射性曲线呈双峰,峰值分别为半小时和12小时。达峰值后血中放射性逐渐下降,生物半衰期6.33天。除胃肠道外,肝、肾、脑、卑丸放射性较高。肝,肾为其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24小时内尿排出灌胃量的16.2%,粪排出7.5%。7天尿、粪共排出41.4%,14天排出43%。 CBD.的吸收和排泄符合二室动力学模型。动力学参数如下:T1/2 0.6858天,T1/2 6.3330天,T1/2 0.2342天,t,0.375天,Ka 2.9595天-1,VI 1663m1 IV 887ml, VD(ss)2551ml。相关系数0.978。 由此可见sH-CBD1 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器官,没有特殊的蓄积器官;排泄较慢;与动力学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