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敏  王瑞龙  曾任森 《生态科学》2013,32(4):469-473
化感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是研究化感作用的重要步骤,对化感链霉菌4903的前期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及除草活性。本文选用了4种大孔吸附树脂(X-5, NKA-II, AB-8和HP-20)对化感链霉菌4903发酵液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实验结果显示:树脂AB-8对链霉菌4903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较易被解吸的特性,树脂AB-8对链霉菌4903菌株发酵液的静态吸附量约可达到树脂体积的7倍。用树脂2-3倍体积的80%乙醇溶液则可以把吸附的除草活性物质全部从树脂中解吸出来。AB-8适合用于链霉菌4903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2.
大孔树脂对三孢布拉霉菌产番茄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三孢布拉霉菌发酵液番茄红素,考察了4种大孔树脂(HP20, HP2MG, SP825, SP207)对番茄红素的吸附 解吸特性,筛选出最佳树脂。结果表明,HP20大孔树脂对番茄红素具有较好的吸附 解吸性能,且吸附迅速,能在1h内达到吸附平衡。用含55%和60%异丙醇的丙酮不连续梯度洗脱,回收率可达89.55%,重结晶后可获得纯度95%以上的番茄红素,经红外、质谱、核磁等鉴定为天然型番茄红素。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极具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链霉菌702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工艺条件。采用5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链霉菌702发酵液提取液中抗真菌活性物质,选择吸附效果较佳树脂进行吸附条件优化,以桔青霉为指示菌,纳他霉素为对照抗生素.采用“管碟法”测定抗真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发现,XAD18树脂吸附效果较好,获得优化吸附条件:上样液pH6,NaCl质量浓度10g/L,上样量22.63mg/g湿树脂,吸附流速2.5mL/min,水洗体积180mL,洗脱流速1.5mL/min,洗脱剂为体积分数10%、50%和90%的甲醇,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XAD18对链霉菌702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吸附率可达90%,洗脱率可达75%,回收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天然产物,采用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柴达木沙漠链霉菌(Streptomyces qaidemensis)S10T发酵液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优化分离工艺。结果显示,AB-8型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该树脂对柴达木沙漠链霉菌S10T发酵液中的活性天然产物吸附工艺为发酵液pH值9,吸附时间4 h,洗脱液70%甲醇溶液。经正向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分离得到了一个化合物,1H-NMR和13C-NMR结合高分辨质谱(LC-HR-MS)鉴定该化合物为阿糖腺苷(vidarabine),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抗生素,并简单探究了其在柴达木沙漠链霉菌中的生物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海金沙中的总黄酮,考查了解吸剂浓度、吸附固液比(g/mL)、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海金沙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0%乙醇作解吸剂,在吸附固液比为1∶6(g/mL),50℃温度下吸附90 min,总黄酮提取率为1.81%。  相似文献   

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虎杖粗提物中白藜芦醇进行初步富集、分离和纯化.方法:考察18种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和解吸率,选择吸附量大、解吸率高的数种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确定最佳的脱附工艺.结论:HPD-500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可达58.67mg/g,解吸率为92.6%,经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与解吸,白藜芦醇的含量由粗提物中9.25%提高至39.5%.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蜀葵花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蜀葵(Althaearosea(L.)Cavan)花红色素,比较了D-072、D-401、D-301-G、D-101、NKA-9、D-290、D-110七种树脂对该色素的静态吸附情况以及不同极性解吸剂对吸附色素的树脂洗脱的效果,从中选择出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的树脂以及较适的解吸剂。结果表明:用D-401大孔吸附树脂作吸附剂,色素吸附率达91%;解吸剂用含0.1%HCl的60%酸化乙醇,色素可被充分洗脱下来,解吸效果较好;树脂通过回收再生后可重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精制蜀葵花色素工艺相对简单,原料、试剂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茄叶黄酮粗提取物的最佳工艺。通过比较10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酮粗提取物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纯化树脂XDA-1,并考察XDA-1树脂对黄酮粗提取物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结果表明,XDA-1树脂对黄酮粗提取物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吸附平衡时间8 h,吸附浓度2.00 mg/m L,p H值3.0,温度25℃,上样流速2 BV/h;解吸平衡时间2 h,解吸剂为p H值为3.0的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解吸流速3 BV/h,纯化倍数2.37。该研究证实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茄叶黄酮的方法简单可行,为绿茄叶黄酮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茱萸总皂苷的动态吸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茱萸总皂苷的动态吸附工艺,运用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山茱萸总皂苷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HPD-300树脂对山茱萸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好.确定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料液浓度3.5 m g.mL-1,上柱速度3.5 BV.h-1,pH值为7.0.HPD-300大孔吸附树脂可较好地纯化山茱萸总皂苷.  相似文献   

10.
拮抗放线菌S24的鉴定及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为靶标,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黄曲霉、赭曲霉、黑曲霉等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曲霉菌有高效拮抗活性的放线菌S24。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理化性质、细胞壁组份及16S rRNA 序列分析, 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的近似种; 该菌株抗菌谱广, 胞外抗菌物质对热稳定, 100°C加热100 min抗菌活性无明显变化; 96孔板法测得其胞外抗菌物质粗提物对黄曲霉的最小抑/杀菌浓度(MIC/MFC)分别为19.53 μg/mL和39.06 μg/mL。  相似文献   

11.
非水介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虾壳中虾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种大孔树脂对虾青素的静态吸附容量和解析率等指标的考察,筛选出AB-8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分离虾壳中虾青素,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量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虾青素的吸附量为(24.17±0.5)mg/g,解吸率为95.2%,最大上样量(每g干树脂)以虾青素计为(23.07±0.2)mg,并确定用8倍量柱床体积的乙酸乙酯为洗脱剂,纯化所得虾青素的纯度为14.73%。  相似文献   

12.
拮抗链霉菌S24对黄曲霉、赭曲霉、黑曲霉等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曲霉菌具有广谱抗性。优化了该菌株抗菌物质高产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分析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通过单次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对S24菌株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利用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24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黄曲霉菌丝及孢子的抑制作用。获得适合S24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0 g、葡萄糖40 g、黄豆饼粉24 g、酵母浸膏粉8 g、KH2PO4 4 g、CaCO3 0.8 g、水 1 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桑寄生总黄酮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的效果,受提取液质量浓度、pH值及环境温度、振速以及洗脱剂乙醇浓度、流速等因素影响。试验表明,提取液质量浓度和pH值对AB-8树脂的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其吸附分离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浓度为1.2~2.0 mg/ml、pH 3.0~4.0的红花桑寄生提取液,置于摇床上,于室温条件下振荡(振速160 r/min)吸附2~3 h,然后用5倍于树脂体积(5BV)的50%乙醇以1.5 ml/min流速进行柱上动态解吸。AB-8树脂对红花桑寄生总黄酮的饱和吸附量可达29.0 mg/g,动态洗脱率达95.0%,获得产品中黄酮纯度为46.0%,得率为5.5%。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了5种树脂对肝素的吸附能力,从中选出S5428阴离子交换树脂来纯化肝素。通过对各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树脂对肝素的静态、动态吸附以及解吸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的温度45℃,pH 8.0的条件下吸附2 h,肝素的吸附率为90.5%;层析柱的动态吸附温度45℃,肝素溶液进样浓度1.0 mg/mL,进样速度1.5 mL/min,树脂柱能处理1.5 BV肝素液而不发生泄露,吸附量为3.05 mg/mL,达到饱和吸附时可处理4BV的料液,吸附量为9.18 mg/mL;采用2.0 mol/L NaCl洗脱,洗脱流速1.5 mL/min,肝素解吸率可达95.8%,肝素效价可达150 U/mg,效价回收率98%。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地黄中梓醇。以地黄粗提液中梓醇含量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九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梓醇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D101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69.2mg/g干树脂,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采用5%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氯仿:甲醇(8:2)梯度洗脱得到梓醇单体,纯度达90%以上,梓醇得率为6%。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AB-8对甘草酸的吸附性能和原液浓度p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甘草酸吸附量高,易于洗脱,分离效果较好,回收率较一般方法高,达70%~80%,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桑椹中黄酮类物质的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比分析HZ-801、HZ-816、HZ-818等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桑椹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效果,优选出最佳树脂HZ-801并通过对上样液pH、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吸附流速、洗脱剂质量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等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优工艺:吸附阶段上样液pH=4,上样液质量浓度0.45mg/mL,上样量420mL,吸附流速120mL/h,动态吸附量(干树脂)25.34mg/g,吸附率84.25%;洗脱阶段的洗脱剂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脱剂用量270mL,洗脱流速120mL/h。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的洗脱率为85.78%,总黄酮纯度从23.64%提高到82.36%。  相似文献   

18.
NTG诱变农抗702产生菌链霉菌70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结果:NTG处理90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3.46%,突变率高达23.64%,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12,产素单位达到1 443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8.08%。结论: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