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西印度樱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印度樱桃(Malpighiaglabra)是金虎尾科常绿灌木,现在我国广东、云南台湾等热带地区有分布,是一极具开发价值的热带果树资源。西印度樱桃之名来源缘于其果实与我国原产的樱桃十分相似,又为西印度群岛原产。除果实与樱桃相似外,其它园艺性状与樱桃相差甚远,极易区分。西印度樱桃高约2—3米,多分枝,叶革质、是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它种植第二年即可开花结实,四年进入丰产期,花除在冬季开放较少外,3-10月连续开花。花为完全花,瓣片为5,花有淡红、玫瑰色、白色几种,花后3-4周果实成熟,由青绿色转变为桔红色或深红色。果实与樱…  相似文献   

2.
剪切应力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的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适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对剪切流场的响应。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5×10-5N/cm2,1×10-4N/cm2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25小时,样品中的内皮素分泌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剪应力水平对内皮细胞内皮素的代谢活动有显著影响。与静态培养对照,低水平的剪应力(5×10-5N/cm2、1×10-4N/cm2)促进内皮素的分泌,而较高水平的剪应力(1.5×10-4N/cm2)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剪应力对内皮素累积含量的影响比之分泌速率更大  相似文献   

3.
金星果(Chrsyophyllumcainito)又名星苹果,系山榄科植物。原产印度西部和中美洲。我国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地有引种或栽培。其为热带常绿小乔木,据观测,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4年生实生树株高6.3—6.8m,地径32.2cm,冠幅6.9×8.5m,茎干分枝部位低,分枝角度20°至30°左右,成枝力强,3—4级分枝多而密集且细小,年抽梢次数可达四次以上,结果枝为当年生枝条,以秋梢为主,较柔软,老茎多为菱形黄褐色,嫩枝金黄色,具白色乳汁。单叶互生,全缘,革质,椭圆形,长15.6cm,宽6.4cm,叶片正面绿色…  相似文献   

4.
林那果CarissacarandasSyn.C.congesta又称刺黄果、假虎刺。为夹竹桃科常绿灌木,高可达3—5m;全株含白色乳汁;分枝低、弯曲、下垂;叶腋着生一对通常有分叉的锐刺。单叶对生,卵形至近圆形,革质;叶面深绿,具光泽。聚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有花3—5朵。花白色或浅粉红色,微香。浆果长椭圆形或圆球形,长15—25cm,宽1—2cm,成熟时深红色或暗紫红色。种子2—8枚,扁平、暗褐色。我园于1981年引入,现生长发育良好。据扩繁栽培观察,简介如下:1起源和生态适应性林那…  相似文献   

5.
剪切应力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的平行平板流协腔装置适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对剪切流场的响应。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5*10^-5N/cm^2,1*10^-4N/cm^2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25小时。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2浓度下(〉2200μmol.mol^-1)4.5年后的5种热带雨林植物和5种荒漠植物气孔导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带雨林植物在CO2浓度为350~400μmol.mol^-1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7.4±65.6)mmol.m^-2.s^-1,(2.04±0.61)mmol.m^-2.s^-1和(2.90±0.5  相似文献   

7.
双倍体酵母细胞D7经单核能为11.4MeV/u的An和U离子辐照后,测定了细胞随剂量的存活率和突变率。获得细胞对Au和U离子的失活截面分别为2.54μm2和1.92μm2。在存活率为37%的条件下,Au、U离子的RBE分别为0.28和0.19。在突变实验中,研究了DNA断链后的重组与倒位,它们对Au和U离子的截面为:8.3×10-2μm2[σm-rec(Au)],9.5×10-5μm2[σm-rec(U)]和6.1×10-4μm2[σm-rev(Au)]和3.8×10-5μm2[σm-rev(U)].最后,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太阳辐射能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辐射能环境.揭示了辐射与环境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全年抵达草坡的太阳总辐射约4775.2MJm-2a-1,其中直接辐射为3134.1MJm-2a-1,散射辐射为1441.1MJm-2a-1.它们受太阳高度角、云量、大气透明系数和大气光学特性的影响较大.2.太阳总辐射、直射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8月为峰值,2月和6月为谷值.3.全年草坡的反射辐射量为822.5MJm-2a-1.群落的年均反射率为17.2%,其月变化因入射光特性和群落的发育状况的不同而变化.4.草坡的净辐射力2915.6MJm-2a-1,占总辐射的61.1%.其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380.2MJm-2a-1,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129.3MJm-2a-1,7-9月比较稳定且值相对较高.5.群落发育成熟后,其对太阳辐射的截获能力很强.其透射率仅17.2%,其冠层截获率为65.4%.  相似文献   

9.
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模拟了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种植区和自然裸露区,阴天条件下平均土壤容积热容量分别为2.54和2.53J·cm-3·C-1,平均土壤导温率分别为16.9和10.4cm2·h-1;土壤净热通量分别为136.6和167.6J·cm-2·d-1;晴天条件下分别为2.93和2.61J·cm-2·℃-1,16.3和5.8cm2·h-1,80.4和85.2J·cm-2·d-1.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以一阶正弦波形式为主,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呈指数规律变化,自然裸露区的衰减系数大于牧草种植区;土壤温度位相落后随深度变化为0,4h·cm-1  相似文献   

10.
菜心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萌发3—4 天(长约4 cm )的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var.parachinesis)无菌苗苍白下胚轴为材料,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经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0.5 m g/LZT、0.5 m g/L2,4-D、1.0 m g/LNAA 和0.4 m ol/L葡萄糖的K8p 培养基中,进行微滴培养。在起始培养14—18小时,原生质体再生新的细胞壁。36 小时再生细胞开始第一次分裂。第三天分裂细胞频率可达35% 。培养第8—9 天,可见含8—16个细胞的小细胞团,植板率为15% —18% 。3 周后将发育成直径为2 m m 的白色小愈伤组织,转到含0.3 m g/L 2,4-D并用gelrite半固化的培养基上,增殖成4—5 m m 直径的愈伤组织。在MS+ 3.2(或1.6) m g/L BA+ 1.6(或0.8) m g/LZT+ 0.01 m g/L NAA+ 0.1 m g/LGA3 和0.2% 蔗糖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芽的分化。切下约2 cm 长的芽苗,转移到含0.2 m g/LIAA 和2% 蔗糖的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1.
伞房决明的引种和栽培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伞房决明Cassiacorymbosa原产南美的阿根廷,在北美洲已广为驯化栽培。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种。我们也于1994年春开始了对伞房决明的引种,经多年的试验观察,引种在本地区获得初步的成功;现介绍如下:伞房决明为灌木,偶数羽状复叶,具柄,黄绿色小叶2—3对,小叶矩圆状披针形,长25-5cm,顶端稍尖,最下方的一对小叶之间有一腺体,花黄色,花瓣阔,长13cm,列成具长梗的腋生小形伞房花序,通常较叶为长,能育雄蕊7,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棕色,有光泽。伞房决明在本地区的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丝腺匀浆抽提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了家蚕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EC2.6.1.2,GPT),并研究了它的动力学性质。该酶由两种不同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是54000和21000;对丙酮酸、α-酮戊二酸、L-丙氨酸和L-谷氨酸的Km值分别是2.5×10-4、4.2×10-4、9.6×10-3和12.5×10-3mol/L;最适温度50℃,最适pH8.5;K+、Mg2+和Ca2+等离子对酶有激活作用,Na+、Mn2+、Cu2+和Zn3+等离子对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巯基或咪唑基。  相似文献   

13.
柑叶片蔗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柑(Citrusreticulata Blanco)幼叶中存在高活性的酸性蔗糖酶。经硫酸铵盐析、DEAE-琼脂糖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S-200 凝胶层析纯化,活性回收率6.4% ,纯化倍数179.2 倍。纯化的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单一蛋白带,SDS-PAGE显示1 条蛋白带,其亚基分子量40 kD。用SephacrylS-200 凝胶层析法测得分子量为80 kD。推测该酶由两个相同亚基构成。以蔗糖为底物测定该酶的表观Km 为1.6×10- 2 m ol·L- 1,Vm ax为100 m g 还原糖·m g- 1蛋白质·h- 1。最适pH 5.0,酸碱稳定区在pH 4.5—5.5 之间。最适温度55℃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箱法技术原位测定了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苔原土、生草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6—8月间的N2O和CH4排放.结果表明,这些土壤既是N2O的源,又同时是CH4的汇.N2O通量变化于6.17—12.33μg·m-2·h-3之间(平均9.37μg·m-2·h-1),CH4通量为-85.63—-7.58μg·m-2·h-1(平均-41.45μg·m-3·h-1),并观察到在N2O排放和CH4吸收之间有着相互消长关系.实验室培养实验表明,最大反硝化作用活性存在于土壤上层(0—6cm);不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活性明显不同.山地暗棕色森林土的CH4吸收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土壤的上层(0—12cm).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地温带森林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110,自引:3,他引:10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在北京山地3种温带森林中为期一年的观测,得到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土壤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据此并根据气象资料推算得到了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年土壤呼吸量分别为1132gCO2m-2a-1,143gCO2m-2a-1和866gCO2m-2a-1。与国外同纬度地区相比,该地年土壤呼吸量偏低。结果还显示,土壤呼吸与地下5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好于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并且水分含量对土壤呼吸也有影响。1994年秋季进行的昼夜连续观测表明,日土壤呼吸速率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00~下午4:00,最低的时刻在黎明前5:00~6:00。  相似文献   

16.
侵染双翅目昆虫的新种,新记录,新组合及新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智  黄勃 《菌物系统》1997,16(2):91-96
记录了最近在中国记载的侵染双翅目昆虫的虫霉目两个新种,毛蚊虫疠霉(Pandorabibionis)发现于浙江元的毛蚊(Bibiosp.)其初生分生孢子拟卵形,多对称14.4~20.5×7.2~11.5μm(平均16.5~17.4×8.4~10.4μm)L/D1.4~2.3(平均1.7~2.0);假根2倍粗于分生包子梗,末端膨大为吸盘状固着器,休眠孢子外壁刺毛状。19.1~21.4μm,食蚜蝇干尸霉  相似文献   

17.
郑征  曹敏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499-504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6种树种幼树在林下的光合作用。6种树种的叶单位重量面积为16.02-28.67m^2.kg^-1、光合作用光补偿点为3.8-6.5μmol.m^-2.s-1、光量子产率为0.018-0.044、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7-4.71μmolCO2.m^-2.s^-1 46.99-92.33μmolCO.kg^-1.s^-1(以单位叶干重表示)、暗呼吸速率为0.15-0.31μ  相似文献   

18.
训练两只猕猴进行延缓GO/NO-GO任务操作。猴坐在定制的猴椅中,正前方40cm处放着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器下方装有一压板。猴按压板0.5s后,显示器屏幕右下角或左下角出现一白色方块信号(1.5cm×1.5cm),持续0.5s。这一信号为暗示信号。暗示信号消失后,延缓0.0-4.0s,然后在显示器屏幕的下方正中处出现一红色方块信号(1.5cm×1.5cm)。这一信号为反应信号。如果暗示信号出现在右边,则要求猴在0.8s内放开一直按着的压板(GO反应);如果暗示信号出现在左边,则要求猴继续按住压板1.2s(NO-GO反应)。正确操作后,猴得到一滴水的奖励。在这一行为任务中,延缓期内的短时工作记忆是“非空间表象”(non-spatiallyrepresentatioal)短时工作记忆。前额叶皮层背外侧部(Walket46区、9区)内注射α2受体拮抗剂yohimbine(10μg/2μl)使猴的任务操作正确率下降。延缓期越长,下降的幅度越大。注射Yohimbine后,猴的操作错误率升高主要表现在“交叉”反应率升高,即应该作GO反应时作NO-GO反应,反之亦然。注射α1受体桔抗剂Prazosin(10μg/2μl)或  相似文献   

19.
贻贝(Mytilus edulis)核型及染色体带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贻贝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2n=28,12m+10sm+6st,NF=50,TCL= 103.90μm,CL:2.735-4.774μm。第1、2、4、8、11、1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6、9、10、13、14对 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 3、5、7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对贻贝染色体的G带、C带、银 染带进行了分析。银染结果表明,贻贝细胞中有四个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分布在第 3、5对染 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20.
贻贝核型及染色体带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琼  童裳亮 《动物学报》1994,40(3):309-316
本文对贻贝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2n=28,12m+10sm+6st,NF=50,TCL=103.90μm,CL:2.735-4.774μm。第1、2、4、8、11、1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3、5、7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m)。对贻贝染色体的G带,C带、银染色带进行了分析。银染结果表明,贻贝细胞中有四个银染核仁组织区,分布在第3、5对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