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机体中5-羟色胺(5-HT)以结合、游离两型存在,只有游离型5-HT才有生理活性。本文讨论正常时,血浆中游离型5-HT的由来及机体移除和灭活血浆5-HT的种种途径;病理情况下,这些途径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5—羟色胺受体的分型,分布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HT受体分为5-HT_1、5-HT_2和5-HT_3受体三种亚型。5-HT_1受体又可划分为5-HT_(1A)、5-HT_(1B)、5-HT_(1C)、5-HT_(1D)受体亚亚型;5-HT_3又划分为5-HT_(3S)、5-HT_)3P)、5-HT_(3A)受体亚亚型。5-HT_1受体可能还有新的亚亚型。5-HT受体的上述分型,为解释5-HT的复杂生理、病理生理作用及其某些拮抗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为实验药理学提供方法。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建立IBS模型,测定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排便情况、自主运动量、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分析血清5-HT、血浆SP、VIP含量以及结肠匀浆5-HT、SP、VIP含量变化,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显微观察胃窦黏膜和横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改变。结果造模后各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减少,排便量增多、出现稀便和无定形软便,自主运动量减少,胃排空率减小、肠推进率加快,血清5-HT含量升高、血浆SP和VIP含量均降低,结肠匀浆5-HT和SP、VIP含量升高(P0.05,P0.01),血液生化指标未见异常,胃窦黏膜和横结肠黏膜无明显形态改变;匹维溴铵15.0 mg/kg治疗30 d后,大鼠体重、摄食量增加,排便量减少、稀便减少,自主运动量接近正常,血清5-HT含量下降、血浆SP和VIP含量升高,结肠匀浆5-HT和SP、VIP含量下降。结论复合因素随机刺激能成功复制IBS大鼠模型,其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血浆游离DNA(Plasma cell-free DNA,cf-DNA)游离于细胞外的机体内源性DNA,cf-DNA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滑膜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羊水等体液中。多数血浆DNA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复合物,仅有少部分为游离的片段,受实验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的限制,cf-DNA的研究进展缓慢。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虽然在健康人群的血浆中也可测量到一定量的cf-DNA,但是cf-DNA被发现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和炎性反应等病理过程中有改变。目前cf-DNA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分析、产前诊断、感染性疾病等中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从5-羟色胺(以下简称5-HT)在1948年被发现,1949年确定其化学结构及性质,并在1951年被人工合成以来,5-HT在生物界和生物机体内的分布以及它征体内的生成和代谢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阐明,其药理作用(包括它的拮抗剂)与生理功能亦已有不少研究。已经证明,5-HT在机体内具有广泛的、高度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腸道、腎、肺、平滑肌和垂体-腎上腺皮质系统等功能活动中的意义以及它在凝血与止血过程中的作用已有初步阐明。此外,不少学者已开始研究5-HT在病理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尤其是它在各种精神性、出血性和过敏性疾患以及类癌瘤  相似文献   

6.
5-羟色胺(5-HT)是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内脏敏感性、分泌等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肠道菌群对5-HT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已发现一些产芽孢细菌(spore-forming bacteria,SP)类肠道微生物能刺激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产生5-HT。微生物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激活神经分泌机制来调节胃肠运动,某些TLR通过作用于5-HT受体调节小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和5-HT诱导的收缩反应。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对5-HT综合征及其相关生理和病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5-HT与TLR及肠道菌群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外周组织系统中5-HT也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 如广泛参与机体的糖脂代谢、肝再生、胃肠运动等。综述外周5-HT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5-HT对胰岛素信 号转导、糖脂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5-HT(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是起源最早的神经元之一,在传统的神经元形成前,成长中的轴突就可释放5-HT,并且通过5-HT的各种亚型受体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近年来,随着5-HT、5-HTRs(五羟色胺受体)的基因克隆及5-HT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发展,5-HT系统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越发明确,许多研究结果表明:5-HT系统在记忆的巩固、短时程记忆(STM)及长时程记忆(LTM)中起重要作用,5-HT1A受体更是在非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脑中都高度表达,并通过相似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学习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本文将介绍5-HT1A受体、5-HT1A受体激动剂、5-HT1A受体拮抗剂及其与学习记忆的联系,重点综述5-HT1A受体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讨论5-HT1A受体参与学习记忆的可能性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精氨酸琥珀酸合酶(Ass1)是生成精氨酸的限速酶。精氨酸又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生成尿素和NO。因此,Ass1又是生成尿素和NO的关键酶。根据精氨酸的代谢途径不同,Ass1在组织中定位和表达水平也不同。Ass1及其催化产生的多种代谢物可调节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本文根据Ass1在不同组织中定位、表达调节及生理和病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血浆5-羟色胺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浆5-羟色胺(5-HT)既直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又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缩血管反应。选择性外周S_2受体阻断剂R_(41468)阻断5-HT的这种作用,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HT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5-HT能影响颈动脉体、主动脉区化学感受器的机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研究5-HT及其相应受体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将为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细胞在蝘蜓及蓝尾石龙子胃肠胰系统各段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5-HT-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消化道及胰腺的5-HT细胞.结果在蝘蜓胃肠胰系统各段均检测出5-HT细胞;而蓝尾石龙子只在消化道各段分布5-HT细胞,胰腺中未发现阳性细胞.5-HT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都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空肠部位分布密度最低,但其分布类型各不相同.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5-HT 细胞的形态多样,从整个消化道看两者大体都有椭圆形、梭形、纺锤形、烧瓶形、楔形、锥形细胞.不同形状5-HT 细胞分布于消化道不同局部,且其组织学分布特点亦有一定差别.蝘蜓胰腺5-HT 细胞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细胞间,呈椭圆形和锥形.结论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分布存在着较多共同点,体现了两者消化生理的相同点;同时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型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五羟色胺(5-HT,serotonin)和褪黑素(melatonin)对红细胞悬浮液粘度及红细胞形状的影响.建立五羟色胺温育的红细胞-血浆体系、红细胞-HEPES缓冲溶液体系及褪黑素温育的红细胞-血浆体系、红细胞-HEPES缓冲溶液体系;观察各体系中红细胞悬浮液粘度的改变及其形态变化.用正常的红细胞悬浮液作对照进行比较时发现,五羟色胺和褪黑素温育后的红细胞悬浮液粘度显著下降;五羟色胺温育后的红细胞形状呈梭形,而褪黑素温育后的红细胞形状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血液粘度有直接影响.这对于揭示血瘀症的分子本质和人体在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超  甄靓靓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7,26(2):274-277,I0004
应用5-HT抗血清,以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中华花龟消化道内5-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表明,5-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部位分布密度为最高,胃幽门部次之,食管部最低;5-HT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之间以及固有膜内,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以锥体形为主。认为中华花龟消化道5-HT阳性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作用途径,并且5-HT阳性细胞的密度分布可能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对儿童腹泻血浆血管活性肽(VIP)、神经肽Y(NPY)及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VIP、5-HT和NP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变稠、腹泻次数正常、腹泻停止、腹痛停止、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VIP、5-H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NPY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VIP、肠黏膜5-H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能显著降低VIP及5-HT水平,促进NPY生成,从而有效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探讨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应用蛋白水解法测定、分析应用氨基酸透析液血透前后患者血浆氨基酸含量,并同时测定应用碳酸盐透析液患者及健康人血浆游离氨基酸作为比较。结果:经碳酸盐透析后,患者血浆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给予平衡氨基酸透析液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论: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能减少血中部分氨基酸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赤链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吴孝兵 《四川动物》2007,26(2):294-296,I0006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赤链蛇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5-HT在其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胃幽门部其次,食道和胃体最低。在整个消化道中,均可见到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闭合型5-HT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食道、胃部和直肠;开放型5-HT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集中分布于小肠各段,在其余消化道各段偶见。本文总结了蛇类消化道5-HT细胞分布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赤链蛇的生活环境和合件.对苴消化谱5-HT细朐的分布密席讲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休克期切痂猪血浆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烧伤休克期切痂后猪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 ,探讨焦痂毒素对全血氨基酸浓度的影响。以日历83 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测定TBSA3 5 %Ⅲ度实验用小型猪血浆游离氨基酸 ,同时分析相关指标 (血LPS、GPT和TNF)的变化 ,结果显示休克期切痂组血浆游离氨基酸 (除个别氨基酸的个别时间点有变化外 )无显著性变化 ;在伤后 6d和 1 0d苯丙氨酸显著降低 ,血LPS、GPT和TNF也较对照组低 ,提示焦痂的存在对肝脏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5-羟色胺(5-HT)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重要体液因子,它与肾上腺的关系亦为许多学者所注意。Reid首先发现5-HT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后来Halberg又发现它可以使小鼠循环血液中嗜伊红细胞的数目减少。1957年Moussatche等认为5-HT具有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使其功能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伤后到 2 1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赖、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缬、亮、异亮、酪、胱和支链氨基酸伤后早期降低。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1、3、7天降低显著 (P <0 .0 5~ 0 .0 1) ;红细胞内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未见显著性升高 ;色、蛋、精、脯氨酸含量很低或基本未测出。输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后未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提示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烧伤后红细胞内苯丙氨酸及苯丙 酪氨酸比值有别于血浆变化。本研究条件下补充外源性氨基酸未能显著改变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称为血清素(serotonin)广泛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神经系统内的五羟色胺属于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很多生理功能有关,参与对摄食、性行为、神经内分泌、疼痛感知、学习记忆和情绪、睡眠-觉醒等生理过程的调控。新近基于电生理、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药理学研究方法发现,五羟色胺和睡眠觉醒过程特别是觉醒过程密切相关,在促进觉醒、抑制快动眼睡眠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五羟色胺在睡眠-觉醒周期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