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为制备新型复合血管,对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新生儿脐带静脉48条,分别应用酶消化法,贴壁法和机械刮取法获得内皮细胞,以含20%的胎牛血清M199液进行培养,相差镜下观察其贴壁和生长规律。结果:以酶灌注法优于内膜刮取法和内膜贴壁法;而酶灌注法以消化15至20分钟获取细胞和贴壁较多,采取两次消比法较一次消化法效果为佳。结论:三种方法获取和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数量上用于制备新型复合血管受到一定限制,有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方法,比较研究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的内皮化效果,方法:先制备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及获取培养鉴定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再和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将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种植于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以光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评价内皮化的效果。结果:旋转加压种植2小时末的复合血管腔内有大量内皮细胞,旋转加压种植9天后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普通灌注种植的复合血管内腔有内皮细胞附着,分布不均匀,未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结论:以旋转加压种植法在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效果满意,基本实现内皮化,可以满足复合血管内皮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1%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肉皮细胞,加入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胰蛋白酶-EDTA进行消化传代培养,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445天后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胞浆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脐静脉灌注II型胶原酶消化法配合M199完全培养液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可传代5—6次,但细胞产出量不高,不能传10代以上,5代以后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对于复杂的基础研究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细胞纯化与鉴定,比较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血管环贴壁法培养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内皮细胞单克隆,免疫细胞荧光鉴定二者的特异性标志,相差显微镜观察二者单个细胞及细胞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异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比较二者对胰酶消化,粘附,冻存后复苏的情况。结果血管环贴壁法成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能够形成单克隆集落,培养的细胞均表达相应的特异性标志,内皮细胞增殖速度和平滑肌细胞有差异,内皮细胞对胰酶的耐受性较差,内皮细胞粘附所需时间短,对冻存后的耐受性较好。结论组织块贴壁法适合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有限稀释法能够纯化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细胞形态、增殖、粘附、对胰酶的反应、冻存后复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豚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运用筛网分离法和多种酶消化法获取高纯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形态学观察法鉴定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性质及纯度。结果通过肾小管节段贴壁,胶原酶消化组织节段和细胞等方法,有效地促进肾小管原代细胞增殖;胰酶节段消化法的细胞贴壁效果稍差,细胞传代状态不理想;胰酶消化法则细胞贴壁较少,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结论培养豚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超智  许继德  白洪波 《生物磁学》2009,(14):2631-2633,2648
目的:建立改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将组织块连续贴壁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差速贴壁进行细胞纯化,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MTT法检测PDGF-BB诱导的ASMC增殖。结果:成功培养大鼠ASMC,以改良组织块消化法最为理想。第四代平滑肌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显示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随着PDGF浓度的升高(2-80ng/ml),MTT比色A490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80ng/ml、20ng/ml PDGF—B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织块消化法可缩短培养周期,在充分利用标本的基础上获得大量气道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周期短、成本低的成年小鼠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探索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12周龄BALB/c小鼠背部、尾尖、耳部皮肤,配制2种血清的细胞培养液,采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原代细胞的数量、形态、培养周期及纯度;通过免疫荧光、CCK-8、UVB辐照、流式细胞术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别。结果:背部皮肤组织块贴壁使用Gibco胎牛血清培养7 d无细胞游出,CLARK特级胎牛血清细胞游出较多。背部皮肤经酶消化法得到细胞贴壁少;经组织块贴壁法细胞生长慢,培养周期长;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细胞游出速度快、数量多、呈长梭形。尾尖取材量少,得到细胞少;耳部皮肤取材方便,但细胞纯度低。CCK8增殖曲线呈S型;相较于对照组,UVB辐照后细胞凋亡率增高17%。结论:CLARK特级胎牛血清、背部皮肤取材、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是培养成年小鼠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最优的方案,可增加细胞得量、缩短培养周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探索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2~3周龄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两次酶消化及牛血清白蛋白或葡聚糖和Percoll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基质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结果发现,培养12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长出,细胞呈短梭形,区域性单层生长,5~7天内皮细胞融合,内皮细胞纯度达90%以上;内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有赖于所涂布的基质,纤连蛋白/Ⅳ型胶原优于鼠尾胶和明胶;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相邻内皮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结构。提示该方法能成功进行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可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亦可用于构建大鼠血脑屏障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原代基质细胞(PSC)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从70岁及以上男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分离培养PSC,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PSC的数量、形态、培养周期,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PSC的纯度。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得到的贴壁细胞少,细胞体积较小且形态无法铺展,增殖能力较弱;组织块贴壁法培养72h后细胞会从组织边缘缓慢爬出,生长周期长;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7d后基本融合,折光性强,细胞多呈长梭形,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基质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建立了一种易行、高效且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更佳的阴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化阴道动物模型提供种子细胞,分别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观察两种方法细胞生长所需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方法均能获得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传代后增殖特性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角蛋白染色阳性,但酶消化法较组织块法细胞贴壁快、生长时间短、产量大、细胞纯度高、能较迅速获得较多细胞用于组织工程阴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种长期培养方法的差别。方法:选择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229例,在无菌条件下,从宫腔内取出绒毛,同时或单独经胰酶消化法与切碎贴壁法进行细胞培养,传代之后常规进行G显带,在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结果:229例流产胎儿绒毛,培养成功206例,成功率为89.96%。异常核型105例,异常率为50.97%,数目异常者101例,占异常核型的96.19%,以16三体最为多见。胰酶消化法的培养成功率及收获时间都显著优于直接贴壁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流产查因具有实用价值。胰酶消化法较切碎贴壁法对流产绒毛长期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对胎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应用台盼蓝检测细胞成活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分裂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结果:机械法获得的细胞数量多于胰酶消化法。细胞经过培养其增殖能力机械法略强于胰酶消化法,但无统计学意义。培养形成的细胞球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可见NSE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运用机械法比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经过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可提供健康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 0.25%胰酶消化分离出生后1 d和3 d东方田鼠乳鼠皮肤较出生后5 d组织可获得较多数量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一般6~7 d长满培养瓶,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明显;DMEM和1640两种培养液均可用于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但细胞传代后生长趋缓,只可传代2~3次。本实验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未能培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确定了有效分离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日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鲤鱼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鲤动脉球内灌注0.1%胶原酶消化,分离到大量内皮细胞及少量成纤细胞,28℃,在加入蛋白含量为:350μg/mL鲤下丘脑粗提液的1640+20%小牛血汪培养液中,细胞生长良好,7d后,接近单层。原代经三次0.5%柠檬酸胰酶消化逐步淘汰少量成纤维细胞,10d后,得纯内皮细胞,并顺利传至二代,第二代细胞经血凝ⅧR因子酶标检测发现,培养细胞存在血凝ⅧR因子相同抗原,具有内皮细胞的一般特征,从而得到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5.
完整分离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 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 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腺体、血管的基质;意外发现子宫系膜侧的子宫内膜缺损。结论 挤压法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茎海绵体中的作用提供条件.方法: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相对纯化ICCs,将纯化后的细胞悬液接种于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并用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ICCs.结果:培养24小时后ICCs贴壁良好,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ICCs呈纺锤状,有两个或多的突起,免疫荧光检验可见ICCs呈c-Kit抗体染色阳性.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ICCs,大鼠海绵体组织内ICCs的生理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8.
人早孕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早孕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寻找一种稳定、简便可获得较高纯度滋养层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通过胰酶/DNA酶联合消化法对妊娠6-10周绒毛组织进行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比较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滋养层细胞的分离纯化效果。含10?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并比较是否应用鼠尾胶原对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方法对滋养层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的滋养层细胞纯度高,明显优于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分离效果(P<0.001);细胞生长表面预先经鼠尾胶原处理后,细胞贴壁良好,分裂生长旺盛。结论利用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并在应用鼠尾胶原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可以获得满意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成年大鼠成肌细胞体外批量扩增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成年大鼠成肌细胞分离、体外批量扩增培养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混合酶一步消化法从少量成年骨骼肌样品中分离成肌细胞;采用差速贴壁筛选法纯化分离并批量扩增成肌细胞。结果:混合酶一步消化法需要的时间为2.1+0.52h,较之于传统方法所需要的6.8+0.67h,分离细胞所需时间显著缩短(P〈0.01);采用差速贴壁筛选法纯化分离的成肌细胞myf5/desmin阳性率〉97%,同传统分离扩增方法相比,体外批量扩增培养的这些成肌细胞具有典型的成肌细胞生长特性,在生长液中具有更好的增殖潜能,而在分化液中分化为肌管的特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用新建立的成年成肌细胞分离培养和批量扩增的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高纯度的成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 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和永生化SV40T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4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