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建立稳定的树鼩(Tupaiabelangeri)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有关此类细胞的实验和疾病树鼩细胞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取树鼩大腿内侧皮肤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皮肤细胞,胰蛋白酶差别消化法纯化细胞;用MEM(10%FBS)完全培养基和含低血清生长添加物(LSG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的生长、冻存和复苏特性。经树鼩皮肤细胞分离效果比较,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贴壁法更适合用于树鼩原代皮肤细胞分离;对分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状况观察比较发现,添加了LSGS的MEM培养基更利于细胞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建立了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了该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树鼩脑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ng M  Li SQ  Li F 《生理学报》2011,63(1):89-92
本文旨在建立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Tupaia belangeri)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技术,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研究工作而建立体外模型。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置于4°C冰箱20min以损伤神经元,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分次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混合细胞在每次换液时用0.005%胰蛋白酶轻柔漂洗去除神经元。细胞长满培养瓶底面积约70%时,用0.025%胰酶溶液静置消化,至肉眼可见一层白色薄膜从瓶底脱落时终止消化,此白色薄膜即为AS层。AS传至第三代时,用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得的树鼩脑AS的纯度可达98%以上。该结果提示,这种通过分次贴壁法结合差异消化的培养及纯化技术可获得高纯度的树鼩脑AS,为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新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建立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胶原酶XI和中性蛋白酶I联合消化法获取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纯化和鉴定,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和载量,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人轮状病毒G1P[8]型VP6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分离的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纯度达90%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原代肾细胞、HCT116细胞和MA104细胞进行轮状病毒易感性比较,确定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可以被人轮状病毒G1P[8]感染,培养72 h时病毒滴度可达到2.0×105TCID_(50)/m L。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1~5 d均能检测到人轮状病毒VP6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论确立了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并建立了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6.
取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s asiaeorientalis)产后胎盘脐静脉, 经组织块培养, 差异贴壁法纯化, 构建长江江豚的原代细胞系; 经外源癌基因SV40 T antigens(猿猴病毒T抗原)转染构建稳定脐带细胞系, 并对长江江豚的永生化后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形态、转染效率、生长曲线和活率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1)原代脐静脉细胞大约14d从组织边缘分离, 20d形成单层, 细胞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状, 梭形、不规则星行或多边形。原代细胞传代14代后出现老化和凋亡。(2)通过SV40 T antigens转染构建的细胞系可传代40—50次, 证实转染SV40 T antigens后可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3)不同世代永生化的成纤维细胞复苏前后细胞活性并无明显差异, 复苏细胞活性在90%以上, 表明永生化后的细胞可以稳定保存。利用CCK-8法测得细胞的生长曲线呈现“S”型。(4)对永生化的细胞系进行后续基因表达尝试, 通过转染外源基因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 转染外来质粒效率约为15%, 说明外源基因可以表达, 并能被成功检测。研究构建长江江豚的脐静脉来源的永生化后细胞系, 为江豚的其他组织细胞系建立以及江豚细胞库的建立提供基础, 成功对永生化后的细胞系进行外源基因的转染, 为以后深入长江江豚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长期培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尼龙网滤过技术分离和获取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后4h换液使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化,体外进行长期培养。细胞在体外生长176天,传至30代,细胞初期成活率为92%,纯度近90%。经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至第30代的细胞仍能合成和分泌PGI2、ACE等,ⅧF:Ag阳性表达,染色体为二倍体(2n=42),基本保持着细胞的主要特征。该分离和培养方法的建立,将为研究与脑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为全面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实验材料。方法运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SV3neo质粒导入第3代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并扩大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用PCR检测细胞株中SV40T基因的整合,RT-PCR鉴定SV40T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绘制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阳性细胞克隆已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50代,经鉴定SV40T抗原已整合到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且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6~8周龄SD大鼠5只,摘取眼球,挤压球壁后,人工剥离视网膜。将大鼠视网膜剪碎,依次经过200μm、75μm不锈钢筛网;收集滤液,离心,弃上清,予0.1%Ⅱ型胶原酶消化15~20min;再次将消化液通过45μm尼龙筛网,反复冲洗筛网,收集网上物;添加培养液,接种于Nunc进口培养皿中。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ⅤⅢ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接种48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从血管组织碎片爬出,单个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间隙较大,细胞核清晰,胞质丰富;96h后细胞融合,呈典型的单层、扁平、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率达98%以上。结论连续物理过筛法结合胶原酶消化法能够成功、高效地分离出原代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的体外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肝细胞,通过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连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及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消涨变化情况。该文还对第12代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AS染色法进行糖原含量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肝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2.8 h,染色体为60条, PAS染色观察发现,培养细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树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以成年树鼩和新生树鼦做为肝供体,分别采用体外两步灌流法和Percoll梯度液离心方法获取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结果 分离收获成年树鼩肝细胞较新生树鼩肝细胞存活率高;培养过程中,新生树胸肝细胞较成年树鼩肝细胞生长快,增殖能力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观察,新生树鼩和成年树鼩的肝细胞中充满大量糖原颗粒,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原代树鼩肝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对分离得到的树鼩原代肾细胞进行传代纯化和形态鉴别,建立以树鼩原代肾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用EV71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后48~96 h病毒滴度可达到1.3×10~6TCID_(50)/m L,说明EV71病毒可有效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并有效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71病毒VP1蛋白可在感染后2~8 d的树鼩原代肾细胞中有效检出,间接免疫荧光法则在感染后2~6 d细胞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病毒VP1蛋白的分布。结论在成功建立树鼩原代肾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了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初步建立了EV71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1%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肉皮细胞,加入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胰蛋白酶-EDTA进行消化传代培养,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445天后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胞浆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脐静脉灌注II型胶原酶消化法配合M199完全培养液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可传代5—6次,但细胞产出量不高,不能传10代以上,5代以后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对于复杂的基础研究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BRE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视网膜并剪碎,经筛网过滤、胶原酶消化获取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明胶包被的培养瓶中,原代培养时用不同的培养基筛选细胞,并在传代时利用差速黏附法以获得较纯BREC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方法鉴定BRECs。结果:用此法原代培养BRECs纯度达98%,混有的血细胞及神经组织细胞碎片在换液和传代过程中逐渐被去除,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的污染可分别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差速黏附法纯化去除。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获得的BRECs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为研究眼部血管性疾病提供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抗体纯化方法在分离纯化树鼩IgG抗体的应用,制备抗IgG的多克隆抗体及检测。方法:采用两种商品化IgG抗体纯化试剂盒分离树鼩血清IgG抗体,采用SDS-PAGE和蛋白定量测定提纯IgG。以树鼩IgG作为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第一次)、弗氏不完全佐剂(第二次)混合皮下注射免疫兔,对分离血清进行多克隆抗体纯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及定量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分离纯化树鼩IgG,在经过Montage PROSEP-A试剂纯化后的IgG在纯度和含量方面均优于Protein A/G Matrix试剂。通过纯化后的树鼩IgG免疫兔制备的抗IgG抗体能有效识别树鼩IgG。结论:纯化的树鼩IgG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由此制备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利用树鼩作为实验动物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基因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胶原酶消化,梯度离心,LDL-FACS法分离及纯化小鼠肺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MLMEC),并根据细胞形态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加以鉴定。纯化后的MLMEC形态为多边形、短梭形,呈鹅卵石样排列;它能摄取RB-DiL-Ac-LDL,从而胞浆内出现亮红色颗粒;用抗PECA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接触处呈亮绿色,细胞轮廓清晰可见。用感染法将HSV-TK基因转入MLMEC细胞内,用XTT法显示携带有HSV-TK基因的MLMEC/TK化及基因转移方法的建立将为研究MLMEC在各种病理状况下的作用及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提供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的腹水细胞为材料 ,进行体外培养 .将永生化基因———SV4 0T抗原基因转染第 2代细胞 ,得到永生化细胞系 .通过光学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并与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建立了一株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命名为BUPH∶OVCA 3,现已传至 6 0余代 .其生物学特性为 ,细胞生长旺盛 ;具有人体恶性细胞的核型特征 ;细胞恶性度较低 ,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及裸鼠接种致瘤性 ;除较未永生化细胞生长速率增快 ,饱和密度增加外 ,仍保留上皮细胞的分化表型 .结果表明 ,BUPH∶OVCA 3为一株恶性度较低的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保留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可作为研究恶性度较低的卵巢上皮癌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构建小鼠CD40L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CD40L,通过电转法将重组质粒转至NIH3T3细胞中。利用G41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压力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提取稳定转染细胞株RNA,通过RT-PCR法检测Neo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分离稳定转染细胞上清,利用ELISA法检测小鼠CD40L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T-PCR结果显示,Neo基因能够在稳定转染细胞中表达,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稳定转染细胞株NIH3T3-mCD40L细胞上清中CD40L的表达量高达1.286 ng/mL。进一步活性研究表明,该细胞系能够在体外与IL-2和IL-21共同作用培养B细胞至14天,并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该细胞系的成功构建,为利用体外B细胞分离培养和活化法分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鼠大脑微血管片段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大鼠大脑微血管并纯化去除完整的神经细胞,用于克隆血脑屏障上的特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粒径200~500 nm的铁氧体磁珠,经两侧颈内动脉插管注入大鼠大脑半球.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解离脑组织,用筛网滤去组织块和大血管,再在磁场下分选标记磁珠的微血管片段,并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活性角度鉴定获得的脑微血管片段.结果:扫描电镜下没有发现微血管周围存在完整的神经细胞,但在部分区域有胶质的终足包裹.全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a、谷氨酰胺合成酶和CD31的RT-PCR产物均在相应位置出现阳性条带,分离纯化的脑微血管仅CD31阳性.微血管片段内皮细胞摄取的Rh123荧光强度显著低于传代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荧光强度.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不附带完整神经细胞的脑微血管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