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适合膜片钳技术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为排尿相关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H型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相混合的鸡尾酒酶液对新鲜离体的大鼠膀胱逼尿肌条在37℃条件下振荡消化,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并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在膜片钳工作台上分别对其进行L型钙电流和BKca钾电流的全细胞记录.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单个逼尿肌细胞.经过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平滑肌细胞.分离细胞活性良好,在膜片钳实验系统上可记录到多种通道电流.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活性好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膜片钳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部队男性官兵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原部队300名男性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官兵的生殖系统、前列腺液等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前列腺炎12人,多数为已婚的干部及入伍前有女朋友的战士。约66%官兵了解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与被调查者的学历、职务、是否来自城市等有关;对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及传播途径了解不够的官兵达20%。结论:部队官兵的生殖健康良好,少数有前列腺炎,最好定期进行生殖系统疾病筛查;部队官兵对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了解尚可,但还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早泄的影响。方法:选择372例前列腺炎继发早泄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包括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等)及早泄的治疗效果(包括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及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等)。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大多数患者的早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配偶性生活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亦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早泄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早泄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SSRIs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茎海绵体中的作用提供条件.方法: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相对纯化ICCs,将纯化后的细胞悬液接种于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并用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ICCs.结果:培养24小时后ICCs贴壁良好,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ICCs呈纺锤状,有两个或多的突起,免疫荧光检验可见ICCs呈c-Kit抗体染色阳性.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ICCs,大鼠海绵体组织内ICCs的生理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中L5-S2脊段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方法: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时间为0、4、12、24d,用热辐射痛阈测定法和前列腺病理进行疼痛模型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L5-S2脊段后角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并观察到L5-S2脊髓背角中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可引起神经炎性疼痛,有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妊娠期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92例B型超声检查发现结石,11例仅发现患侧肾脏积水.所有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期间14例行输尿管置管术,7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2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01例患者顺利足月分娩;2例终止妊娠,孕妇平安.结论:妊娠期上尿路结石的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对于有症状发作者保守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用药物应注意保护胎儿.对于顽固性肾绞痛患者,外科治疗首选逆行插管引流尿液,必要时可选择输尿管镜检查或经皮肾穿刺.开放手术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T型钙通道在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大鼠模型中的改变并探索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部分结扎雌性大鼠近端尿道制作DO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6周后使用尿流动力学技术膀胱测压筛选实验动物;应用钙荧光探针Fluo-4比较模型和对照大鼠培养逼尿肌静息钙浓度,观察比较加入T型钙通道阻断剂Mibefradil后细胞静息钙浓度的变化;利用穿孔膜片钳技术比较模型和对照组大鼠急性分离逼尿肌细胞中T型钙通道密度.结果:膀胱测压中出现非排尿收缩的为DO大鼠.结果表明近端尿道部分结扎可成功制作DO动物模型;钙探针激光共聚焦实验表明当T型钙通道被抑制后,DO、对照逼尿肌细胞的静息钙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其中自身前后荧光变化率DO组显著大于正常组;穿孔膜片钳结果表明DO大鼠逼尿肌中T型钙通道的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结论:T型钙通道活动在DO动物中显著上调,这可能是导致该疾病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感染SD大鼠前列腺致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为Ⅲ型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模型组,各2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由尿道逆行注入生理盐水、NB,建立动物模型.在4周、8周后将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各处死10只,观察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TL-6)的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4周后所有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8周后持续存在.细胞因子在4周后升高IL-1β、TNF-α、IL-6均升高,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8周后,IL-1β、TNF-α、水平稍有下降,IL-6仍维持高水平,同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NB感染能引起大鼠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造成慢性炎症.NB可能是Ⅲ型前列腺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