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为了观察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体重240~260 g的Sprague-Dawley雌性母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于孕期不做任何处理,束缚应激组于孕14~20 d时给予束缚应激,3次/天,45 min/次。取1月龄子代大鼠进行实验研究。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应激组子代与对照组相比,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延长(P0.05),而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应激组子代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应激组雌性子代海马巢蛋白(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雄性子代海马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产前束缚应激可引起雌性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增殖能力增强,可能与机体对产前应激所致脑损伤的代偿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产前冷应激对妊娠大鼠子代行为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只SPF级Wister妊娠母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和冷应激组,每组3只。常温对照组妊娠母鼠在(22±2)℃的环境中饲养,冷应激组妊娠母鼠在产前7 d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室(4±0.1)℃中饲养,待产下幼鼠以后,分为常温对照组公鼠(MR,22只),常温对照组母鼠(FR,15只),冷应激组公鼠(MC,15只),冷应激组母鼠(FC,15只)四组,在子代第四周龄时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常温对照组公鼠、母鼠与冷应激组公鼠、母鼠的自发活动、探索行为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冷应激组公鼠、母鼠的开臂滞留时间、开臂进入次数及路程等总体上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公鼠、母鼠(P<0.05)。结论: 产前母体冷应激对子代自发活动、探索行为及活跃程度无显著影响,但子代出现明显的焦虑行为减少的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能引起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然而,其脑内潜在分子机制仍有许多不为人知。为了探讨PS对一月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其脑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2只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以每组8只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产前应激组(PS)、产前应激给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 B)组(PS+Na B)和产前应激给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PS+NS)。所有子鼠在生后第30天进行强迫游泳和高价十字迷宫的行为学检测,然后断头取脑,用RT-PCR检测海马、皮层中HDAC2和HDAC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S子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并伴随着海马HDAC5的过表达,而皮层HDAC5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S子鼠给与Na B腹腔注射后,抑郁样行为改善,海马HDAC5表达也明显降低。HDAC2在各组子鼠的海马和皮层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该文不仅揭示了PS通过诱导HDAC5的改变从而引起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也为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期饮用酒精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孕期饮用酒精模型,子代成年后,Y-型迷宫测试学习记忆成绩;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海马组织cdk5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子鼠海马区cdk5蛋白表达。结果:学习记忆测试结果显示孕期饮用酒精组子鼠学习记忆成绩比正常对照组和饮酒对照组明显下降;RT-PCR结果表明孕期饮用酒精组子鼠海马组织cdk5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饮酒对照组明显上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孕期饮用酒精组子鼠海马区cdk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孕期饮用酒精对子代大鼠的神经损伤可能与cdk5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建立长期增加或减少年轻小鼠切牙的咀嚼刺激模型.通过形态学的观察,研究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的变化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的厚度改变;通过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新异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认知能力和焦虑情绪的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小鼠皮层、海马中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变化,以探讨小鼠焦虑情绪改变的机理;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与认知紧密相关的4种基因(BDNF、Synapsin I、NR2B和CREB)的mRNA表达,以研究小鼠认知能力改变的机理.形态学结果显示:各组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纤维的形态没有影响,各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的厚度也没有差异.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咀嚼增加组小鼠焦虑倾向低于对照组和咀嚼减少组,各组小鼠短期记忆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咀嚼增加组小鼠空间认知能力优于咀嚼减少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与咀嚼增加组和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在皮层中明显升高(P<0.05).mRNA检测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4种与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咀嚼增加组相比都明显下调(P<0.05).上述结果提示,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增加可以提高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降低焦虑程度,提高空间认知能力,上调海马中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减少,会降低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下调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大脑皮层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γ(PKCγ)和蛋白磷酸酯酶Aα(PP2B-Aα)在慢性复合应激性学习记忆增强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对应激组实行慢性复合应激42d后,用Morris水迷宫,Y-迷宫对2组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组大鼠PKCγ和PP2B-Aα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阳性反应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应激组比对照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在海马CA3区PKCγ的免疫反应阳性日月显增强;PP2B-Aα在海马CA1和CA3区的免疫反应阳性明显减弱。结论 海马内PKCγ和PP2B-Aα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致大鼠学习记忆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睡眠在认知功能和情绪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慢性睡眠剥夺对于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对8月龄雄性APP/PS1/tau三转基因AD模型(3xTg-AD)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每组8只)进行连续21天、每天20 h的睡眠剥夺。睡眠剥夺结束后,采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糖水偏好、物体识别、Y迷宫和条件恐惧记忆实验等多种行为学手段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3xTg-AD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以及多种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斑块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结果显示:(1)慢性睡眠剥夺未影响3xTg-AD小鼠的焦虑(P=0.539)和抑郁样行为(P=0.874);(2)慢性睡眠剥夺加重了3xTg-AD小鼠的识别记忆(P 0.001)、工作记忆(P=0.002)和条件恐惧记忆能力(P=0.039)损伤;(3)慢性睡眠剥夺增加了3xTg-AD小鼠海马区Aβ斑块的沉积(P 0.001)和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P 0.001),但并未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出现。以上结果表明,慢性睡眠剥夺加重了3xTg-AD小鼠的识别记忆、工作记忆和条件恐惧记忆能力损伤,且其损伤作用与3xTg-AD小鼠海马区Aβ斑块沉积增加和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神经颗粒素表达降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H  Li QH  Zhu ZL  Chen R  Cheng DX  Cai Q  Jia N  Song L 《生理学报》2007,59(3):299-304
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脑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参与在学习记忆功能中起核心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突触可塑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NG表达的影响。连续7d对孕晚期大鼠进行束缚应激,建立产前束缚应激模型,分为对照雌、雄组,应激雌、雄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G在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不同亚区的分布特点;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NG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子代大鼠海马各区均有NG蛋白表达,CA1和CA3区表达高于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应激组雌、雄子代大鼠海马NG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雌性子代比雄性子代减少更显著,对照组雌、雄子代之间无差异。免疫组化与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NG在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表达降低,并且雌性比雄性降低明显,NG对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有差异性调制,NG表达减少可能与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对高血压、心肌梗死、脑缺血以及抑郁症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但IH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联合场景再现制备PTSD小鼠模型,通过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及条件性恐惧测试反映其恐惧和焦虑水平;通过Y迷宫测试反映其空间记忆能力;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H与模型(电击)对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进入开放臂次数所占百分比、条件性恐惧测试中僵住时间和排便数量存在交互作用,IH能增加PTSD模型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运动次数,减少条件性恐惧测试中僵住时间和排便数量。同时,IH预处理能减少PTSD模型小鼠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这些脑组织中HIF-1α、VEGF和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IH预处理对PTSD模型小鼠恐惧和焦虑行为有改善作用,提示IH有可能成为预防PTS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海马内神经元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合应激组,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无规律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中,为期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成绩,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各亚区Ng表达的变化,并用RT-PCR技术分析各组大鼠海马Ng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应激组动物寻找隐蔽平台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DG和CA3区Ng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海马CA1区的Ng的免疫反应性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动物的Ng mRNA水平亦明显上调(P<0.05)。结论慢性复合性应激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增强;Ng在海马中的表达和Ng mRNA转录水平增高,提示Ng参与了该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Ⅱ度烫伤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皮肤愈合及其对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VEGF组、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Axitinib,VEGF抑制剂)组。采用水浴烫伤法制备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以0.2μg/ml VEGF、PBS溶液和10μg/ml阿西替尼处理各组创面,各组均治疗7d,从烫伤至创面愈合分别在第2d、8d、14d及21d测量创面愈合情况,并取创面组织作组织学检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Ss的分布及数量。结果①创面愈合率:烫伤后21d VEGF组>对照组>阿西替尼组;②愈合速度:烫伤后1-7d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组>VEGF组,其后VEGF组愈合速度逐渐加快,第14d开始愈合速度表现为VEGF组>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组;③组织学变化:烫伤后8-21d,VEGF组表皮细胞增殖明显,表皮修复和毛囊再生迅速,均早于空白对照组及阿西替尼组。④ECSs阳性细胞率变化:烫伤后第8-14dVEGF组ECS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阿西替尼。结论Ⅱ度烫伤时,外源性VEGF在愈合中晚期加快愈合速度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促进毛囊汗腺的再生使修复后的创面在外观、功能与正常皮肤相近,有助于提高全层皮肤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骨骼肌教学切片的制作方法,以期提高制片效率与切片质量。方法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不同物种之间骨骼肌组织以及不用厚度的骨骼肌组织切片横纹结构的差别。结果人与狗的骨骼肌肌原纤维及横纹结构典型,厚度4~5μm 的切片中肌原纤维及横纹结构较其他厚度更易分辨。结论狗的骨骼肌更适合替代人的骨骼肌用于组织教学切片的制作,4~5μm 的切片厚度易于显示横纹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21与SM22a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2例石蜡包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RT-PCR方法检测47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microRNA21、SM22a表达水平,分析这些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M22a在16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7.0%)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36.0%);在47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SM22a表达水平较远端无癌组织增高。与远端无癌组织相比,microRNA2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MicroRNA21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SM22a高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淋巴结转移相关;microRNA21与SM22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icroRNA21、SM22a协同高表达共同参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侵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面授教课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技术将数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机结合课外拓展知识以及虚拟数字实验室开展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导)+学新模式是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广义的拓展,形成了“3+2+2[3=教学+导学+自主学习,2=线上+线下教与学,2=整合式教学(课程整合+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导)+学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契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形成性评价、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构建和推广此新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及交配情况尚不清楚。本试验在库尔勒地区连续3年(2013-2015年4-9月)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监测了三叶草夜蛾的种群动态,并在实验室解剖雌蛾体内精包,评估野外雌蛾的交配情况。研究表明不同年际间相同月份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均会出现三叶草夜蛾的种群高峰期;而相同年际内不同月份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存在变异。解剖数据表明了三叶草夜蛾交配频率平均达到2.7次/头以上,同一年份内和不同年际间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未成功交配雌蛾,其成功交配比例在55.56%~97.37%,2013年和2015年的成功交配比率较低,低于60%,而2014年的成功交配率却高于80%。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野外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和种群动态,为绿洲农田三叶草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钙化是指体内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一个主动的、高度可调节的、类似于骨形成的生物学过程。血管钙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广泛存在的病理现象。近年研究表明,衰老与血管钙化存在密切关系,衰老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转化、内皮细胞释放囊泡、细胞外基质重塑、DNA损伤、炎症反应、磷代谢失衡以及抗衰老因子如Klotho和Sirtuin 1的表达减少而促进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mad2/3a对脊椎动物神经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时期显微注射smad2/3吗啉环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的方法,特异性敲降smad2/3基因的表达,至胚胎发育至6体节,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snail1b,sox10,foxd3和cr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casmad2 mRNA和smad3a mRNA显微注射的方法过表达smad2和smad3a,同样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cr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过表达casmad2及smad3a对下调smad2和smad3a的胚胎进行挽救。结果 smad2/3a被敲低后,crest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snail1b,sox10和foxd3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smad3b被敲低后,crestin,snail1b,sox10和foxd3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过表达casmad2和smad3a均可导致crestin的表达量增高;过表达casmad2和smad3a可挽救由于smad2/3a敲降所造成crestin的低表达量。结论 Smad2和Smad3a对神经嵴细胞标记基因crestin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的asaA。方法设计上下游引物中包含asaA的同源序列,并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将该片段转化于表达重组酶的17978感受态细胞中,在卡那霉素筛选压力下,得到经两次同源双交换的具有卡那霉素基因标记的突变菌株。随后,在重组酶的作用下将抗性基因去除,最终得到无抗性基因标记的突变菌株ΔasaA。结果通过该重组系统,首先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替换了基因组中asaA的DNA片段,然后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消除,最终获得了asaA缺失的突变体。结论通过Red重组系统为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他基因的缺失突变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过敏原依赖和非依赖性哮喘模型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 cell)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的功能。方法滴鼻法制备过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和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25、IL-33)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左肺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右肺行流式细胞术,以分析在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Th2细胞和ILC2细胞数目和占肺组织总细胞比例,并对Th2型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加; HE染色可见OVA、IL-25和IL-33均可诱导哮喘典型病理学改变;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h2细胞与ILC2细胞均明显上升,数量上以Th2细胞为主,两者均可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且以Th2细胞为主。而在致哮喘样改变、促进Th2细胞和ILC2细胞在小鼠肺部聚集等方面,以IL-33的效应最强。结论在过敏原OVA和非过敏原IL-25、IL-33诱导的哮喘模型中,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均为Th2细胞,提示Th2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IL-33可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