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马可波罗盘羊是帕米尔高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对于该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植被、地形等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以及道路和牧场等人为干扰因子,借助ArcGIS,构建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在不同尺度上评价分析马可波罗盘羊的生境适宜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836 km~2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夏季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2127.19 km~2,冬季为1915.70 km~2。保护区西北部面积3767.73 km~2的马可波罗盘羊实际分布区内,夏季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1095.48 km~2,冬季为1072.82 km~2,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该物种实际分布区。受人为干扰,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夏季和冬季实际适宜生境丧失率分别为18.43%和17.78%,实际分布区内适宜生境丧失率分别为33.65%和29.73%,表明实际分布区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应予以重点保护。总体而言,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适宜性的关键因素是国道314和放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4点关于马可波罗盘羊生境保护,以及保护区管理与规划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卵泡刺激素(FSH)对有腔卵泡和排卵前卵泡的促生长作用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其对腔前卵泡发育的作用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关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腔前卵泡的作用尚不确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人重组卵泡刺激素(rechFSH)和EGF对早期卵泡发育的作用。利用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的小鼠卵巢中分离得到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复合体(OGCs)(Fig.1)。体外每孔30~40个培养物并分别添加胎牛血清(FBS)、rechFSH和EGF。培养物每4天测量卵母细胞和OGCs直径,并每天照相。结果显示rechFSH显著促进小鼠OGCs及其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这一作用可被EGF进一步增强(p<0.05)(Fig.2)。但到第八天培养结束时,培养后的OGCs卵母细胞要显著小于体内同期生长对照组(p<0.05)(Fig.3)。说明FSH和EGF在卵泡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测序计划的完成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很大进展,至今有几十个基因已被克隆。研究发现,大多抗病基因都存在特异的保守序列,如富亮氨酸重复序列、核苷酸结合位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不仅预示了植物抗病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而且为分离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如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又称为同源序列法。我们简要综述了已克隆抗病基因的结构、同源序列法克隆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野生稻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具有激活果实抗性防卫反应的能力。本文综述SA对多种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及其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机制(如诱导果实抗氧化反应、诱导果实防御反应、调控果实呼吸代谢、诱导果实抗病基因表达和抗性相关蛋白表达),并展望该领域SA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对推动果实采后抗病理论的发展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性宫颈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粘液性宫颈炎( MP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涂片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念珠菌和细菌性阴道病,EL ISA法测定衣原体和培养法分离淋球菌和支原体。结果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30 0例患者中,诊断为男性NGU34例和女性MPC83例。解脲脲原体总的检出率为30 % ( 90 / 30 0 )。女性总检出率为4 7.6 % ( 4 9/ 10 3) ,其中MPC组检出率为70 % ( 14 / 2 0 ) ,非MPC组为5 3% ( 4 4/ 83)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4 8,P>0 .0 5 )。男性总检出率为16 .2 % ( 32 / 197) ,其中NGU组为35 .3% ( 12 / 34) ,非NGU为12 .3% ( 2 0 / 16 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5 6 ,P<0 .0 5 )。人型支原体仅在非NGU(粘液性宫颈炎)中检出9例( 3.0 % )。结论 解脲脲原体与男性NGU相关,而与女性MPC无相关性;人型支原体与NGU无相关性。临床实验室检出支原体时应慎重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男性标本取尿道拭子.女性标本取宫颈拭子,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126株解脲支原体(Uu)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甲砜霉素、红霉素、可乐必妥和壮观霉素。12株人型支原体(Mh)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司帕沙星、四环素、壮观霉素、可乐必妥、甲砜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结论支原体耐药情况相当普遍。Uu、Mh对相同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敏感性。治疗时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8.
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逆境萌发过程中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差异,明确在逆境条件下,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和逆境(冷浸、人工老化、干旱胁迫)发芽试验,测定4个小麦品种种子活力、萌发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α-淀粉酶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干旱、人工老化和冷浸胁迫3种逆境对种子活力都有一定影响.不同萌发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小幅度升高后小幅度降低再迅速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α-淀粉酶活性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在冷浸胁迫处理后,豫农949和轮选061的α-淀粉酶活性在萌发60 h后出现下降.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豫农949、豫麦49-198和轮选061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不同逆境萌发条件下,α-AMY(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冷浸胁迫处理后,轮选061的α-AMY表达量高于对照,在其他逆境萌发条件下,4个品种的α-AMY表达量均低于对照;人工老化处理后,长4738的CP(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其他逆境萌发条件下,4个品种的CP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种子萌发期间,不同萌发条件下α-淀粉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其基因表达并没有直接关系,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标准发芽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与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逆境萌发过程中,其相关性不显著.冷浸胁迫处理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标准发芽、干旱胁迫、人工老化处理后,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带森林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及相关胞外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测定了老秃顶子温带森林生态系统7个海拔土壤不同形态碳和相关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相关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增加,而在海拔825~1233 m之间没有显著变化,DOC/SOC则显著下降;土壤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SOC、POC、DOC、全氮(TN)含量及土壤含水量(SMC)与土壤水解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海拔(675 m)落叶松人工林显著低于其他海拔,POD活性与土壤碳氮(SOC、TN、POC、DOC)含量及SMC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海拔947 m落叶阔叶林带和海拔825 m红松林中较高,且仅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酸度是驱动PPO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水解酶海拔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麦22和山农23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标准发芽试验法对不同年份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种子活力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温度对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为早期小麦种子的利用及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伴随着小麦种子发育,鲜种子在花后26 d左右出现发芽能力,之后其发芽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5~8 d迅速升高,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活力指数主要受到幼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而持续升高,一般在完熟前4~6 d达到最大值;不同发育时期小麦干种子的田间种植及其后代种子的活力测定表明,济麦22花后17 d以后的干种子田间出苗较好,并可成穗结实,其后代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在不同样品间无显著差异.环境温度对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显著,小麦花后日平均温度均值、日最高气温均值以及日最低气温均值均高,且花后日温差均值大的年份,种子发育时间短、百粒重及种子活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早;反之,发育时间较长、百粒重及种子活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晚,但完熟期积温高,种子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