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及交配情况尚不清楚。本试验在库尔勒地区连续3年(2013-2015年4-9月)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监测了三叶草夜蛾的种群动态,并在实验室解剖雌蛾体内精包,评估野外雌蛾的交配情况。研究表明不同年际间相同月份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均会出现三叶草夜蛾的种群高峰期;而相同年际内不同月份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存在变异。解剖数据表明了三叶草夜蛾交配频率平均达到2.7次/头以上,同一年份内和不同年际间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未成功交配雌蛾,其成功交配比例在55.56%~97.37%,2013年和2015年的成功交配比率较低,低于60%,而2014年的成功交配率却高于80%。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野外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和种群动态,为绿洲农田三叶草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荒漠地表甲虫的多样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明确其环境指示作用,评估沙漠工程对荒漠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作者于2010年5-7月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从沙漠腹地到沙漠绿洲交错区不同生境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沙漠腹地公路防护体系的干扰生境.结果如下:(1)共捕获地表甲虫54,527头,隶属于1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黑角负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入侵风险程度。【方法】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 4. 0对黑角负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10.2下进行插值分析,并绘制黑角负泥虫的潜在地理分布示意图。【结果】黑角负泥虫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及云贵高原北部;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北部及东北平原地区;低度适生区则多分布在中高度适生区的过渡区域及我国新疆天山南北两侧地区。限制黑角负泥虫在我国分布的主要胁迫因素为干胁迫和冷胁迫,且其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结论】黑角负泥虫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适生程度高。目前,黑角负泥虫已经传播到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但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和自身较弱的扩散条件,并没有传入气候适宜度较高的东部地区。随着东西部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多,黑角负泥虫随人为因素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将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检疫部门做好检疫工作,严防黑角负泥虫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阐述了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1950~1960年主要害虫为黄地老虎、牧草盲蝽象、烟蓟马、苜蓿蚜为主;1970~1980年以棉铃虫、烟蓟马、棉长管蚜、棉红蜘蛛为主;从1990年开始以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为主。导致这一演替的主要原因为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管理技术的变化和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5.
荒漠昆虫天花吉丁虫的呼吸及体内水分损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荒漠地区昆虫的呼吸及水分损失特征,以专性寄生在荒漠植物梭梭上的天花吉丁虫Julodis variolaris Pallas为对象,采用LI-6400光合分析仪测定在20℃下天花吉丁虫的呼吸量,并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其水分散失率。结果表明:天花吉丁虫呼吸为典型的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 gas exchange cycle, DGC)的模式,DGC平均周期约需12.96 min,爆发间期历时平均约占整个DGC历时的80%,CO2平均释放率为23.45 μL/min。在25℃、30℃、35℃和40℃恒温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水分散失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0 h内25℃和30℃之间的水分损失率无显著差异,但25℃和30℃与35℃、40℃之间的水分损失率具有显著性差异;10~24 h内25℃、30℃、35℃之间的水分损失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荒漠昆虫天花吉丁虫在高温下的高脱水率和高死亡率说明,其在没有水分来源的情况下很难存活,而不连续呼吸模式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叶子圆片培养基饲养棉蚜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32、34、36、38、40 ℃)和密度(每皿5、25、50、75)对棉蚜死亡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和持续天数的增加,棉蚜累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互补重对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β值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随着棉蚜密度的增加,温度对棉蚜的作用减弱;不同持续天数的γj值不同,说明棉蚜条件死亡率受温度和作用时间的共同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密度显著影响棉蚜的繁殖率,且存在交互作用.32~36 ℃范围内,棉蚜繁殖率随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40 ℃条件下,不同密度棉蚜繁殖率没有差异,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对棉蚜的作用逐渐减弱.即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和密度范围内,温度和密度对棉蚜的作用大小、主次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为棉蚜种群监测、预警和改进害虫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统计学软件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棉花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w)为例,介绍了常见地统计学软件Surfer和Variowin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建立、数据图形表达、模型计算以及数据共享等关键技术,对地统计学在害虫管理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桂珍  吕昭智  夏德萍  孙平 《生态学报》2012,32(23):7568-7575
为探索高温胁迫对棉蚜的影响,室内采用叶子圆片培养基饲养棉蚜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32,34,36,38,40℃)、不同处理时间(1,2,4,6h)对棉蚜死亡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每日死亡率可用互补重对数模型较好地拟合.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持续天数的延长,棉蚜累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8 ℃条件下其累计死亡率明显迅速上升.棉蚜半数致死温度随着每天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和高温持续天数的延长而降低,且第1-2天下降明显.棉蚜繁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每天处理时间不同其繁殖率规律不同,但均是在38℃时下降最多.38℃可能是棉蚜耐高温能力的拐点.研究结果为提高棉蚜种群预测准确性、科学决策最佳化学防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物对栖息地选择是复杂的,探索其内在机制对寻求维持动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地表甲虫优势种——中华漠王(Platyope proctoleuca chinensis)(鞘翅目:拟步甲科)为研究对象,2007—2008年连续2年采用陷阱捕获法监测其在不同生境下的种群数量和洞穴数量,分析该甲虫在景观和微尺度环境下对栖息地的选择。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与垄间相比,中华漠王更喜欢在沙丘上活动,在沙丘不同坡面上,中华漠王在背风坡的种群数量大于迎风坡;在微尺度上,中华漠王喜好沙丘上部的微环境,在背风坡上部种群数量相对更多;洞穴数量在景观和微生境2种尺度上的分布基本与种群数量空间分布一致。此外,中华漠王对微生境的选择与洞穴建立的难易程度有关,而洞穴的建立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硬度。  相似文献   
10.
王晶  吕昭智  尹传华  李锦辉  吴文岳 《生态学报》2017,37(19):6504-6510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典型荒漠区柽柳灌丛沙堆-柽柳包为研究对象,在2005—2006年期间调查了柽柳包及相邻沙漠裸地地表甲虫多样性。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6年柳包上地表甲虫个体数量和物种数均高于沙漠裸地,柽柳包上的地表甲虫物种数分别为21种和16种,沙漠裸地中分别为10种和12种,柽柳包上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沙漠裸地。选取优势种髋胫小土甲(Penthicicus koltzei Reitter)进行相对种群密度的估算,髋胫小土甲在柽柳包上分布数量较多,密度可达到每平方米在13头以上;但沙漠裸地仅有6头左右。柽柳包对甲虫多样性有明显的庇护所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甲虫物种多样性。2种不同生境条件下地表甲虫的数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动,其数量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可能与不同季节环境的极端性(如气温峰值和洪水早晚)导致的食物丰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