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口服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A)、益生菌干预组(B)及对照组(C),每组10只,A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B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C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盲肠内容物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肠组织CD4、CD8的测定。结果A组与B、C组相比,革兰阳性杆菌占肠道总细菌数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占总细菌数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肠组织中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所有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抗生素的应用会抑制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聚木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低聚木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FC组(地面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FS组(地面处理组,饲喂添加低聚木糖的饲料),SC组(尾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SS组(尾吊处理组,饲喂添加低聚木糖的饲料),实验21d,SC和SS组解除尾吊继续观察。实验21d。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大鼠粪便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SC组与FC组相比,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FS组比FC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显著,肠杆菌和肠球菌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S组比SC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显著,肠杆菌和肠球菌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类杆菌和乳杆菌变化不明显。尾吊解除期,SS组双歧杆菌数量比SC组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低聚木糖可促进尾吊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的增殖,一定程度上促进由于模拟失重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平衡,并对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施普瑞螺旋藻对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将基础饲料中加入5%的螺旋藻作为处理组饲喂大鼠,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定量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结果:螺旋藻处理组过路菌群中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变化并不明显;原籍菌群中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类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模拟失重条件下SD大鼠盲肠上皮有肿胀细胞出现,并且肠道上皮绒毛排列紊乱、稀疏、而螺旋藻处理组中只发现有少量的肿胀细胞,上皮绒毛致密,排列较整齐。结论:旋普瑞螺旋藻具有纠正在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结果:过路菌群中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显著;原籍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十分明显,乳杆菌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类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SD大鼠盲肠出现了肿胀细胞,上皮细胞颈毛排列紊乱、稀疏。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态出现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造模:10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5只,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复合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治疗:15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小鼠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和治疗后无菌采集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懒动、肛温升高、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等湿热泄泻症状,肠道乳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双歧杆菌、B/E值降低,其中细菌总数以及双歧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2,P0.001;t=2.797,P=0.049)。经葛根芩连汤治疗后,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数低于正常组,且乳杆菌数和肠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33;t=-11.160,P=0.008),B/E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227)。结论造模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显著降低,B/E值下降;葛根芩连汤可促进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生,提高B/E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母婴分离大鼠成年后肠道敏感性及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正常组)、MS组(模型组)、MS+Bif组(双歧杆菌干预),每组20只大鼠,应用避水应激模型(chronic 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避水实验构建大鼠应激波形,通过兴盛时期母婴分离建立大鼠的肠道高敏感模型,新生鼠在断奶之后对溶剂组与双歧杆菌组分别进行灌胃干预,取大鼠的新鲜粪便进行选择性培养基平皿技术方法检测大鼠粪便的菌群代表性菌种数量。到大鼠8 w成年之后应用阶梯体积直肠求精扩张对三组大鼠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明显增多,且通过双歧杆菌干预之后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下降,三组大鼠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三组大鼠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大鼠成年时利用阶梯体积为0 mL、0.4 mL、0.8 mL和1.2 mL直肠球囊扩张评价三组大鼠的肠道敏感性发现,NS组与MS组在0 mL和0.4 mL体积球囊出现扩张的时候血管运动反应性(vascular motor reactivity,VM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0.4 mL到1.2 mL两组大鼠显著提高,且对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MS组与MS+Bif组,在0 mL到0.4 mL体积球囊出现扩张的时候VM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0.4 mL到1.2 mL之后VMR差异显著(P<0.05);对比大鼠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发现,三组ACTH和CRF表达差异显著(P<0.05);对比大鼠结肠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发现,三组大鼠的BDNF表达与SP(P物质)表达对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母婴分离大鼠成年之后会出现肠道高敏感性现象,应用双歧杆菌干预之后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稳定结肠脑源性神经因子表达,改善肠道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各组对象进一步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各组新生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7.53±0.57)lg copies/g、(8.12±0.71)lg copies/g、1.06±0.18]明显少于对照组[(9.58±0.64)lg copies/g、(8.64±0.75)lg copies/g、1.39±0.22],大肠埃希菌数量[(7.28±0.85)lg copies/g]明显多于对照组[(6.81±0.63)lg copies/g]。观察组中,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存在异常,且受到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按体表面积予头孢曲松钠钠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灌胃不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菌粉,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数量、B/E值和血清内毒素的变化。结果予头孢曲松钠钠处理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异常增殖,B/E值明显下降,血清内毒素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剂量治疗组肠道内细菌数量恢复程度及B/E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低倍剂量组。长双歧杆菌各治疗组的血清内毒素含量无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钠可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高倍剂量长双歧杆菌对头孢曲松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效果更佳,短期应用不能明显改善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王亮  沈丽  王东升  韩立慧  王茂龙  刘汉成  周岩冰 《生物磁学》2011,(10):1924-1926,1920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茵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茵、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茵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茵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茵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缺血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物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制成缺血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仅给予正常饲料喂食,治疗组在正常饲料喂食的基础上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灌胃(1×107 CFU/d),4周后抽血化验大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并处死大鼠,取肠道内容物做肠道乳酸菌、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等微生物培养,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乳酸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大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者出现肠道微生物紊乱,微生态制剂能增加肠道乳酸菌等益生菌,减少肠道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对患者的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圆  彭买姣  肖嫩群  阳航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262-1265, 127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肝气乘脾泄泻及中医经典药方治疗泄泻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15只,造模成功后,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将剩余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痛泻要方干预组各5只,痛泻要方干预组灌胃痛泻要方治疗3 d,分别在造模成功和治疗后取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然后记录内容物中各种菌的数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均有上升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只有细菌总数[(23.9±3.51)vs(1.35±0.30),108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1,P=0.008)。治疗后,痛泻要方干预组小鼠恢复了肝气乘脾泄泻引起的肠道微生物失衡,其中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痛泻要方治疗对大肠埃希菌的影响最明显[(1.63±1.19)vs(8.47±0.84),106 CFU/g;t=8.124,P=0.001],细菌总数、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受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乘脾造模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值)降低,而痛泻要方干预组的趋近于正常组。结论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的数量增加,B/E值降低,痛泻要方干预能够恢复肝气乘脾泄泻引起的肠道微生物失衡,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以提高B/E值来治疗泄泻。  相似文献   

15.
人群调查发现肥胖人群网膜素水平较正常人群低,而正常及肥胖大鼠血清网膜素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尚不清楚.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高脂组(n=30),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6 w后从高脂组选取体重增长最快的20只,再从中随机抽取10只继续喂养高脂饲料,12 w后两组各剩9只,采用全自动生化仪ADVIA2400测定血糖及血脂、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及网膜素水平、RT-PCR检测网膜脂肪组织网膜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高脂组大鼠体重、体重增加值、肥胖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血清网膜素水平及网膜脂肪组织网膜素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首次发现肥胖大鼠血清网膜素水平及网膜脂肪组织中网膜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增高,与人群调查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青春双歧杆菌灌胃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取粪便检查正常菌群,取血和脏器检测TC、TG、HDL-C、SOD和MDA含量。结果青春双歧杆菌导致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下降;TC、TG和MDA水平下降,而HDL-C和SOD水平升高。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降血脂作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Ab)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腔及肠黏膜内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属含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模型组和TLR4mAb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干预组造模当天给予TLR4mAb腹腔注射,第8天处死全部大鼠。留取结肠黏膜及粪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所有标本中不同细菌含量。结果 (1)粪便标本:UC组较正常组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含量增加(P0.017),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含量减少(P0.017),消化链球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mAb干预组较UC组,消化链球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目标菌含量均有所恢复(P0.017)。TLR4mAb干预组较正常组目标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结肠黏膜标本:UC组较正常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余目标菌含量均增加(P0.017)。TLR4mAb干预组较U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余目标菌含量均减少(P0.017)。TLR4mAb干预组较正常组拟杆菌含量偏高(P0.017),其余目标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模型大鼠较正常组目标菌含量均存在变化,提示U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TLR4mAb能改善UC模型大鼠相关菌群结构,提示Toll样受体4在UC发生及UC肠道菌群变化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UC模型大鼠肠道粪便与黏膜标本中目标菌含量变化不同,提示UC的发生中肠道粪便及黏膜相关细菌的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影响以及与骨钙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FC组;普通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S组,模拟失重低聚异麦芽糖组(饲喂普通饲料 低聚异麦芽糖),实验期21d。结果:SC组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股骨骨密度(BMD),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BGP)的水平显著低于FC组,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FC组;SS组大鼠肠道益生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骨密度,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水平较SC组高,血钙水平显著低于SC组。结论:低聚异麦芽糖可以促进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减少股骨骨质的丢失,提高股骨BMD,增加骨形成,对骨代谢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肠道菌群、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例GDM患者(GDM组)和45例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NGT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BG)、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_3、CD_4、CD_8、CD_4/CD_8)、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GDM组患者FBG、TC、TG、LDL-C均明显高于NGT组,HDL-C明显低于NGT组(P0.01);GDM组患者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NGT组,CD_8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1);GDM组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NGT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NGT组(P0.01);GDM组肠道肠杆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高于NGT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明显低于NGT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其肠道内肠杆菌、酵母菌增多,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减少,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升高,IL-10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g≤体重2 500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和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浓度,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并发症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喂养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且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和和D-乳酸含量低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其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有并发症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都与正常新生儿存在差异,母乳喂养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