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结果:过路菌群中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显著;原籍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十分明显,乳杆菌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类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SD大鼠盲肠出现了肿胀细胞,上皮细胞颈毛排列紊乱、稀疏。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态出现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低聚木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低聚木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FC组(地面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FS组(地面处理组,饲喂添加低聚木糖的饲料),SC组(尾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SS组(尾吊处理组,饲喂添加低聚木糖的饲料),实验21d,SC和SS组解除尾吊继续观察。实验21d。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大鼠粪便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SC组与FC组相比,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FS组比FC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显著,肠杆菌和肠球菌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S组比SC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显著,肠杆菌和肠球菌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类杆菌和乳杆菌变化不明显。尾吊解除期,SS组双歧杆菌数量比SC组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低聚木糖可促进尾吊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的增殖,一定程度上促进由于模拟失重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平衡,并对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控制内毒素易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调整,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 Wistar大白鼠48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造模。之后以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灌胃,14 d后处死。取肠内容物、血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挥发性脂肪酸、内毒素。结果经过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治疗后,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血中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结论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均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感染的目的。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检测及肠黏膜电镜观察。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肠黏膜损伤严重。持续7 d治疗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结论应用林可霉素可以成功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动物模型;马齿苋多糖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防治感染的作用,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造成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及灵芝孢子粉奥曲肽联合治疗组;于给药7d后处死大鼠,进行肠道菌群、肝脏及胰腺细菌易位检测。结果SAP时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易位。经治疗后发现,灵芝孢子粉能够扶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杆菌的数量减少,并可控制细菌易位。将灵芝孢子粉与奥曲肽合用作用更佳,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可调整SAP时出现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其与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SAP可降低感染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水提物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分别以金银花、丽珠肠乐、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4d后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组分、乙酸含量及肝脏中肠杆菌易位情况。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恢复,肠道内乙酸含量增加,易位至肝脏的肠杆菌数量减少,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组效果最佳。结论金银花水提物作为益生元对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及骨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及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30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 ( GC)、模拟失重对照组 ( SC)和模拟失重饮用 0 .2 0 mg/ L 加银水组 ( SS) ,实验期 2 1d。第 7、14和 2 1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类杆菌定量测定 ,并测定饲料钙表观吸收率 ;第 2 1天取右侧股骨测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结果 :骨密度和骨钙含量 SC组显著低于 GC组 ,SS组也低于 SC组 ;SC组和 GC组比较 ,SC组出现厌氧菌群的减少和需氧菌群的增加及饲料钙表观吸收率的下降 ,且这种变化出现较早 ,SS组和 SC组比较 ,SS组出现以厌氧菌群中 G 菌的减少和需氧菌群G-菌的增加为主的菌群失调及饲料钙表观吸收率的下降 ,且这种变化出现较晚。结论 :饮用 0 .2 0 mg/ L 加银水可以加重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失调和骨钙代谢的紊乱 ,但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 ,且其微生态的失调以 G 细菌减少为主的厌氧菌群减少型 相似文献
8.
中药951对射线所致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实验证实:致死量[1](21.3OGY相当于2000伦琴)的X线能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中的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有显著改变(P<0.01)。中药951具有显著地治疗和预防射线所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并且与阳性对照组(丽珠肠乐)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及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秀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2):107-108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 ,并取新鲜大便进行 p 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以促菌生治疗。结果 :5 4例为菌群失调 ,其中男孩 36例 ,女孩18例。 1岁以下的 37例中母乳喂养者 16例 ,人工喂养者 8例 ,混合喂养者 13例。原发疾病为轻症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 ) ,中症 (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川畸症 ) ,重症 (先天性心脏病、颅内感染、鼠伤寒、心衰、呼衰 ) ,慢性病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出生即腹泻 )发生菌群失调的例数 (构成比 )分别为 7例、18例、13例、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史 ,用抗 G+球菌者 18例 ,抗 G- 杆菌 2 9例 ,广谱抗生素者43例 ,联合用者 36例。稀水和稀糊样便 2 6例 ,粘液和脓血便 2 7例。大便常规有 17例和 2 6例呈菌痢和肠炎样改变。粪 p H值分布在 <5 .5~ 7.5之间。治疗后多集中在 5 .5。所有病例均停用抗生素 (除 2例重症外 )给予促菌生口服 ,3天后每日大便平均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t=17.5 6、P<0 .0 0 1。结论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构成比以男孩为多 ,以母乳喂养者占优势 ;原发疾病较轻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与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3.3%);寒冷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8.59%(可信限为43.5~53.5%)。在实验中,应用肝浆(含B族维生素),在早期喂给仔鳗治疗有效(u=2.17>1.96,p<0.05);含抗生素食物喂给无显著性效果。应用由鳗鲡成鱼和黑斑泥鳅体内分离的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和非O-I群弧菌,喂给仔鳗进行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readjutment of intestinal microecosystem),对提高仔鳗生理功能适应性和降低生态失调死亡率有满意效果(u=2.84>2.58,p<0.01)。 相似文献
11.
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以及钙代谢和骨矿盐密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影响以及与骨钙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FC组;普通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S组,模拟失重低聚异麦芽糖组(饲喂普通饲料 低聚异麦芽糖),实验期21d。结果:SC组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股骨骨密度(BMD),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BGP)的水平显著低于FC组,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FC组;SS组大鼠肠道益生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骨密度,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水平较SC组高,血钙水平显著低于SC组。结论:低聚异麦芽糖可以促进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减少股骨骨质的丢失,提高股骨BMD,增加骨形成,对骨代谢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为期4周模拟失重对大鼠心肌收缩性能与收缩蛋白性质的影响,发现模拟失重大鼠左心室乳头肌等长收缩的力学特征发生下列变化:发展张力峰值降低29%(P〈0.01);达到张力峰值的时间延长10%(P〈0.05);舒张一半的时间缩短11%,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心肌力学参数的这些变化表明模拟失重使大鼠心肌收缩性能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模拟失重大鼠左室心肌肌原纤维Ca^2+,Mg^2+-ATP酶 相似文献
13.
模拟失重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收缩性能及钙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改进的Morey-Holton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拟失重状态和用离体乳头肌灌流技术,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收缩性能与钙反应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失重1周,收缩性能呈增高趋势;2周时,收缩性能有降低趋势;4周时,收缩性能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等长张力降低29.2%,达到张力峰值的时间延长10.4%,舒张时间则呈降低趋势。另外,模拟失重4周大鼠乳头肌对Ca^2+的反应性均较相应的 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14.
90d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反应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研究了90d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反应性的改变。即以血管活性药物变动平均动脉压(MAP),并同时记录反射性心率(HR)变化,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方法,定量评价清醒大鼠的动脉压力反射反应性的特征参数的改变。同时还利用受体阻断实验,观察迷走和交感神经成分在压力反射活动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大鼠MAP-HR反应曲线向右上方移位,心率低限坪值升高,血压调节范围变窄,静态工作点升高。当心得安阻断β受体后,悬吊组大鼠压力感受性心率反射的平均增益及心率反应范围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模拟失重大鼠反射活动中迷走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对程海螺旋藻玻璃温室-半封闭跑道式循环培养池中的细菌、真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通常为10^4-10^7个/mL,并且随培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波动;养殖藻的报废与细胞总数有一定关系,与藻种抗逆性关系更大;在鉴定,优势菌为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束丝菌属(Ozonium)等;少数菌株能明显抑制或促进螺旋藻生长,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对藻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在不同重力水平和营养条件下培养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培养基的营养物质浓度对微囊藻细胞响应模拟微重力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浓度的BG-11(富营养)和营养盐浓度减为1/10的BG-11(贫营养)培养基中培养的微囊藻对模拟微重力胁迫都很敏感,培养2d后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显著改变;但是在富营养和贫营养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的作用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培养在BG-11中的微囊藻细胞来说,模拟微重力抑制其生长和光合活性,导致细胞内色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蛋白(藻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和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向外分泌的毒素含量降低;而对培养在1/10BG-11中的藻细胞来说,模拟微重力促进其生长和光合活性,导致细胞内色素、蛋白和毒素含量降低,并使得毒素分泌增强。模拟微重力或营养限制单独作用所造成的影响相似,且后者的作用效果强于前者。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模拟微重力可以部分抵消营养限制对微囊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模拟微重力下藻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导致营养需求降低,也可能是由于模拟微重力提高了藻细胞利用营养物质的效率。总之,微囊藻对模拟微重力胁迫的响应与培养基的营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用改良的TPY和GAM培养基作为螺旋藻的基质,在试管内证实了螺旋藻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合成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不饱和脂肪酸,γ一亚麻酸(GLA)相对含量降低,总脂肪酸含量升高,当温度为40℃时总脂肪酸和γ-亚麻酸绝对含量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4mg/g干重和11.9mg/g干重;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高于0.017mol/L时,其GLA相对含量降低,但低于0.0017mol/L时,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氨水使其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升高,并在50mgN(NH3·H2O)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96mg/g干重和13.63mg/g千重;暗处理92h使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升高;缺乏Fe2 或Mg2 或Mo2 时,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降低,而缺乏PO43-时,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细胞骨架蛋白FtsZ在螺旋藻形态建成中的作用,通过PCR克隆了ftsZ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通过免疫小鼠制备了FtsZ的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螺旋藻不同形态藻丝体中ftsZ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在两株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FACHB869和FACHB882中,ftsZ在直线形藻丝体中的表达量都高于螺旋形藻丝体。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FtsZ蛋白在藻细胞中呈环状分布于细胞膜上,且这种环状结构在直线形藻丝体中排列较密而在螺旋形藻丝体中排列疏松。ftsZ在不同形态藻丝体中的表达量和细胞定位差异说明,细胞骨架蛋白FtsZ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刚性而参与螺旋藻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