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各组对象进一步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各组新生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7.53±0.57)lg copies/g、(8.12±0.71)lg copies/g、1.06±0.18]明显少于对照组[(9.58±0.64)lg copies/g、(8.64±0.75)lg copies/g、1.39±0.22],大肠埃希菌数量[(7.28±0.85)lg copies/g]明显多于对照组[(6.81±0.63)lg copies/g]。观察组中,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存在异常,且受到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棉区棉蚜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FAO推荐的微量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蚜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LD50,并与敏感蚜比较。得出抗药性倍数。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加缓慢,从1960年至今增加了500~700倍。而对于拟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增加较快,仅3~4年就达到667。7~9937.4倍。每年增加1.5~2倍。本项研究还应用棉蚜的防治指标和综合治理措施,对抗性棉蚜进行了治理抗性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儿茶素及茶黄素单体间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考察儿茶素体系和酯型儿茶素-茶黄素体系中各成分间的抗氧化能力强弱及相互间协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儿茶素与茶黄素中的各成分随含量增加,清除能力亦随之增加,其中TF-D-G增加至一定浓度后,其效率有降低的趋势。儿茶素体系中各成分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为:ECG>EC>EGCG,其中ECG的贡献率达到了43%以上,而EGC在该体系中贡献不明显;酯型儿茶素-茶黄素体系中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主要表现为:TF-D-G>TF-M-G>ECG>EGCG>TF,其中TF-D-G占对优势(贡献率为51.91%),而儿茶素清除自由基能力却未能有效发挥,每组中各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4.
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各类果蔬植物中,其活性调控对于果蔬加工、保藏及茶叶初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着重归纳了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果蔬抑褐保鲜及茶叶加工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了多酚氧化酶在未来生物技术中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通过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探讨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铜离子络合物(ECC)对结肠癌细胞(RKO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述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10 mg/L的ECC能够显著增强胞内活性氧水平,并且随着ECC水平的增加,细胞周期主要阻止于G2/M期.另外,胞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并且超氧化物岐化酶-1活性并没有随着其基因水平的增强而显著增强;但过氧化氢酶虽然基因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其在胞内的生物活性却呈现出显著性剂量依赖性降低.因此,胞内活性的提升可能主要归因于胞内活性氧(过氧化氢)未能及时被活性降低的过氧化氢酶清除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茶黄素合成累积量的过程变量进行了系统筛选和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确定酶量、反应温度、体系p H为显著性因素;其次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累积浓度区域,最后由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催化条件。得到了茶黄素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温度29.5℃,p H 4.9,加酶量14400 U,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茶黄素合成浓度可达15.1 mg/m L。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茶黄素合成累积量的过程变量进行了系统筛选和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确定酶量、反应温度、体系p H为显著性因素;其次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累积浓度区域,最后由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催化条件。得到了茶黄素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温度29.5℃,p H 4.9,加酶量14400 U,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茶黄素合成浓度可达15.1 mg/m 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