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感染科病房住院患者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病房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从住院患者体液及组织样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中感染科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1 2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6株,占62.09%,分离率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7.22%、15.24%和10.58%;革兰阳性菌共480株,占37.91%,分离率居前3位的是屎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9.79%、7.50%和6.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6.7%和28.8%。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95%和3.79%,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80%和2.80%。结论我院感染科病房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有效地控制和避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遵义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细菌病原学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本地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对313例PICU病房重症肺炎婴幼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负压吸取下呼吸道痰液,将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155例(49.52%)痰培养阳性,检出细菌197株(62.93%);其中革兰阴性菌128株(64.97%),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阳性检出率为35.93%;革兰阴性菌(ESBLs阳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65株(32.99%),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福平耐药率低.真菌4例.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比较,微循环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5%VS5.17%,P<0.05).结论 遵义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主要病原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阳性率高,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普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引起血液透析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革兰阴性菌采用ESBLs确认试验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结果本组分离的25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79株,占69.1%,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80株,占3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前2位。革兰阴性杆菌ESBLs、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2.4%、39.1%,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高产AmpC酶、ESBLs 诱导AmpC酶菌株依次占15.6%、12.3%、16.8%、10.1%。革兰阳性分离株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0%。革兰阴性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02%、3.35%和6.70%,产酶株较非产酶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明确诊断的3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痰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患儿痰培养阳性菌株1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0.9%;革兰阳性菌4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9.7%;真菌3株,占2.2%。对5种主要病原菌检出年度情况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逐年降低,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年无明显变化。婴儿组、幼儿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学龄前及学龄组,病原菌检出率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5,P0.01)。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敏感,对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在性别上无差异,婴儿、幼儿检出率高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术后监护的42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患儿送检共152份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共分离出6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43.4%,以呼吸道来源为主,占71.2%。66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G^-)63.6%,革兰阳性菌(G^+)27.3%,真菌9.1%。常见G^-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常见G^+菌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G^-菌中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100%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氯霉素敏感在85.7%以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为66.7%100%。铜绿假单胞菌仅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敏高度感度,敏感度在91.6%以上。G^+菌中金黄色葡萄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100%敏感,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西丁、美洛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均有83.3%以上的敏感性,对于阿莫西林仍有66.7%的敏感性,但对于大环内酯类100%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 100%敏感。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致病菌以G^-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该类细菌的有效抗生素。万古霉素是G^+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两性霉素B是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为避免耐药率上升,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38株,革兰阴性菌163株,占68.49%;革兰阳性菌33株,占13.87%;真菌42株,占17.65%.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36.73%、28.8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呼吸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耐药率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菌株有较高比例,二重感染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因此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改善患者肺部微生态失衡,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革兰阴性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携带产ESBLs和去阻遏AmpC酶状况,探讨各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三维法检测高水平表达染色体编码的AmpC酶。结果158株革兰阴性杆菌ESBLs检出率为26.6%,主要菌为大肠埃希菌(45.2%)、肺炎克雷伯菌(42.9%)、阴沟肠杆菌(11.9%)。AmpC酶检出率为10.1%,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43.8%)、阴沟肠杆菌(25%);上述产酶细菌均对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这些产酶菌株均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原菌结构和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4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在实验室进行菌株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324例患者均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5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1株,占81.59%;革兰阳性菌95株,占18.41%。421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95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对氨苄西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超过60.0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仅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超过30.00%。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超过50%,同时三种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我院儿童泌尿道感染细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将中段尿标本接种于CLED培养基,致病菌用VITEK-60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出123株致病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我院儿童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肠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致病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最高。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应继续加强对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监测,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评价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对902株大肠埃希菌和404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套的AST-GN13药敏卡进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0.8%和36.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42.4%、39.1%和96.5%,与非产ESBLs菌株比较,敏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64.2%、62.8%和91.9%,与非产ESBLs菌株比较,敏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米卡星对产与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高度敏感,敏感率均在91%以上。结论 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流行严重,ESBLs的产生可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AGs的耐药情况加重,提示ESBLs和AGs引起的耐药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贾娜  李奇凤  张斌  姚彤  韩艳 《生物磁学》2011,(13):2499-2501,2518
目的:分析住院肺炎惠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791例肺炎患儿,采取下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56%(131/791)患儿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并且有明确的病原,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为75.57%(99/131),且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多见;革兰阳性菌感染为21.37%(28/131),以肺炎链球菌多见;真菌感染为6.87%(9/1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9.92%(13/131)的患儿存在两种及以两种上病原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严重,部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伊内酰胺酶(BLA),葡萄球菌属耐青霉素G,肠球菌对氯洁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100%。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为0。结论: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细菌性为16.56%。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临床应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插管前预防性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老年气管插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560例标本中共检出17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1株(68.36%),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除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检出52株(29.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MRSA 37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另外分离到真菌4株。结论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本地区、本医院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和细菌耐药情况,给予适当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55株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或ATB-FUNGUS 3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构成比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9%)、假丝酵母(18.0%)、肠球菌(13.1%)、肺炎克雷伯菌(6.6%)、铜绿假单胞菌(6.3%)。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4.3%~26.8%。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假丝酵母和肠球菌等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的消毒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尿培养菌株的鉴定、药敏分析和统计分析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3 a中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共分离到细菌1 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72株,占62.61%,革兰阳性球菌353株,占28.63%,真菌82株,占6.65%。菌株数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丝酵母菌属和变形杆菌。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6.18%,粪肠球菌中未发现VRE菌株,屎肠球菌VRE为0.8%。未发现对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肠埃希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氨苄西林耐药的粪肠球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超过20%,不容忽视,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新生儿268例,其中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42例,归为重症肺炎组;不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26例,归为对照组。检测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为0.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为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金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小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儿科住院患儿进行血培养,应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阳性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 647例小儿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16株,总阳性率为6.8%;革兰阳性菌258株(81.6%),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09株(66.1%);革兰阴性菌55株(17.4%),以大肠埃希菌14株(4.4%)和肺炎克雷伯菌12株(3.8%)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3.4%,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2.9%)、苯唑西林(82.3%),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82.3%。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33%,这些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1.7%、100%、92.9%、100%,表现了较低耐药率。结论本地区小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在2010-2011年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从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共为1949株(1079株、870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以呼吸道标本(痰和导管)的分离率最高为72.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6.9%,分别占2010年、2011年标本总量的62.3%和72.4%,革兰阴性杆菌呈上升趋势;其次为真菌感染占19.2%( 22.0%、15.6%),革兰阳性球菌占12.2%( 14.2%、9.7%).病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5.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61.0%和27.2%.结论 ICU医院感染患者呼吸道感染最多,以细菌为主,尿路感染其次,以真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的监测以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ACKGROU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ausing pneumonia, sepsi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olonis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s a key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ns; yet the specific factors important for K. pneumoniae to colonize and reside in the GI tract of the host are largely unknown. To identify K. pneumoniae genes promoting GI colonisation, a novel genomic-library-based approach was employed. RESULTS: Screening of a K. pneumoniae C3091 genomic library, expressed in E. coli strain EPI100, in a mouse model of GI colonisation led to the positive selection of five clones containing genes promoting persistent colonisation of the mouse GI tract. These included genes encoding the global response regulator ArcA; GalET of the galactose operon; and a cluster of two putative membrane-associated proteins of unknown function. Both ArcA and GalET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metabolic pathways in Klebsiella but may have additional biological actions beneficial to the pathogen. In support of this, GalET was found to confer decreased bile salt sensitivity to EPI100.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work establishes the use of genomic-library-based in vivo screening assays as a valuable tool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in K. pneumoniae and other bacterial path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