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本植物非均质化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木本植物茎段木质化程度高、硬度大以及各部分组织硬度不均匀等特点,选取核桃(Juglans regia)茎段以及芽接愈合区域组织为实验材料,对固定、软化和脱水等关键步骤进行改进,获得结构完整且染色清晰的茎段组织和嫁接愈合区域组织切片,可清晰地观察到各部分组织的形态特征和愈合过程中的发育特征,且缩短了制片周期。采用改良后的实验流程成功获得了苹果(Malus pumila)、桃(Amygdalus persica)、杏(Armeniaca vulgaris)、李(Prunus salicina)和杨(Populus tomentosa)的茎段横截面切片。该方法为从解剖学上研究林木茎段生长机制和形态发育变化提供技术基础,为非均质化植物材料的石蜡切片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基于茶树转录组数据,从茶树‘龙井43’cDNA中克隆获得茶树CsBAP1基因,对其蛋白质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以及CsBAP1在茶树不同组织、不同激素处理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克隆得到的茶树CsBAP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CsBAP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9 398 Da,理论等电点为9.30,含有保守的Ca2+依赖性的C2结构域;茶树CsBAP1蛋白二级结构由8.89%的α 螺旋、7.78%的β 转角、35.56%的β 折叠和47.78%的随机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CsBAP1包括螺旋和折叠结构,与二级结构吻合。(2)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CsBAP1基因在茶树的花、花蕾、幼叶、老叶和成熟叶中均有表达,且在老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外源施用ABA、IAA、MeJA、GA3以及SA均能够抑制茶树CsBAP1基因的表达;在高温(38 ℃)、低温(4 ℃)、干旱(200 g·L-1 PEG)、高盐(200 mmol·L-1 NaCl)胁迫下,CsBAP1的表达量均有所上调,且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茶树CsBAP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97年对中华山蝠(Nyctalus velutinus)牙齿的脱换模式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幼蝠200只次。中华山蝠初生仔共有22枚乳齿,齿式为2.1.2.0/3.1.2.0,各乳齿略向舌侧倾斜,除乳前臼齿齿冠不分叉外,其余乳齿齿冠均分为三叶。4d龄开始换齿,31d龄左右脱换完毕。乳齿的脱落顺序是:上颌,PM2→PM1→C1→I1→I2;下颌,I1→PM2.I2→I3→PM1→C1;恒齿萌生的顺序为:上颌,M1→PM2.C1→M2→PM1.M3→I1→I2,下颌,M1→I1.PM2→I2.M2→I3.PM1→C1→M3。  相似文献   
4.
王才广  朱亮  黄亮亮  刘昊  胥鹏  Rad Saee  吴志强 《生态学报》2023,43(10):4226-4241
为探究北部湾鱼类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21年3月—4月采集分析了北部湾沿岸9个渔港的79种鱼类(382尾)碳(C)、氮(N)、磷(P)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C、N、P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3.87%—58.34%、6.31%—14.92%和0.77%—4.67%;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3—9.72、19.15—173.06和5.04—33.68,其中P元素含量变化最大,导致C∶P和N∶P的变化。不同物种在科间的差异较大,科内的差异较小。不同体型和食性鱼类之间的C、N、P含量及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鱼类的C∶P和N∶P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66,P<0.01;R2=0.877,P<0.01),P含量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19,P<0.01),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鱼类骨骼和鳞片的形成有关。总之,北部湾鱼类未保持严格的生态化学计量平衡,鱼类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主要因鱼类不同的体型和食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纽患者心理状态,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I_,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SDSS、DMQLS评分无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SAS、SDS、SDSS评分下降、DMQLS评分升高,但试验组患者SAS、SDS、SDSS评分下降及DMQLS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195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iR-195的表达。将miR-195转染至胶质瘤U251细胞后,应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MTT及划痕实验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改变,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ceptor, IGF-1R)的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质粒转染过表达miR-195后,同时过表达IGF-1R,再应用MTT及划痕实验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miR-195的表达逐渐降低,各级别胶质瘤中miR-19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转染miR-195至U251细胞24、48、72 h后,转染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IGF-1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通过转染IGF-1R过表达质粒可显著逆转miR-195过表达对U25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95可能通过下调IGF-1R的表达,进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挥发性物质的日节律变化,揭示体表挥发性物质对长足大竹象成虫行为的影响。实验选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体表挥发物质的日节律变化,利用触角电位仪比较了未交配雌、雄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并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成虫行为生测。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挥发性物质主要由烷烃类、烯烃类、脂类、醇醛酚类等物质组成,雌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20种,雄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18种;10∶00-12∶00时间段雌虫节律性挥发物对未交配雄虫的引诱率最高(P0.05),与其EAG反应值一致,而雄虫不同时间段体表挥发物对雌雄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这与行为反应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10∶00-12∶00为长足大竹象释放信息素的高峰期,这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的有效提取和分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绵阳洞栖蝙蝠多样性及受胁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红艳  刘昊  吴毅  刘志刚 《四川动物》2006,25(1):128-131
1999~2005年,对四川省绵阳市洞栖性蝙蝠进行了凋杳。共采集到4科,5属,14种,约占四川蝙蝠种类31.8%,中国蝙蝠种类11.7%。其中,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中国特有种,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VU)种,南蝠(Iu io)等5种被列入近危(NT)种。调查中发现不少洞穴已被开发或正在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人为干扰已严重威胁洞穴内蝙蝠的生存。建议对蝙蝠栖息地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并加强保护蝙蝠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2007年5~6月,对1窝普通夜鹰的繁殖习性及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普通夜鹰育雏期约为18 d.雌、雄性都参与孵卵和育雏.育雏期每天有3个喂食高峰期,分别是晚上20:00~22:00、凌晨0:00~2:00、早上4:00~6:00.育雏过程中,亲鸟的领域性弱,护雏性强.初级飞羽在雏鸟出壳6 d后长出,但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1997年5~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共观察幼蝠388只次( 雄性184只次,雌性204只次),结果显示:中华山蝠幼蝠20 d 前体重和前臂长均呈直线增长,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7 g/d与1.36 mm/d,回归方程为:体重=3.05 0.57×日龄,前臂长=15.49 1.36×日龄.20 d后增长减慢, 大约5周龄后开始飞行,初飞幼蝠与成体的体重差异显著,前臂长与成蝠差异不显著.中华山蝠幼体生长与Logistic、Von Bertalanffy及Compertz 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R2值超过0.93.前臂长的增长用Logistic 曲线拟合最合适,体重的增长用Von Bertalanffy 曲线拟合最合适.根据前臂长以及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的发育模式,得到出生后1~76 d幼蝠的年龄鉴定方程式.当前臂长≤43.32 mm时,日龄=-10.77 0.71×前臂长;当前臂长>43.32 mm时,日龄=71.10-9.89×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