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用菌由于其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富含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 80年代后 ,我国的食用菌发展极为迅速 ,已成为食用菌超级大国。随着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的菌渣即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也越来越多 ,我国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 4 0 0万吨 ,由于大多数栽培人员对菌渣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 ,食用菌的菌渣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 ,菌渣中尚含有大量的菌丝体 ,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霉菌和害虫极易在其中繁衍增殖 ,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霉菌和害虫的生长 ,势必会增加空气中霉菌孢子…  相似文献   

2.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糙皮侧耳生产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了探究高温对糙皮侧耳生理及抗霉菌侵染能力的影响,以生产菌袋为材料,分离并获得3种霉菌,经鉴定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四孢脉孢菌Neurospora tetraspora和长柄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显著抑制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高温胁迫后,糙皮侧耳抗霉菌侵染的能力降低、微观结构遭到破坏、糙皮侧耳菌丝胞外多糖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吸附霉菌孢子的能力增强。本研究为阐明高温降低糙皮侧耳霉菌感染抗性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生产中木霉菌不仅污染食用菌培养料,而且感染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与木霉菌互作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化学基础,介绍了食用菌抗病性遗传及抗性机制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宿主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药物防治食用菌栽培中的各种不同病虫害 ,较为有效 ,但同时也给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对几种化学药物杀菌剂对霉菌及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5种杀菌剂的不同浓度水溶液对所试 4种不同霉菌的抑制作用亦不同 ,正常的使用浓度对香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多为减慢 ,并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对中药渣资源、处理和食用菌栽培的现状介绍,分析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产业现状。并以平菇为对象,简要阐述中药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路线,同时针对中药渣栽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渣合理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塑料袋栽培金针菇已成为当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方法。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由于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抗杂菌污染能力弱,再加上菇农缺乏栽培技术等原因,常导致袋栽金针菇被杂菌污染,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产。因此,防止金针菇栽培杂菌污染,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已成为金针菇栽培者所关心的突出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来从事食用菌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些经验,希望有益于广大的金针菇栽培者。现将杂菌种类、形态特征、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金针菇栽培中的污染杂菌种类及形态特征1.1木霉菌木霉菌是袋栽金针菇最…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多年食用菌生产实践经验,并在多项科研项目中运用和充实,制定了《安全食用菌产品生产技术要求(企业标准)》。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中对安全食用菌生产场地环境、制种和菌种经营、栽培工艺、产品质量等提出了专业和具体的要求,为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和规范化提供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为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与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病害问题会造成覆土栽培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防控微生物病害一直是食用菌研究和产业发展关注的热点,但常规的防控措施均存在局限性,尚难以在生产实践中有效地防控病害。本文列举了近年来常规的生物和非生物方法在覆土栽培食用菌微生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近年来覆土栽培食用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的进展。基于此,提出了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来防控食用菌微生物病害的新策略,对构建和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这将有助于有效地防控覆土栽培食用菌的微生物病害和维系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形式多样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这些技术在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在食用菌栽培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叫做食用菌大容量栽培包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技术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食用菌大容量栽培包技术的优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通报》2002,(6):22-22
《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驯化栽培、菇房管理、栽培材料、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表型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第五大种植业,在“精准扶贫”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行业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工厂化栽培生产中我们还严重依赖国外选育的菌种。随着基因测序和表型组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些新技术也为解决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其中表型组研究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将肉眼观察和手工测量的数据数字化,与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构成食用菌组学大数据,为食用菌分类、种质资源评价、育种、基因功能和栽培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重点描述了食用菌表型性状,介绍了表型组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回顾了植物表型组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并讨论了食用菌表型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期望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研究和大数据的积累,推动“数据驱动”的食用菌遗传育种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生产规模偏小等问题,提出了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产品特色等发展对策,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食用真菌》一书介绍了我国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十几种食用菌的培植方法、栽培新技术、新成果。全书分九章,二十五万字。可概括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食用真菌的发展历史及生产现状、生物学特性、菌种引进驯化、栽培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主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害虫的常见类群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栽培发展很快,病虫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但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所以必须加强宣传,应认识到食用菌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扼要介绍几类常见的食用菌的害虫情况及综合防治。1食用菌常见害虫1.1眼蕈...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露地代料套种栽培,已相继在福建、山西等省试验成功。为探讨和总结适宜天津地区玉米地套种凤尾菇的栽培技术,为我市农村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新途径,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麸、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才腐生食用菌,并达到较佳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郝捷  李杨  陈飞  王萍  李莉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2):228-235
[目的]木霉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侵染率较高的杂菌,通常使用化学药剂消杀,但这会带来农药残留问题,利用死谷芽孢杆菌防治木霉展开研究.[方法]首先确定死谷芽孢杆菌抑制木霉的成分是胞内还是胞外物质;其次有效物质经过提取,分析其理化性质的稳定性;最后研究在香菇栽培料中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提取的死谷芽孢杆菌胞外分泌物属于脂肽类,能有效抑制木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0.02 g/L即可达到62.8%的抑菌率,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且理化性质比较稳定.香菇栽培料中添加26.6%的36h死谷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木霉菌丝抑制程度最高,防治效果较理想.[结论]死谷芽孢杆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对木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虽然对香菇的菌丝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减少农药残留问题考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夫)、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材腐生食用菌,并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