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栽培中霉菌污染的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和普及,霉菌污染已成为生产中的一大敌害。为了安全用药,保证栽培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试验了九种药剂对食用菌和常见霉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图从中筛选出适于各种菇类栽培的防霉药剂,为生产上科学用药,防止不应有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害虫的常见类群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栽培发展很快,病虫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但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所以必须加强宣传,应认识到食用菌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扼要介绍几类常见的食用菌的害虫情况及综合防治。1食用菌常见害虫1.1眼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不断增加,在保障居民食物供给、促进就业率提升和增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菌渣,这些菌渣具有营养成分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化、循环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针对食用菌菌渣的堆肥化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的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也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介绍了其作为肥料、饲料、再生产配料及其他方面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塑料袋栽培金针菇已成为当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方法。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由于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抗杂菌污染能力弱,再加上菇农缺乏栽培技术等原因,常导致袋栽金针菇被杂菌污染,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产。因此,防止金针菇栽培杂菌污染,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已成为金针菇栽培者所关心的突出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来从事食用菌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些经验,希望有益于广大的金针菇栽培者。现将杂菌种类、形态特征、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金针菇栽培中的污染杂菌种类及形态特征1.1木霉菌木霉菌是袋栽金针菇最…  相似文献   

6.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麸、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才腐生食用菌,并达到较佳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用菌害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勇 《昆虫知识》1991,28(3):181-185
<正> 一、害虫种类的研究 我国食用菌栽培的历史悠久,但对其害虫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工作是80年代进行的。1981年杨集昆统计我国已明确的食用菌害虫仅5种,1982年沈水根调查并报道了上海菇房害虫8种。之后,一些作者相继对当地食用菌害虫进行了研究和报道,其中有一些新记录或新种,邹萍等对上海等地食用菌害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有20余种螨类为害食用  相似文献   

8.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夫)、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材腐生食用菌,并达  相似文献   

9.
李晓  李玉 《菌物研究》2024,(2):118-129
农作物秸秆稍加处理后,即为栽培食药用菌的高效基质原料。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据“三物循环”的理念,结合食用菌栽培基质特性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等分析,阐明了秸秆菌业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菌业的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以及秸秆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秸秆菌业在秸秆废弃物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旨在推动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莹  田龙  徐敏慧  王蓓  宋冰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658-3670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每年产生约1亿多t菌糠,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多糖等物质,但大部分菌糠都被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环保政策,如何变废为宝,科学、环保、经济、合理地利用菌糠成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的方式和现状进行阐述,探讨菌糠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菌糠利用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食用菌菌糠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糙皮侧耳生产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了探究高温对糙皮侧耳生理及抗霉菌侵染能力的影响,以生产菌袋为材料,分离并获得3种霉菌,经鉴定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四孢脉孢菌Neurospora tetraspora和长柄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显著抑制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高温胁迫后,糙皮侧耳抗霉菌侵染的能力降低、微观结构遭到破坏、糙皮侧耳菌丝胞外多糖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吸附霉菌孢子的能力增强。本研究为阐明高温降低糙皮侧耳霉菌感染抗性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八种食用(药用)菌的氨基酸定性分析,二种食用菌的氨基酸定量分析和香菇子实体、香菇菌皮、香菇菌丝体、香菇菌块的氨基酸定量分析。看到了利用食用菌是开发氨基酸生物资源的可取的途径。同时由于食用菌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因此在质量和营养方面食用菌都是优的,另外其下脚部分都含有氨基酸,具有广泛综合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生产规模偏小等问题,提出了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产品特色等发展对策,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淀粉渣是淀粉厂用玉米加工提取淀粉后的下脚料 ,它含有残留淀粉和纤维素。由于根霉菌能分泌糖化酶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酵母菌可利用葡萄糖和添加到淀粉渣中的尿素和硫酸铵作为营养而生长并大量繁殖起来 ,并把尿素与硫酸铵迅速转化为酵母蛋白质、酶和维生素等活性物质 ,从而提高了淀粉渣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商品价值。1 酵母和根霉麸曲的制备1.1 麸皮载体的制备 把小麦麸皮过筛 ,后在清水中洗一次 ,用纱布捞出滤去水分 ,晒干或烘干备用。1.2 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葡萄糖 2 %、蛋白胨 0 .5%、酵母膏 0 .2 %、KH2 PO4 0 .1%、Mg SO4 · …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霉素菌渣源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随着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每年产生大量的抗生素菌渣,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由于抗生素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利用其蛋白质等进行二次生产或将成为解决抗生素菌渣处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从土霉素菌渣中筛选出天然酵母菌菌株,并利用土霉素菌渣作为酵母菌生长的主要培养基成分,通过其培养条件的优化,实现土霉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土霉素菌渣为样品,运用稀释涂布法进行酵母菌的筛选,通过其形态学观察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结合,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筛选菌株在以土霉素菌渣为主要成分培养基中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筛选的土霉素菌渣源酵母菌为一株希腊接合囊酵母菌(Zygoascus hellenicus)Y1,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土霉素菌渣添加量为5%,葡萄糖添加量为0.5%,接菌量为2%,在pH 5.0、32℃、160r/min条件下培养24h。【结论】筛选到一株希腊接合囊酵母菌Y1,该菌能够很好地利用土霉素菌渣进行生长,实现了土霉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大大减少了菌渣的...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 (Hericiumerinaceus)亦称猴菌、猬菌 ,属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日本、俄罗斯、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西北阿尔卑斯山脉 ,西南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林区。我国从2 0世纪 90年代起已能对猴头菇进行大面积的商业化栽培。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一带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较好 ,发展人工保护地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在东北只有少量的人工栽培猴头上市 ,主要以采食野生状态猴头为主。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 ,特别适合猴头菇的人工栽培 ,猴头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 ,农林副产品下脚料、工业…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菌的废弃菌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菌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菌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菌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表型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第五大种植业,在“精准扶贫”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行业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工厂化栽培生产中我们还严重依赖国外选育的菌种。随着基因测序和表型组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些新技术也为解决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其中表型组研究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将肉眼观察和手工测量的数据数字化,与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构成食用菌组学大数据,为食用菌分类、种质资源评价、育种、基因功能和栽培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重点描述了食用菌表型性状,介绍了表型组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回顾了植物表型组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并讨论了食用菌表型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期望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研究和大数据的积累,推动“数据驱动”的食用菌遗传育种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20.
黄金银耳不同基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银耳(TrmellaauranfiaSc-hw.exFres.)又名金耳、黄耳,是我国名贵的食、药兼用菌。黄金银耳的人工栽培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十几年来发展很快,在全国各地黄金银耳栽培已相继开展。随着食用菌产品外销出口创汇的不断发展,黄金银耳栽培越来越被重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本文立足本地资源,以棉籽壳为主料,探求黄金银耳代料栽培的高产基质配方。期望推进黄金银耳栽培生产的发展。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黄金银耳菌种原引自昆明,为本地商品种。经PDA+5q0麦粒浸出液加富培养基活化,转接配方为:棉籽壳78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