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膜分离穿山龙薯蓣皂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响应面法优选陶瓷膜分离穿山龙薯蓣皂苷的工艺条件。以指标成分转移率为评价,采用单因素方法选取过膜温度(℃)、过膜浓度(g/L)、过膜压力(MPa)三种因素水平。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分离条件。陶瓷膜分离穿山龙薯蓣皂苷的优化条件为:过膜温度30℃、过膜浓度2 g/L、过膜压力0.8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指标成分转移平均为44.88%。经过响应面优化陶瓷膜分离穿山龙薯蓣皂苷的条件能克服传统水提醇沉工艺导致有效成分损失较大、用醇量大、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具有可操作性,可用于穿山龙薯蓣皂苷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正交实验优选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_2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16(45)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优选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作为考查指标,以各实验方案所得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作为茴香油质量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7 MPa、萃取温度为22 ℃、解析压力Ⅰ为7 MPa、解析温度Ⅰ为30 ℃、解析压力Ⅱ为5 MPa、解析温度Ⅱ为25 ℃,萃取时间为2.0 h,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可达12%以上,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可达91.2178%.采用亚临界CO2萃取,即保持了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高品质和天然芳香的优点,又能显著降低设备投资和成产成本,更有利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压力、萃取时间、温度及CO2流量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40-60目原料,8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力:30.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0 kg.h-1;分离压力:5.8 MPa;分离温度:40℃。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2.09%,含量5.42%,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纯度高的特点,为规模化生产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要因素为C3〉A2〉B2(A为萃取压力,B为萃取温度,C为萃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SC-CO2萃取压力为18MPa,温度为50℃,时间为90min,流量为25L/min,所得百合花挥发油的出油率高达2.92%。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油与大豆磷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大豆油和纯度为 95 98%的大豆磷脂。探讨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大豆油和大豆磷脂的影响 ,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温度 5 0℃ ,CO2 流量 30kg h ,萃取时间15 0min ,大豆磷脂夹带剂乙醇的流量为 3kg h ,得率分别为 15 72 %和 1 95 4 %。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冻干洋葱粉中萃取挥发油。以洋葱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4 kg/h的条件下萃取2.5 h为最佳工艺,洋葱挥发油得率达0.53%。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提取芝麻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提取芝麻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60℃,CO2流量31kg/h,萃取时问80min,得率46.39%;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丙酮,物料与溶剂比例1:7,辐射时间7min,辐射功率810W,得率23.01%。超声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与溶剂比例1:7,溶剂为石油醚,浸泡时间30h,得率23.99%。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品质最好,而且萃取也最高,质量最稳定。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与大豆磷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大豆油和纯度为95.98%的大豆磷脂。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大豆油和大豆磷脂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CO2流量30kg/h,萃取时间150min,大豆磷脂夹带剂乙醇的流量为3kg/h,得率分别为15.72%和1.95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提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筛选能够发酵提高穿山龙药材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功能菌种.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将内生真菌与灭菌后穿山龙药材提取物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120 r/min,28℃培养7天.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发酵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并与原药材提取物、灭菌药材提取物以及未灭菌药材提取物的发酵物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提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102种,其中C39菌能够稳定提高灭菌后穿山龙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提高幅度达原药材提取物的20%-30%.结论:经液体发酵,穿龙薯蓣内生真菌C39能够稳定提高穿山龙药材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实验对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比较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用最佳提取方式分析不同品种白果中油脂的含量,并用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 (1)3种提取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顺序为:超临界CO2萃取(添加夹带剂)>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2)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20 MPa、流速15 L/h、时间3 h并添加石油醚夹带剂,不同品种白果干粉中油脂得率为3.6%~7.11%.(3)GC-MS分析表明:从超临界萃取白果油中鉴定出17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4%;超声波和索氏提取相似,分别从提取的白果油中鉴定出10种和9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0.3%和90.1%;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六、十八碳的为主.  相似文献   

11.
对超临界CO2工艺提取茶籽油进行研究,选择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分离釜Ⅰ压力为影响因素,茶籽油的提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范围:萃取压力2.5×107~3.0×107Pa、温度30~35℃、时间110~140 min、分离釜Ⅰ压力4.0×106~5.0×106Pa。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籽油中的各个成分及含量,发现茶籽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三孢布拉霉菌提取β-胡萝卜素后产生的结晶脚料中去除脂溶性杂质成分,以回收β-胡萝卜素.考察了萃取过程中温度(25 ℃~55 ℃)、压力(15 MPa~45 MPa)、时间(1.5 h~4.5h)对β-胡萝卜素的回收得率及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 ℃、压力15 MPa、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微孔草籽油,并对籽油进行了HPLC/MS分析。实验确定的最佳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是: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为35-40kg/h,萃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白刺籽油的萃取率为16.12%。利用HPLC/MS对微孔草籽油分析,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高达73.19%。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微孔草籽油油样和石油醚萃取微孔草籽油油样的理化性质,发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籽油质量优于传统溶剂萃取的籽油。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蕤核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从蕤核叶片中提取总黄酮.利用响应面法(RSM法)研究了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蕤核叶片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蕤核叶片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务件为:超声时间50.1 min,乙醇浓度59.5%,液料比24.9:1,提取...  相似文献   

15.
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目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重瓣臭茉莉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25倍量80%乙醇,在80℃下回流提取90 min。重瓣臭茉莉根中总黄酮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68%。此优化工艺简单可行且稳定高效,可作为重瓣臭茉莉根中总黄酮的优选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麻栎叶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麻栎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麻栎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以6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物固液比1∶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微波功率640W、微波时间2 min,提取时间60 min,黄酮提取率为6.06 mg/g,回收率为96.5%.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DPPH·、·OH以及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7.7%、97.6%和94.4%.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工艺合理,黄酮提取率高,麻栎叶黄酮提取液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硫酸水解法提取豆粕中复合氨基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5:1、硫酸浓度3.1mol.L-1、提取时间16.0h和提取温度125.0℃的条件下,最佳氨氮得率达59.9mg.g-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肾叶天胡荽(Hydrocotyle wigordi Maxim.)精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GC—MS分析技术对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初步探讨了肾叶天胡荽精油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肾叶天胡荽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解析压力5MPa、解析温度40℃、萃取时间75min、CO2流量34—36L·h^-1,精油得率最高可达5.32%。从精油中共鉴定出19种成分,总相对含量达到89.266%,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4.302%)。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的肾叶天胡荽精油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20g·L^-1精油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24h校正死亡率高达90.00%。  相似文献   

19.
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基础上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7.57mg/g,且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达97.5%。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葫芦巴种子中药用活性成分薯蓣皂甙元提取的最佳方法,设置了不同的酸解液浓度及酸解时间以了解葫芦巴粉酸解的适宜条件;并在酸化工艺前将脱脂的葫芦巴粉进行自然发酵或接种曲霉发酵以提高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率。结果表明葫芦巴粉酸解液最佳浓度为15%的硫酸溶液,最适宜的酸解时间为6 h。在酸化工艺前增加发酵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有效成份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率,接霉菌发酵比直接酸化提高62%,自然发酵比直接酸化提高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