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亚硝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劲松  秦宇  方芳  杨国红 《微生物学报》2008,48(8):1088-1094
[目的]研究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亚硝化菌株的培养及代谢特征,为系统运行操控提出理论指导.[方法]从单级白养脱氮系统活性污泥中采集微生物样品,经过4次富集和分离过程,最终获得一株亚硝化能力较强的菌株Nl,通过显微镜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研究摇瓶装量、pH、温度及底物浓度对其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该菌株与Nitrosomonas sp.NL7(AY958677)、Nitrosomonas AS1(EF016119)、Nitrosomonas sp.Is32(AJ621027)相似性分别为97%、96%和96%,对氧气需求量存在较严格要求,pH及温度对其氨氧化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最适条件分别为pH8.0和30℃,在氨氮浓度80-800 mg/L较宽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具有活性,当氨氮浓度高达800 mg/L时,其氨氧化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该N1菌株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与已有报道的其它亚硝化菌相比,N1对氨氮有较强降解能力及较广的浓度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3例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患者,其中肢体严重缺血患者(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下降,皮肤花斑或者苍白)13例,部分缺血患者(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但有毛细血管充盈征)10例.胭动脉修复方法:端端吻合术4例,修补术5例,切开取栓术3例,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10例.修复顺序:先修复血管再固定骨折8例,先固定骨折再修复血管14例,处理骨折前先建立临时性动脉内分流10例.结果:肢体存活19例,截肢4例.截肢者均为严重缺血患者,其中1例患者因严重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行Ⅰ期截肢,3例患者因术后反复感染(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行Ⅱ期截肢.严重缺血的患者只有3/13例完全恢复,而部分缺血的患者有6/10例完全恢复.血管再通时间≥8h的患者只有4/13例完全恢复,而血管再通时间<8h的患者有5/9完全恢复.结论: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时,肢体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感染仍是造成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倪秀梅  杨涛  方芳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398-4411
生物胺是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的潜在胺类危害物。如果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则会引起呼吸困难、呕吐和发烧等过敏反应。生物胺降解酶是通过将生物胺氧化成醛类物质来实现降解生物胺的一类酶。目前发现的具有降解生物胺能力的酶主要包括胺氧化酶、胺脱氢酶和多铜氧化酶。本文详细阐述了这3类主要生物胺降解酶的催化机理、底物特异性、酶学性质、应用特性和它们对生物胺的降解效果,归纳和总结了生物胺降解酶的异源表达和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胺降解酶在基因挖掘、分子改造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和开发食品中生物胺的酶法降解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厌氧氨氧化作用的细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菌在生物脱氮过程的应用。对稳定运行、氨氮转化率及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0%及80%左右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底部取活性污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细菌总DNA,利用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菌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与Candidatus Kueneniastuttgartiensis和Candidatus Brocadia anammoxidans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进化分析证明与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进化上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不同区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主要表面糖蛋白之一,属于Ⅱ型膜蛋白,其单体为蘑菇形状.由胞内域、极性跨膜区、柄部、头部4部分组成,在膜上以四聚体形式存在.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切去感染细胞和血凝素上的N-乙酰神经氨酸,以利于子代病毒离开感染细胞,继续感染新细胞.NA的不同区域在流感病毒生活周期中具有不同的作用.NA胞内域在流感病毒生活周期中具有控制病毒颗粒形状的作用;NA跨膜区在将NA转移至内质网中起信号作用和将NA固定在膜上的作用;NA柄部连接NA的头部与跨膜区,使NA 头部远离病毒膜,以利于NA与底物结合;NA头部包含有糖基化位点、NA酶活性中心和抗原位点.对这些不同区域功能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对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的了解,并对流感病毒的预防或治疗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浙江、福建境内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柳叶马尾杉(Phlegmariurus cryptomerianus)10个不同地理居群的石杉总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基于紫外光谱,对它们的表型分化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①石杉科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石杉总碱含量普遍高于茎中的含量;②来自浙江磐安的蛇足石杉居群的叶、茎石杉总碱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居群。可以选择该居群作为栽培蛇足石杉的种源;③DCA排序发现,产自磐安的蛇足石杉样品,特别是叶的提取液,其紫外光谱明显不同于其它样品.表明紫外光谱法能够用于鉴别石杉总碱含量较高的蛇足石杉药材。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与大豆磷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大豆油和纯度为95.98%的大豆磷脂。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大豆油和大豆磷脂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CO2流量30kg/h,萃取时间150min,大豆磷脂夹带剂乙醇的流量为3kg/h,得率分别为15.72%和1.954%。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市域热场分布与景观格局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景观中热场格局的形成机制,以南京市为例,基于Landsat/ETM+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和地表温度信息,在1、2.5和5 km三个分析粒度上,分别计算了各景观单元的地表温度均值、温度变异系数与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水体和聚落)的关联关系,并对景观组成特征、结构特征、空间区位特征等对热场格局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林地具有显著的降温效应,耕地降温效应不显著。景观组成与结构因子是热场分布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点位特征和与到中心城区距离对热场的解释率较小。在3个分析粒度上,地类水平的结构特征对地类温度均值和变幅的解释能力均最强,且在较大分析粒度上优势显著;组成特征对温度均值与变异系数的解释能力次之,但独立影响较低;景观水平的结构特征对温度均值的解释能力较弱但对温度变幅的解释能力较强,且在2.5 km的分析粒度上独立作用显著。结果表明,对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调控可作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显脉香茶菜(I.nervosa)和大萼香茶菜(I.macrocalyx)不同产地和器官(根、茎、叶)共21个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出峰时间-峰面积为指标,以样品为对象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1)香茶菜、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在高效液相色谱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2)基于HPLC显示的香茶菜不同种群间差异比三个种间的差异更为明显,说明不同产地对香茶菜属植物样品的植化组成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种在植化上的相似性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替代药材;(3)研究反映出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PCA在反映不同样品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度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其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51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拭子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菌株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516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63例,检出率为50.97%,其中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237例(45.93%),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仅9例(1.74%),UU+MH 17例(6.46%);三种类型感染均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比较敏感。结论 UU为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的经验用药,其中交沙霉素为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