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8例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比较FOXQ1和Snai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178例胃癌中,FOXQ1和Snail过表达分别为103例(57.8%)和87例(48.9%),76例(42.7%)同时表达FOXQ1和Snail。FOXQ1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分化程度(P=0.002)和肿瘤直径(P=0.001)有关。Snail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Borrmann分型(P=0.016)、分化程度(P=0.037)和肿瘤直径(P< 0.001)有关。结果表明,FOXQ1高表达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r= 60.70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Q1或Snail表达与OS相关(P<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OXQ1、Snail、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别与5年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OXQ1(HR 2.621,95%CI 1.571-4.374,P< 0.001)、Snail(HR 2.925,95%CI 1.767-4.841,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 1.345,95%CI 1.130-1.601,P=0.001)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OXQ1与Snail的表达密切相关,FOXQ1与Snail的联合表达模式可作为胃癌患者更有效的预后指标。FOXQ1与Snail在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 FTX、RHPN1-AS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05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3~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FTX、RHPN1-AS1表达。分析LncRNA FTX、RHPN1-AS1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FTX、RHPN1-AS1表达脑胶质瘤患者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曲线。Cox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FTX、RHPN1-AS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FTX、RHPN1-AS1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卡氏体力状态(KPS)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相关(P<0.05)。LncRNA FTX、RHPN1-AS1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P<0.05)。KPS评分(HR=2.621,95%CI:1.284~5.348)、WHO分级(HR=2.264,95%CI:1.152~4.449)、LncRNA FTX(HR=1.997,95%CI:1.017~3.922)、LncRNA RHPN1-AS1(HR=2.431,95%CI:1.257~4.701)均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FTX、RHPN1-AS1表达水平升高,且二者与KPS评分、WHO分级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用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药物与BRCA-1 mRNA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4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患者生存情况之间的关联。结果:BRCA-1 mRNA低表达者42例(56.76%),高表达者32例(43.24%),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BRCA-1 mRNA高表达者经多西他赛辅助化疗后其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者(48.1 vs 11.1个月,P=0.009);高表达者的无疾病生存期长于低表达患者(25.1 vs 7.1个月,P=0.03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CA-l mRNA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使用奥沙利铂的22例患者中,BRCA-1 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长于高表达患者(40.8 vs 17.3个月,P=0.556);低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期长于高表达患者(33.1 vs 10.5个月,P=0.345)。结论:BRCA-1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基酸转运载体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 Member 5, SLC1A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进展期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9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C1A5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数据库分析SLC1A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明显上调(P0.0001)。数据库研究也显示SLC1A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GSE 65801,P=0.0046;GSE 63809,P0.0001;GSE 27342,P=0.0147)。胃癌组织中SLC1A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和Ki-67(P0.01)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总体生存率,P=0.0131;无复发生存率,P=0.0293)。数据库分析也显示SLC1A5高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总体生存期(GSE 14210,P=0.011;GSE 22377,P=0.0015)和无进展生存期(GSE 14210,P=0.0095;GSE 22377,P=0.0012)。结论:SLC1A5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SLC1A5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检测PRR1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异常与胃癌临床指标及预后间的关系。用Western免疫印迹比较胃癌和正常组织中PRR11的表达。构建含167例胃癌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汛1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侵袭、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胃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PRR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0.9%(85/167),而在癌旁黏膜中不表达或微弱表达。PRR11的表达与胃壁侵袭、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和组织分化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RRll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患者生存期短(45个月VS81个月,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也表明,PRR1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95%CI:0.347~0.865,P=0.01)。高表达PRR11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FOX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进一步统计分析FOX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临床III期和IV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FOXP1的表达显著低于临床I期和II期的患者(P0.05);FOXP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FOXP1表达阳性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高(P=0.145),中位生存期长。结论:FOXP1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FOXP1在胃癌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FOXP1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1(TACC1)和肠三叶因子(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乘积极限法及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C1和TFF3在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此外,TFF3在较大肿瘤(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TACC1和TFF3表达与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ACC1和TFF3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TACC1和TFF3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而且在胃癌组织中TACC1和TFF3共同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JMJD6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JMJD6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MJD6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研究JMJD6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MJD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JMJD6在胃癌组织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08)、病理分级(P=0.001)、局部浸润深度(P=0.028)、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等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JMJD6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JMJD6低表达的患者(P=0.023)。结论:JMJD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癌基因样作用,可能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BTG/Tob抗增殖蛋白家族(anti-proliferativeprotein family,APRO)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APRO家族6个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m RNA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相比正常胃组织,BTG2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BTG3在肠型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总体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BTG3低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对5-氟尿嘧啶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低表达BTG2的预后较差。结论:BTG2、BTG3的m RNA表达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有明显差异。BTG3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BTG2可能参与调节胃癌患者5-氟尿嘧啶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m6A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YTHDF2(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2)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检测2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中YTHDF2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hemistry, IHC)检测4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芯片YTHDF2的表达情况,并以H-score评分法进行半定量分析。3)通过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PIA(http://gepia.cancer-pku.cn/)分析YTHDF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https://cistrome.shinyapps.io/timer/)分析YTHDF2与肝癌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癌旁肝组织,YTHDF2在肝癌组织中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GEPIA数据库分析验证:YTHDF2肝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且YTHDF2在肝癌不同分期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206),Stage III期最为明显;YTHDF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均较差(P=0.00027和P=0.013);TIMER数据库分析表明:YTHDF2在肝癌免疫微环境中与各类免疫细胞呈正相关(P<0.05),但肝癌患者的累积存活率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P>0.05),YTHDF2高表达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不良影响(P=0.007)。结论:YTHDF2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YTHDF2高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不良影响,YTHDF2可作为肝癌临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为今后肝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生物技术》2022,(6):715-720
[目的]探究COL1A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Oncomine和NCBI/GEO Profiles数据库中关于COL1A1的信息,对目前数据库中资料再次进行分析,并对其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该基因是否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00项不同类型的研究。其中COL1A1高表达有86项研究,低表达有6项研究。共有8项研究涉及COL1A1在胰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209例样本,与正常组织相比,COL1A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NCBI/GEO Profiles数据库分析发现TGF-β处理48 h后COL1A1表达升高。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表明COL1A1高、低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统计学差异(HR=1.4,95%CI:0.92~2.12,P=0.11),但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明显差于低表达组(HR=5.05,95%CI:1.48~17.24,P=0.0044)。[结论]COL1A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低表达患者的RFS延长。可见靶向COL1A1的药物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84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IGF—I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别(P〈0.001)。乳腺癌组织中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值分别是0.005,0.025和0.041)。另外,高表达IGF-IR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38.3%)显著高于低表达IGF-1R的患者(49.7%;P=0.009)。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分子(HR=2.78,95%CI:1.94-3.94,P=0.041)。结论:IGF-I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SNC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NCG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RT-PCR检测29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NCG蛋白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Uc=7.149,P〈0.05),胃癌组中SNCG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Uc,3.970,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SNCG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t=4.399,P〈0.01)。结论:SNCG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判断转移、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HIT000218960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及进行胃粘膜活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取其对应组织,应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信使RNA(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分析lncRNA HIT000218960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HIT000218960分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HMGA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HMGA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lncRNA HIT000218960水平与HMGA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lncRNA HIT000218960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lncRNA HIT000218960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组织中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HIT000218960高表达、HMGA2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lncRNA HIT000218960异常高表达,其与胃癌恶性进展及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1(PRDX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MN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胃癌患者,收集术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RDX1、HMGA2、FMNL2、波形蛋白(VIM)、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RDX1、HMGA2、FMNL2、VIM、E-cad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胃癌组织中PRDX1、HMGA2、FMN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EMT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PRDX1、HMGA2、FMNL2、VIM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E-cad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PRDX1、HMGA2、FMNL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RDX1、HMGA2、FMNL2 mRNA相对表达量与VIM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562、0.517、0.621,P均<0.05),与E-cad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03、-0.544、-0.574,P均<0.05)。153例胃癌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为68.44%(106/1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RDX1、HMGA2、FMNL2阳性组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DX1、HMGA2、FMNL2表达升高,其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MT以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病情和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志峰  罗茂贤  王冰婵  耿怀成 《生物磁学》2011,(18):3442-3445,35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3株人乳腺癌细胞和1株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Pl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84例乳腺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Plk1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Plk1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E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lk1基因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5)。另外,Plk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88±0.18)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22±0.10;P〈0.01)。统计学分析结果袁明:Plk1mRNA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9或0.0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疾病进展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P=0.0026及0.0136)。COX模型的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R=4.764,95%CI:1.341-6.123,P=0.0025)。结论:Plk1在乳腺癌组织呈现高表达水平,其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5/6(CK5/6)、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比较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EGFR、CK5/6、E-Cad不同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Cad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E-Cad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CK5/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CK5/6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HR=5.756,95%CI:1.535~21.591)、EGFR阳性(HR=8.090,95%CI:0.954~68.616)、CK5/6阳性(HR=4.507,95%CI:0.466~43.593)为乳腺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E-Cad阳性(HR=0.221,95%CI:0.048~1.020)为乳腺癌预后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表达明显升高,E-Cad表达明显降低,三者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HHC型锌指蛋白8假基因1(ZDHHC8P1)、母系表达基因3(MEG3)、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83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ZDHHC8P1、MEG3、TUG1表达。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所有患者,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EG3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ZDHHC8P1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MEG3、TUG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ZDHHC8P1、TUG1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低于ZDHHC8P1、TUG1低表达患者(P0.05),MEG3低表达患者PFS、OS率低于MEG3高表达患者(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ZDHHC8P1高表达、TUG1高表达、MEG3低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1.613、1.956、2.512、-0.824,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呈高表达,MEG3呈低表达,ZDHHC8P1、TUG1、MEG3表达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子1(LAT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LAT1的表达水平,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AT1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LAT1在大部分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87.1%(81/93),而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6.13%(15/93),显著低于大肠癌组织(P<0.05).LAT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T1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显著缩短(Log-rank P=0.04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LAT1高表达是影响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HR=2.338(95%CI:0.990-5.523),P=0.053].结论:LAT1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参考指标,LAT1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