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昆虫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s, Vg)是一种多功能的生殖发育关键调控蛋白,在不同昆虫体内的结构、合成调控及功能不尽相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运用分子手段调控Vg的合成,可减少卵黄发生,降低昆虫的繁殖力,成为有效防治害虫的优势方法之一。因此,Vg及其合成调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半翅目害虫是农林业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除直接刺吸为害寄主外,其常传播植物病原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半翅目昆虫Vg除在生殖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外,还与病原菌的传播、寄主免疫等密切相关,可成为分子水平防治半翅目害虫及其继发病害的优势靶标。因此,本文总结了半翅目昆虫Vg的合成方式、合成场所,指明了其结构上蛋白亚基数目的差异,概述了其与昆虫免疫反应、植物防御、病毒传播等有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合成的保幼激素(包括保幼激素受体Methoprene-tolerant和转录因子Krüppel homolog 1等关键调控因子等)、蜕皮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主要的内分泌激素调控通路,以及以营养信号调控为主的非激素调控通路,为探索半翅目害虫的分子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靶向RASD1,对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萝卜硫素(SFN)作用于HELA细胞48h,采用CCK-8法检测SFN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SFN对RASD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FN对RASD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加药以及过表达RASD1对HELA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中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相关凋亡蛋白以及p21和cdc2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SFN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且加药组中RA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提示:加SFN或是过表达RASD1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加SFN或过表达RASD1后细胞cleaved-caspase3以及cleaved-parp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Fit LT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加SFN或过表达RASD1细胞S期显著低于对照组,G2/M期细胞增多,同时Western blot结果示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而cdc2蛋白表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RASD1作为SFN的作用靶点,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日行性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与夜行性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及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小眼结构和色素颗粒变化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日行性和夜行性蛾类基于视觉的生存和繁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朱红毛斑蛾与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并测定其成虫复眼小眼数量与复眼长度等参数,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成虫复眼内部组织结构,通过超景深显微系统观察其成虫复眼在自然光照和全黑暗环境中的光暗适应状态。【结果】斜纹夜蛾成虫的复眼长度[(1.67±0.05) mm]和宽度[1.57±0.02) mm]及小眼数量(8 816.38±25.56)均显著大于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长度[(0.74±0.11) mm]和宽度[(0.66±0.01) mm]及小眼数量(820.55±23.69)。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发生了明显的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变,而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无明显变化。自然光照条件下,朱红毛斑蛾小眼中的色素颗粒均匀分布于感杆束和晶锥两侧,斜纹夜蛾的则分布在晶锥和透明带之间;全黑暗条件下,两...  相似文献   
5.
筛选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Walker)在不同成虫组织、性别及发育阶段处理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开展朱红毛斑蛾相关基因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不同成虫组织(头、胸、腹、足、翅和触角)、不同成虫性别和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实验材料,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并使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及RefFinder网站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朱红毛斑蛾不同成虫组织基因定量研究中,TUB2>GAPDH>TUBJ>AK>EFlα>ACTIN3>TBP>TUB3>ACTIN2>RPL32,建议以TUB2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成虫性别基因定量研究中,TUB1>EFlα>ACTIN3>RPL32>ACTIN2>TUB2>AK>GAPDH>TUB3>TBP,建议以 TUB1 和EFlα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基因定量研究中,ACTIN3>TBP>TUB1>EFlα>TUB3>ACTIN2>GAPDH>RPL32>TUB2>AK,建议以ACTIN3和TBP作为内参基因.基于GeNorm分析,最佳内参基因使用数目为2个.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及夏威夷群岛等地的入侵有害生物,对我国的水果和蔬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橘小实蝇的防治大多使用化学杀虫剂,然而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橘小实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同时也会杀伤其天敌,防治变得越来越困难;相较于化学防治,在不同地区筛选有效的天敌对橘小实蝇进行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的绿色防控措施,契合我国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工作重点.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橘小实蝇寄生性天敌有70余种;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蚂蚁、蠼螋、隐翅虫、螨、蜘蛛、步行虫等;寄生性微生物主要为真菌、细菌、病原线虫、共生菌等;食虫动物主要为鸡、鸟等.橘小实蝇生物防治中,多天敌资源的联合利用可有效增强防治效果.因此,本文系统全面地整理了国内外可查的橘小实蝇天敌种类,以及部分优势单种或多种组合的控害潜能,以期为橘小实蝇天敌种类的筛选和高效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织和89例宫颈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无PD-L1表达,CIN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低,呈弱阳性;宫颈癌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高,呈强阳性。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0/41)和75%(66/8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21)。结论:PD-L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严重为害多种经济果蔬。本文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延迟交配对橘小实蝇交配率、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率随雌虫交配日龄的延迟先增后减,雌、雄成虫均为35日龄处理组中的交配率最高,为81.00%±2.00%;而雄虫交配日龄的延迟则对其卵孵化率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在56日龄雄虫与35日龄雌虫处理组中,其卵孵化率最低,仅为27.56%±4.55%。雌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受到雌、雄虫双方交配日龄的的影响,产卵量(y)与雄虫日龄(x1)和雌虫日龄(x2)的回归方程为y=514.36+3.08x1-11.05x2,雌成虫寿命(y)与雄虫日龄(x1)和雌虫日龄(x2)的回归方程为y=35.85+0.23x1+0.40x2。研究结果为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橘小实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观察利用融合表达载体pET28-Trx合成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h PDGF-B)免疫原的免疫原性,及其诱导小鼠产生针对h PDGF-B的腹水抗体对人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首先选择hPDGF-B的第103–118及152–167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表位,构建p ET28-Trx-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获得6×his Trx-h PDGF-BΔ103-118及6×his Trx-h PDGF-BΔ152-167重组蛋白;然后使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并给予腹腔注射H22肿瘤细胞制备腹水抗体,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纯化腹水抗体与膜结合的PDGF-B结合能力;最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外源性PDGF-BB和两种纯化腹水抗体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发现上述两种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PDGF-B中和性抗体;两种h PDGF-B纯化腹水抗体能明显抑制PDGF-BB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提示,Trx-PDGF-B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有望为PDGF-B疫苗的制备提供新的方法,也为临床上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ASC型氨基酸转运体2(ASCT2)和L型氨基酸转运体1(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肿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T2和LAT1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ASCT2或LAT1的高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但其各自的表达率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LAT1和ASCT2在胃癌组织中的共表达率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与肿瘤体积、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Ki-67指数显著相关;LAT1的高表达与肿瘤体积、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与LAT1共表达与肿瘤体积、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Ki-67指数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和LAT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LAT1高表达及ASCT2与LAT1共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LAT1高表达以及ASCT2与LAT1共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