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本文以4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对样地内1,600个 5 m × 5 m样方进行监测。依据2014-2016年连续3年的调查, 对样地内乔木幼苗的组成、高度分布、新增和死亡年际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2种乔木幼苗, 3年间幼苗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但各个样方间出现极大差异, 并且幼苗优势树种组成与样地内优势树种成分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2)幼苗数量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在3年间幼苗数量最多, 占幼苗总数的75.6%; 花曲柳和胡桃楸幼苗数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际波动, 其他树种波动较小, 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差异很大。(3)幼苗新增和死亡存在明显的种间和年际差异: 2014-2015年间幼苗的新增数量(3,888)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710), 同时2014-2015年间幼苗死亡率(23.7%)也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2.7%)。对2015-2016年间新增幼苗和已有幼苗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新增幼苗总体死亡率(18.8%)明显高于已有幼苗(8.1%)。(4)对比幼苗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 样地内优势幼苗都表现出集群分布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 幼苗与母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以辽东山区次生林4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2014—2016年连续3年对样地进行乔木优势树种幼苗调查和半球面影像拍摄,分析森林更新过程中林下乔木幼苗和冠层结构的动态,研究幼苗的天然更新规律及其对冠层结构变化(以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来表示)的响应.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冠层LAI先减少后增加,且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12种乔木优势树种幼苗对冠层结构变化存在明显的响应,且不同树种幼苗的响应明显不同;中性树种幼苗的相对多度或频度一般会随着冠层LAI的减小而增大;阳性树种幼苗的相对多度或频度一般会随着冠层LAI的增大而减小.2014—2016年乔木优势树种幼苗的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优势树种幼苗的数量组成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年际间的差异逐渐减少.调查期间优势树种幼苗指示种发生明显变化,也反映出其对冠层结构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自然灾害医学救援要求及组织体制,结合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心理需求,提出心理卫生支援分队建设指导:人员需具备专业技能,兼顾全面技术;采取的工作方式主要为团体合作、小组协作和单人干预等;日常训练重点在于做好实战训练、预案、心理和物资方面的准备,力求使心理卫生支援分队满足新时期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从香茶菜属植物细锥香茶菜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Rabdocoetsin B(Rabd-B),研究其对人类t(8;21)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对蛋白酶体19S泛素识别亚基S6’(Rpt5)的抑制作用,为Rabd-B应用于t(8;21)白血病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不同浓度的Rabd-B处理t(8;21)白血病Kasumi-1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Bliss法计算IC50值,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以稳定表达pGC-E1-ZU1-GFP的A549细胞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筛选模型,荧光显微镜成像拍照GFP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Rabd-B处理Kasumi-1,检测Casp-3、S6’(Rpt5)、PARP、ubiqutin在该细胞内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Rabd-B明显抑制t(8;21)阳性的Kasumi-1细胞生长,48 h的IC50值为1.27μmol/L;同时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效果显著;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和未处理的pGC-E1-ZU1-GFP的A549细胞Ub-GFP表达,结果显示GFP平均荧光值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强;Rabd-B处理Ka...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一起大连市流行性角结膜炎疫情的病原体及型别.方法 采用荧光PCR方法针对30份眼拭标本进行检测,确定病原,并针对特定片段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分子定型.结果 21份标本荧光PCR检测结果为腺病毒阳性,核苷酸序列与人腺病毒15、29、56及其重组型高度同源,多重序列比对后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与人腺病毒56及其重组型位于同一分支.结论 本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为D亚属人腺病毒,疑为人腺病毒56型或其重组型.后续需要开展对五邻体(Penton)及纤突(Fi-ber)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确定型别.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8例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比较FOXQ1和Snai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178例胃癌中,FOXQ1和Snail过表达分别为103例(57.8%)和87例(48.9%),76例(42.7%)同时表达FOXQ1和Snail。FOXQ1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分化程度(P=0.002)和肿瘤直径(P=0.001)有关。Snail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Borrmann分型(P=0.016)、分化程度(P=0.037)和肿瘤直径(P< 0.001)有关。结果表明,FOXQ1高表达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r= 60.70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Q1或Snail表达与OS相关(P<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OXQ1、Snail、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别与5年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OXQ1(HR 2.621,95%CI 1.571-4.374,P< 0.001)、Snail(HR 2.925,95%CI 1.767-4.841,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 1.345,95%CI 1.130-1.601,P=0.001)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OXQ1与Snail的表达密切相关,FOXQ1与Snail的联合表达模式可作为胃癌患者更有效的预后指标。FOXQ1与Snail在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观察模型的临床病理学变化,为家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提供材料。方法造模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临床病理学观察通过临床症状、体温、血常规、子宫分泌物和尿液检查、子宫剖检、子宫内膜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兔精神变差、采食量减少,阴门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每次灌注细菌后8 h内体温升高0.5℃左右,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子宫分泌物中混有大量白细胞、脓球和少量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显著肿大,子宫内膜溃疡和出血,上皮结构不完整,细胞变性、坏死,微绒毛和纤毛脱落,上皮下出血、瘀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模型的临床病理变化以局部炎性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蒽醌类中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大黄高剂量组(DG组)、大黄低剂量组(DD组)、麦冬高剂量组(MG组)、麦冬低剂量组(M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Y组)。HE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剂量组中Bcl-2和Bax在豚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结果:HE染色除SY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等炎性改变,电镜可见DD组及MD组炎性改变明显,MG组可见散在脂褐素,DG组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并见。MD组Bcl-2表达显著高于SY组(P〈0.01);DG组Bax表达率明显高于SY组、DD组和MG组(P〈0.01);Bax表达在MG组高于SY组(P〈0.01);DG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DD组、MD组、MG组和SY组(P〈0.01);DD组和MG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SY组(P〈0.01);MD与SY组、MG与DD组之间相比较,凋亡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蒽醌类中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原因可能与蒽醌的含量以及蒽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