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SNCG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RT-PCR检测29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NCG蛋白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Uc=7.149,P<0.05),胃癌组中SNCG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Uc,3.970,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SNCG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t=4.399,P<0.01)。结论:SNCG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判断转移、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nail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同时取8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1)Snail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高、中分化组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率(7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P〈0.05);高、中分化组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 mR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高、中分化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4)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蛋白与Snail蛋白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Bmi-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i-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5.188,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明显高于癌旁组13.3%(4/30),且表达量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4.837,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Z=-2.567,-2.366,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无关(P均〉0.05);结论: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可成为早期诊断肺癌及判断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激活的NF-κB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IHC)分别检测了138例胃癌、138例配对癌旁胃粘膜(距癌2cm)和138例配对远离胃癌的手术切缘正常胃粘膜组织(距癌5cm以上)HPA蛋白的表达;138例胃癌组织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CD34抗体进行血管内皮染色,用于计数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中HPA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0例胃癌、40例癌旁胃粘膜(距癌2cm)和40例远离胃癌的手术切缘正常胃粘膜组织(距癌5cm以上)以及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 HPA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HPA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71.0%,72.5%)明显高于癌旁胃粘膜(32.6%,35.0%)和正常胃粘膜(10.0%,8.8%)(P均<0.01),癌旁胃粘膜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HPA蛋白和mRNA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均为阳性,而在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均为阴性。胃癌HPA和激活的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侵袭至浆膜外、有脉管内瘤栓、有淋巴结转移、有远端转移和临床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侵袭至浆膜、无脉管内瘤栓、无淋巴结转移、无远端转移和临床分期I-Ⅱ者(P均<0.05)。胃癌HPA蛋白表达和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s=0.223,P=0.009)HPA蛋白表达和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阳性胃癌的MVD明显高于HPA蛋白表达和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阴性胃癌的MVD(P均<0.01)。胃癌HPA蛋白表达和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均与VEGF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s=0.275,P=0.001;rs=0.527,P=0.000)。结论HPA和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展及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胃癌HPA蛋白表达与激活的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蛋白(P27)在老年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老年胃癌组织中PCNA、P2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老年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CNA在老年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P27在老年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PCNA蛋白阳性表达与老年胃癌是否有浆膜浸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P27蛋白阳性表达与老年胃癌类型、是否有浆膜浸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老年胃癌组织中PCNA、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P27表达下调、PCNA表达增强在老年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两者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结果:①Tenascin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中癌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显著(P〈0.05);②β-catenin在胃癌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显著(P〈0.05);③TGF—β1在胃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其表达强度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Tenascin与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β-catenin对间质中Tenascin的聚集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D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1)应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Hp-L型感染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2)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DM2的mRNA在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71.0%(71/100)和42.5%(17/40),可见MD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和在非胃癌组中低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MDM2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织的表达量且差异明显(P0.01)。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L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胃癌组织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MDM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MDM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 MDM2蛋白在胃癌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樊平  邹赛英  赵海华 《生物磁学》2009,(16):3112-3114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EGFRvⅢ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EGFR和EGFRvⅢ的表达率分别为46.67%、35.24%和7.62%、3.81%,胃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EGFR和EGFRvⅢ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Met和Fas在胃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Met和Fas在正常胃黏膜(n=17),胃癌旁组织(n=51)及胃癌组织(n=51)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胃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Met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1,P〈0.01);Fas阳性率有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0,P〈0.01)。χ^2验显示c-Met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组内阳性表达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型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浸润深度组内阳性表达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Met和Fas表达呈正相关(rs=0.599,P〈0.01)。结论c-Met过表达和Fas表达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c-Met表达可能是胃癌细胞逃逸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髓过氧化物酶(MPO)YL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88例大肠癌组织、72例大肠腺瘤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PDGF-D、MPO及CD15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D、MPO、CD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3%、63.64%、61.36%。PDGF—D、MPO在正常组、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三者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5在正常组、大肠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正常组与大肠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D、MPO、CD15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_31%、75.00%,73.0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52.78%,47.22%,三者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DGF.D、MPO、CD1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GF—D及MPO在大肠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O.05)。大肠癌中CD15与PDGF—D、MPO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GF—D、MPO与CDl5在大肠癌中的高表达,提示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以及Ezrin的表达情况,探讨Hp-L型、Ez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应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40例对照组织中的Hp-L型感染情况。(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3)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与其相对应的30例远端切缘正常组织中Ezrin mRNA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中革兰染色L型的检出率为80.00%(64/80)、免疫组化Hp-L型阳性率81.25%(65/80),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80例胃癌组织中Hp-L型阳性(即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和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病例数为56例,其阳性率为70.00%;对照组中革兰染色L型检出率为22.50%(9/40),免疫组化Hp-L型阳性率40%(16/40)二者检测结果也具有一致性(P0.05)。40例对照组织中Hp-L型阳性例数为9例,其阳性率为22.50%。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Hp-L型感染阳性率仅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3)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显示胃癌组中Ezrin mRNA及Ezrin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Ezrin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4)胃癌中Hp-L型阳性组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71.43%(40/56)高于Hp-L阴性组54.17%(13/24)(P0.05),且Hp-L型阳性和Ezrin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 Hp-L型感染阳性率和Ezrin表达阳性率在胃癌中均较高,二者可能协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40例切缘正常胃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革兰染色法检测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FAK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FAK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FAK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FAK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2.5%(87/120)与对照组37.5%(15/4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65.0%(78/12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69.2%(83/120);胃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FAK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FAK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FAK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和血管生成素(An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p-L型感染率、Ang-2阳性表达率、MV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胃癌中Hp-L型感染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Ang-2表达、MVD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Ang-2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MVD呈正相关。Ang-1在胃癌中表达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ng-1表达与侵袭深度和MVD呈负相关。结果 胃癌Hp-L型感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Ang-2表达上调,Ang-2/Ang-1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