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的疫苗均是以病原体为原料加工制得的。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该疫苗与现行疫苗的区别是,它不是直接用病原体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在性质上,它属于抗体。所谓独特型,是指存在于抗体分子某些部位上由数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特殊基团,该基团主要位于抗体分子的三个部位:高变区内、高变区附近区域和可变区骨架上。它们均具有抗原性,即能在自体或异体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Jerne的网络学说,免疫球蛋白(Ig)的可变区可诱导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Id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结合调整免疫系统,保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近年来实验证明,不仅Ig分子,B细胞的抗原受体有Id,而且T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分泌的辅助和抑制因子也有Id,他们均有抗原特异性Id和交叉反应Id。这些Id的表达均受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免疫网络及其研究现状 免疫网络学说是Jerne(1974)根据现代免疫学对抗体分子独特型的认识而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任何抗体分子或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都存在着独特型(Id),该Id可被自身的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而诱发产生抗Id(anti-Id)。免疫反应通过一系列的Id-anti-Id相互作用来调节,其最终效应可能是免疫反应得到抑制或增强。根据这个原理,可人为地施以控制,选择性地获得某种效应。 Id是指抗体分子中具有抗原独特性的一小部分,主要存在于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中。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对Id的认识也不  相似文献   

4.
独特型是存在于抗体分子某些部位上的一种特殊基因。该基因具有抗原性,能在自体或异体内诱导出针对该基因的特异性抗体——抗独特型抗体。近年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抗独特型抗体可以作为新一代免疫制剂,用以弥补现有疫苗的不足。同时,它还可用于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用ABA多克隆抗体(Ab_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SPA)作为载体,免疫家兔,制备的抗独特型抗体(Ab_2)初步纯化后用ELISA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的结果表明,该抗独特型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阻断ABA抗体对ABA的结合反应,并与ABA结合蛋白结合,暗示其有模拟抗原的作用。 Jerne的免疫网络学说认为,特异性抗体(Ab_1)可变区中的独特型决定簇(Id)可诱导抗独特型抗体(Ab_2)的产生,Ab_2中的一部分可以模拟抗原的作用。Sege和Peterson提出,  相似文献   

6.
一、免疫网络学说介简 1960年以后,Burnet的克隆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抗原应答的特导性、免疫记忆、免疫耐受等现象,因此在免疫调控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难以说明以后发现的一些新的免疫学现象。例如,T、B细胞亚群的发现,以及它们之间的拮抗和识别、克隆表达的调控及抗体分子独特型与同种异型及其介导的免疫抑制等。至70年代中期,以Jerne为代表的免疫学家们,在克隆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明的现代免疫调控理论——免疫网络学说。 (一)独特型网络学说:Jerne(1974)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免疫网络学说的基本要点,说明对自身独特型免疫产生抗独特型是体内的正常现象。然而一旦免疫网络的平衡失调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着重介绍了独特型网络和受体病的关系,阐明抗受体抗体就是抗独特型抗体的观点。并联系了抗独特型在医学的上应用,主要是有可能代替病毒、肿瘤抗原作为疫苗,并有可能用于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单链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的抗DNA-PKcs的人源抗体,用于肿瘤治疗或诊断目的。方法:经抗原性分析及BLAST比对,选定人DNA-PKcs蛋白中抗原性高且与其他蛋白没有同源性的片段,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后将其固定在抗原管上,通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过程从大容量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体,转化HB2151菌,制备抗DNA-PKcs的可溶性单链抗体;ELISA检测抗原-抗体结合活性。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抗原性高且与其他蛋白没有同源性的DNA-PKcs片段DPK3(250个AA)、DPK4(257个AA)。经过4轮筛选,获得26个特异性结合DPK3及31个特异结合DPK4的克隆,指纹分析分别有5种和21种不同的可变区片段;成功制备了可溶性抗体。并做了抗原结合活性鉴定。结论:利用单链大容量抗体库获得抗DNA-PKcs的噬菌体抗体基因并且成功制备成可溶性抗体,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独特型抗体Ab2β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独特型抗体Ab2β由于含有抗原内影像结构而表现出抗原的部分生物活性。由于Ab2β具有模拟抗原的功能,使其在蛋白质、受体及疫苗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简述了抗独特型抗体Ab2β的制备和应用及其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Ab2β抗原内影像功能的结构基础,旨在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沙门菌鞭毛抗原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鞭毛蛋白具有抗原性。鞭毛分型抗原有多种,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和种类的不同,抗原表位在鞭毛蛋白二级结构的可变区部位,在分子水平上抗原决定区位于鞭毛基因中间可变区中。利用分型抗原特异性建立起来的免疫学检测被广泛应用。沙门菌属特异性共同抗原具有属特异性,广泛分布于沙门菌全属。共同抗原具有序列保守性和构像稳定性,在沙门菌属内同源性高,ELISA试验表明此抗原免疫原性较好,利用此抗原属特异性建立起免疫学检测沙门菌属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记忆T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抗独特型抗体制备诱导产生记忆T细胞的疫苗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抗独特型抗体Fab段具有与特异性抗原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其作为抗原替代物制备的疫苗所激发机体产生的记忆T细胞具有特异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疫苗.就抗独特型抗体与T细胞记忆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效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已成为抗体应用研究的核心。构建重组抗体的前提是从杂交瘤细胞、免疫脾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免疫球蛋白(Ig)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PCR技术为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13.
吕宝忠  Masa.  N. 《遗传学报》1989,16(2):140-150
为阐明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在抗体多样性产生机理上的异同,作者比较了Ig重链可变段(Ig V_H)和TCR可变段(TCR V)的密码子替代率和协同进化,并分析异同的原因。共搜集8种鼠和3种人的TCR α链可变段(V_α),11种鼠和1种人的TCRβ链可变段(V_β),以及2种鼠和4种人的T细胞γ链可变段;同时搜集11种鼠、3种人、3种南美鳄鱼和1种鲨鱼的Ig V_(H_(o))研究结果揭示:(1)对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来说,TCR V(包括V_α和V_β)的核苷酸替代率为Ig V_H的2.4倍,说明前者有更高的替代率。(2)以协同进化而言,TCR V和Ig V_H的基因重复率分别为1.7×10~(-6)和1.6×10~(-6)/基因年。两者几乎相同,均系低速保持者。TCR V的数目(V_α为100,V_β为30)远少于Ig V_H(数目为300),原因是前者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制约,即受到负选择,这与中性学说观点相一致。文章还讨论了体细胞突变和DNA重排对两类抗体多样性产生上的作用,并探讨了IgV_H和TCR V的假基因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并分析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根据小鼠IgG恒定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5’RACE法扩增其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并分析其可变区序列。结果:3株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均为423bp,编码141个氨基酸残基;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均为393bp,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在GenBank中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均符合小鼠IgG可变区基因的特征;根据Kabat法则对3株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4个框架区和前导肽。结论:通过5'RACE法得到了3株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抗体三维结构、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原化抗体     
抗原化抗体余拥军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抗原化抗体抗体基因工程抗原性免疫原性抗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机体抵御外来入侵者及清除体内病变、衰老细胞等重要生理功能。抗体分子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对抗原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FKBP52人源单链抗体,并进一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FKBP52为抗原,通过吸附、扩增、洗脱等过程,从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单链抗体,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测定,采用生物膜干涉方法测定亲和力,再经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完整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CR及序列测定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验证。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15种与FKBP52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其中7种得到可溶性表达;序列分析表明,7种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分属VHⅠ、VHⅢ和VHⅣ亚群,轻链可变区分属VκⅠ、VκⅢ和VλⅠ亚群;特异性结合活性较好的4株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9.723×10-8、3.500×10-8、1.203×10-8和5.323×10-8;将亲和力较好的一株单链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拼接到含有人κ及Ig G1恒定区基因的p CMV-L和p CMV-H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筛选获得多株人源抗FKBP52单链抗体,并构建了完整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7.
在前阶段工作中已获得16个抗天花粉蛋白的单抗。用其中的一个IgE类单抗TE 1免疫Wistar大鼠,通过大鼠-小鼠杂交瘤技术得到了抗独特型单抗。现研究抗独特型单抗AId 6c5在体外诱发二次抗体应答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当将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初次免疫8周后的小鼠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一起培养时,能引起二次抗体应答,说明AId 6c5能代替抗原的刺激作用,如果培养系统中同时存在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其剂量能引起体外二次抗体应答),则可出现某种程度的抑制。由于AId 6c5是单克隆抗体,提示一种AId能在不同情况下起刺激或抑制作用。3.应用竞争结合试验阐明AId 6c5除和TE 1外,还和另外两个单抗——TE 4(IgE)和2 A1(IgG1)——起反应,先前的工作证明这三个单抗和另外4个单抗都识别天花粉蛋白上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但AId 6c5对识别这同一决定簇的其余4个单抗反应很弱。以上说明a.IgE和其它Ig类别具有共同或交叉的独特型,b.也说明识别同一决定簇的IgE具有不同的独特型。4.将TE 1等三个单抗和AId 6c5预先作用后能抑制这三个单抗和天花粉蛋白的结合,说明AId 6c5所识别的独特型,位于抗原结合部位内,至少??是很靠近抗原结合部位的。  相似文献   

18.
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1E10是能够模拟鳗弧菌的保护性表位 ,可以作为疫苗使用的一种单克隆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从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1E10中克隆出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基因 (VH 和VL) .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VH4 4和VL10 5突变为半胱氨酸并且连接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E中 ,突变后的VH 和VL 基因位于cpⅢ先导序列和cpⅢ基因之间 ,在LacZ启动子调控之下 ,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被导入细胞间隙 ,依靠链间二硫键组装成二硫键稳定型Fv抗体 (dsFv) .加入辅助噬菌体M13K0 7后 ,dsFv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 .ELISA测定显示 :dsFv噬菌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呈噬菌体浓度依赖 .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出了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dsFv基因并使其在噬菌体表面获得了正确呈现 .该dsFv噬菌体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鱼类鳗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一种克隆免疫脾细胞中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新方法。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经分散、固定、渗透处理,直接在细胞内进行反转录,再采用半巢式PCR扩增,获得的序列经测序证明是抗体可变区编码序列。这种不经mRNA纯化、从细胞内直接获取目的的方法既可用于抗体库的建立,亦可用于新基因的快速克隆。  相似文献   

20.
李川江  林乔等 《Virologica Sinica》1991,6(4):309-314,T003
本文介绍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10株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以及用7个McAb免疫家兔,使其产生抗EHF病毒McAb的抗体即抗独特型 抗体(Ab2).Ab2能在体外同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和EHF病毒免疫的兔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EHF-McAb亲和层析法分离提纯Ab2,免疫BALb/c小鼠,将所获得的免疫血清(Ab3)用荧光和ELISA分别加以测定。结果表明,抗-抗独特型抗体可在体外识别EHF病毒,而不能同病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结合,从而支持免疫网络学说,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抗原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