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溶血空斑试验(Plaque-forming cell Assay简称PFC试验)是体外检测和计数产生IgM及其他类型Ig的抗体生成细胞的一种方法。由于PFC试验具有特异性高,检测力强、直观等特点,故可作为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藉以观察免疫应答的动力学变化,除适用  相似文献   
2.
自Khler和Milstein成功地建立了杂交细胞瘤技术以来,不仅在免疫学,而且在生物学、医学以及其它许多领域中,都已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自1980年起建立这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地获得了单克隆化的抗北京鸭红血球的杂交瘤细胞系,这些细胞能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现将主要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3.
用FACS分析和Luria-Delbrǔck方程计算淋巴细胞杂交瘤株细胞丧失抗体生成功能的突变机率(μ),以评估杂交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μ值大,则杂交瘤不稳定,易丧失抗体生成功能,反之则杂交瘤比较稳定。实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反映杂交瘤稳定性的程度,具有实验少人为主观因素干扰,统计意义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前阶段工作中已获得16个抗天花粉蛋白的单抗。用其中的一个IgE类单抗TE 1免疫Wistar大鼠,通过大鼠-小鼠杂交瘤技术得到了抗独特型单抗。现研究抗独特型单抗AId 6c5在体外诱发二次抗体应答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当将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初次免疫8周后的小鼠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一起培养时,能引起二次抗体应答,说明AId 6c5能代替抗原的刺激作用,如果培养系统中同时存在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其剂量能引起体外二次抗体应答),则可出现某种程度的抑制。由于AId 6c5是单克隆抗体,提示一种AId能在不同情况下起刺激或抑制作用。3.应用竞争结合试验阐明AId 6c5除和TE 1外,还和另外两个单抗——TE 4(IgE)和2 A1(IgG1)——起反应,先前的工作证明这三个单抗和另外4个单抗都识别天花粉蛋白上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但AId 6c5对识别这同一决定簇的其余4个单抗反应很弱。以上说明a.IgE和其它Ig类别具有共同或交叉的独特型,b.也说明识别同一决定簇的IgE具有不同的独特型。4.将TE 1等三个单抗和AId 6c5预先作用后能抑制这三个单抗和天花粉蛋白的结合,说明AId 6c5所识别的独特型,位于抗原结合部位内,至少??是很靠近抗原结合部位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改良的Jerne氏方法测定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用此方法测定一株实体瘤(在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和四株腹水瘤(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615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以及C57BL小鼠上移植之肝癌和艾氏癌)带瘤动物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肿瘤进行性生长,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逐渐减少,到晚期几乎不能测得。带瘤小鼠的脾脏普遍增大,病理组织学观察提示带瘤小鼠溶血空斑反应之低下与其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破伤风类毒素体外免疫的人扁桃体细胞和人-鼠异源骨髓瘤RF 系细胞进行融合,从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89112—50,并通过克隆化筛选获得了两个亚克隆,其分泌的抗体是抗原特异的,和三种抗原(OVA、TC-S、FYG)都不交叉,分泌抗体的功能也比较稳定,在培养瓶内连续扩增传代13次后,仍维持相当高的抗体分泌能力,在常规传代培养过程中所收集的培养物上清液中抗体的含量平均为69.6μg/ml。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鸭红血球为抗原免疫Balb/cJ小鼠,三天后取脾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用两种方法进行细胞融合。只有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能在一种选择性培液——HAT液中生长,具有分泌抗体活性的杂交瘤细胞,借助其上清液的斑点试验加以选择。对斑点试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和扩大培养,得到能专一分泌抗北京鸭红血球单克隆抗体的淋巴细胞杂交瘤,定名为CBH-1。在体外经过69代培养,历时十月余,分泌能力仍未见衰减。体内可传4—5代,腹水中可检出大量分泌抗体。用降植烷、Arlacel A和石蜡油诱发动物的腹水,其量以降植烷最高、石蜡油次之。使用国产石蜡油作为诱发腹水试验似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加5γ转铁蛋白至每毫升不含牛血清的DMEM液中,在15天的培养期内,结果至少与加20%小牛血清的培液的结果相似。首次克隆化后的CBH-1细胞中,空斑形成细胞达97.5%,再次克隆化的细胞中,空斑形成细胞达99.8%,证明是均一的细胞群落。本文还就杂交瘤制备过程及细胞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引言1972年Halliday和Miller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细胞免疫测定方法,称为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嗣后出现了许多方法学上的改良:如1974年Holan等的试管法;1975年Holt等的微量塑料板法;1974年Pierce和Devald的同位素法和1976年Urist等的毛细管法。我们曾采用血球计数法对肝、胃癌病人作过一些测定(葛锡锐等,1978),感到操作方法不够稳定,尤其是洗去非粘附细胞的方法不易掌握,为此研究改用一种组织培养小瓶法,此法操作比较简便,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Human tonsil cells in vitro immunized with tetanus toxoid were fused with human-mouse heteromyeloma line RF to generate human-mouse hybridomas. Hybridoma 891112-50 was cloned and 2 subclones (891112-50-3 and -4) were obtained. The secreted antibodies from the subclones were antigen specific, since they did not cross react with three irrelevant antigens (OVA, TCS and F gamma G). The hybridomas were quite stable. After 13 passages in tissue culture flasks, they still retained their antibody secreting ability. From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the subclone 50-3 was more stable than the subclone 50-4. The human immunoglobulin contained in supernatant collected during regular passages was equivalent to 69.6 micrograms/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E反应的调节作用,建立了分泌针对天花粉蛋白的IgE单抗的独特型决定簇的大鼠-小鼠异种杂交瘤细胞株(6 C_5)。以分泌抗天花粉蛋白IgE单抗的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株(TE—1)诱生的腹水,通过免疫亲和层析,分离得到TE-1单抗免疫Wistar大鼠。将免疫大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NS-1)进行异种间细胞融合,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克隆化,最终得到3侏生长稳定、连续分泌抗体的异种杂交瘤细胞株(6 C_5、3 E_3和8 G_6),并能顺利地经受冰冻保种和复苏。用间接ELISA法对所获得的单抗进行鉴定,即比较三个单抗对下列包被抗原的反应性,其中包括TE-1(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E单抗)、3A 12(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A单抗)、ADNP和142(抗DNP IgE单抗,来自两个不同的杂交瘤株),以及M Ig(正常小鼠血清Ig)。结果表明6C_5单抗只与TE-1呈阳性反应,对其余各种包被抗原的反应均呈阴性,说明杂交瘤株6C_5具有抗TE-1单抗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实验经多次重复,因此可以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株能分泌抗独特型抗体的异种淋巴细胞杂交瘤株。此外,8G_6与所有包被抗原均呈强阳性,说明它具有抗各类小鼠Ig共同决定簇的特异性。3 E_3的特异性尚未最终确定。在方法学上的改进包括细胞融合时所用的HAT选择培液中的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剂量较常量加倍,而氨基喋呤的剂量较常量减半。并且缩短在HAT培液中和HT培液中培养时间。这些可能为杂种淋巴细胞杂交瘤株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保证ELISA检测的特异性,作包被抗原的TE-1单抗与免疫大鼠用的TE-1单抗的来源不同,它来自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TE-1的上清液。同时,间接ELISA法所采用的酶联第二抗体(兔抗大鼠Ig),通过小鼠Ig的吸收等,证明其与小鼠Ig无交叉反应后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