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 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定量检测和HCMV-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亲和力指数(AI)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高度疑似HCMV活动性感染患儿血清样本103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血清样本9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和HCMV-IgG抗体AI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儿HCMV-DNA阳性结果检出率和低HCMV-IgG抗体AI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HCMV-DNA阳性率为33.01%(34/103),对照组血清HCMV-DNA均为阴性,研究组血清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低HCMV-IgG抗体AI检出率为13.59%(14/103),对照组未检出低HCMV-IgG抗体AI,研究组血清低HCMV-IgG抗体AI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之间患儿血清的HCMV-DNA阳性率、低HCMV-IgG抗体AI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年龄1~5岁患儿血清HCM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年龄1 d~<6个月和年龄6个月~<1岁患儿(P<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血清低HCMV-IgG抗体AI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岁以下儿童更易受到HCMV感染,HCMV-DNA定量检测和HCMV-IgG抗体AI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HCMV感染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9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0%,其中有2份标本中检出2种病毒感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71%;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1岁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患儿春季、冬季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秋季(P0.05)。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RSV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1岁的婴幼儿较易感染,春季、冬季为其高发季节,且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段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RV)与腺病毒(Eads)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快速、准确、可靠的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方法采用杭州艾博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轮状病毒(A组)/腺病毒检测试剂盒(乳胶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 368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 368例腹泻儿童粪便中,RV阳性578例占17.16%,Eads阳性106例占3.15%。11月至次年1月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1~3岁为儿童感染的高发年龄;腺病毒感染阳性率低,呈散发性。结论杭州地区近年1~3岁婴幼儿的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病毒,且有明显的季节性;而腺病毒感染呈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及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 HBV)感染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cell NHL) 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院232 例NHL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经病理学、影像学等诊断为其 他类型肿瘤的患者23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AV、HBV及HCV 的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Anti-HAV和Anti-HCV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B-cell NHL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ll 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5)。B-cell NHL 年轻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ell NHL 患者Anti-HBs、 HBeAg、Anti-HBe及Anti-HBc阳性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T-cellNHL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cell NHL感染HBV 的几率较高,HBV 感染与B-cell NHL早期发病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不同检测方法及H.pylori感染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儿童RAP 72例,分为学龄期组24例,少年组48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和粪便H.pylori抗原(HpSA)检测.将前3项检查中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 金标准诊断H.pylori感染,阳性占37例,阴性占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儿童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ylori感染率高于学龄期儿童组,而粪便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相似文献   

8.
戴红梅  赵玲玲  李颖  田朗  陈志衡 《激光生物学报》2019,28(4):380-384,F0003
本研究对长沙市2889名3月~16岁无症状体检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评估,并通过胶体金法检测了其血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IgG水平。结果显示共检测的2889名儿童(男童1652名,女童1237名)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765名(26.4%),男童432名(26.2%),女童333(26.9%)。各年龄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分别为3月~1岁为31.8%、1岁~3岁为31.4%、3岁~6岁为18.9%、6岁以上15.4%。采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男女两组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1岁与1岁~3岁、3岁~6岁与6岁以上组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差异,其余组两两间均有差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儿童的身长/身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儿童的体重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中营养不良或矮身材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在儿童群体中并无性别差异,并未使儿童的身材/身高、以及矮身材、营养不良等严重生长发育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但可能对儿童的体重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纳入就诊于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36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儿童血清的八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型抗体。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分组,分析其病原体阳性率和感染类型。结果 936例患儿血清标本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共424例,阳性率为45.30%。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28.63%)最高,其次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未检出嗜肺军团菌。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50.33%)显著高于夏、秋季的阳性率(33.71%和4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中,婴儿组病原体阳性率(16.05%)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病原体的424例阳性患儿中,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者为290例(30.98%),混合感染者134例(14.32%);全部936例患儿中,男童病原体阳性率(42.33%)显著低于女童阳性率(52.29%);病原体混合感染类型中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病毒B型混合感染最常见,其中婴儿组混合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全年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主要地位。年龄和性别是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特异性因素,冬季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带菌情况,为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63份,用艰难梭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结果艰难梭菌检出总阳性率为20.86%(34/163),其中春季16.67%、夏季15.79%、秋季17.86%、冬季27.8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3,P0.05);成人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2.52%(25/111),儿童粪便标本阳性率为17.3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P0.05);男性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1.69%(18/83),女性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0.0%(1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05);艰难梭菌阳性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12.74d,阴性患者为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P0.01)。结论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阳性率高低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布变化特点,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择430例未成年(<18岁)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结果:430例患者中,血清过敏原IgE阳性166例(38.60%),其中尘螨和屋尘是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血清IgE阳性率男性39%,女性36% (P>0.05),中学组女性阳性率(61.11 %)高于男性(45.83 %)(P<0.05)。不同年龄组间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蟑螂、尘螨、霉菌、豚草、屋尘和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临床症状与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呼吸道过敏症状组IgE阳性率最高(48.30 %),不同症状组间主要过敏原都是尘螨。屋尘阳性患者均合并尘螨阳性,其中70.93 %的患者表现出了呼吸道过敏症状。结论:尘螨、屋尘是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研究血清过敏原分布,对未成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感染亚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到2017年8月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6 385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6 385例受检者中,HPV感染率为33.05%(8 719/26 3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6.50%(6 992/26 385),阳性患者中占比80.19%(6992/8719);共计检出21种HPV亚型,12 901例次HPV感染,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1 059例次,占比91.46%,感染前三位依次为HPV16、HPV58、HPV52,均为高危亚型;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1,P0.01;χ~2=42.033,P0.01)。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HPV58、HPV52。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患儿九项病原体血清IgM检测结果,初步得出本地区的感染谱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标本来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0~7岁儿童,共1 150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IgM,统计分析各病原体的阳性率以及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感染率差异。结果 1 150例检测标本,共检出阳性461例,阳性率为40.1%;阳性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支原体(24.6%),腺病毒(11.3%),甲型流感病毒(10.3%);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率为65.9%(304/461);女性儿童感染率(48.0%)显著高于男性儿童(34.4%),2~7岁组主要的4种病原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0~1岁年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非细菌性病原体,女童较男童更为易感,2~7岁较0~1岁更为易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表达及其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门诊及病房住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17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EBV-DNA载量水平分为阳性组(n=117)和阴性组(n=58),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DNA阳性率,根据EBV-DNA载量峰值将阳性组患儿分为EBV-DNA高载量组(n=21)、中载量组(n=35)和低载量组(n=61),比较不同EBV-DNA载量组患儿肝肾功能异常比例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EBV-DNA载量与ALT、AST、CysC、β2-MG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患儿间E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6岁年龄段儿童中EBV -DNA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间患儿E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DNA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的肝异常比例为19.67%、48.57%、66.67%,肾异常比例为13.11%、42.86%、52.38%,不同EBV -DNA载量患儿肝肾功能异常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CysC、β2-MG水平随EBV-DNA载量升高而升高(P<0.05), EBV -DNA载量与ALT、AST、CysC、β2-MG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EBV -DNA载量升高会增加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且在1-6岁儿童EBV -DNA阳性率较高,检测EBV -DNA载量有助于呼吸道感染患儿肝肾功能的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中人博卡病毒2型(HBoV2)的流行情况并了解这一病毒的基因组特征,本研究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553例,采用荧光实时PCR进行HBoV2 DNA的检测。选择2例病毒载量较高的阳性标本进行HBoV2各基因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将所测到的序列进行拼接后得到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53例粪便标本中共检出HBoV2阳性标本15例,阳性率为2.7%;各年龄组中,3~6月龄患儿中的HBoV2 DNA阳性检出率最高(4.1%);所检年度中,7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7.0%);15例HBoV2检测阳性的患儿年龄均在2岁以下,其中4例患儿同时检出了诺如病毒,3例患儿同时检出了轮状病毒,1例检出了腺病毒。经测序得到两株接近完整的HBoV2基因组序列BJQ19和BJQ390;序列分析表明,这两株序列的同源性为99.2%,与GenBank中的FJ375129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9.2%,为典型的HBoV2。上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部分儿童的急性腹泻可能与HBoV2感染相关,且HBoV2感染在低年龄组儿童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进化规律,为该地区诺如病毒所致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自治区5个市的15家哨点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粪便标本和相关信息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扩增其聚合酶(RdRp)-衣壳蛋白(Capsid)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使用Sequencher 4.1.4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编辑,并用MEGA-X、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同源性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9-2020年共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358份,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44%(317/2 358)。主要为GⅡ基因群(285/317),其中,0~2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8.43%(188/1 020);60~7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3.36%(4/119),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年份、季节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Ⅰ基因群(32/2 358)以GⅠ.P13/GⅠ.3(75.0%)为流行优势株,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腹泻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情况,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 869例,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对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869例检测结果中阳性946例,总阳性率为32.9%。1~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为36.5%;0~1岁阳性率其次,为32.3%;2~6岁患儿阳性率相对较低,为27.0%。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P0.05)。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感染率的高峰期,春夏季节较低,分别为39.5%和22.6%。不同季节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5)。并且发现粪便以黏液便或水样便为特征的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腹泻患儿的及时诊断和合理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nail蛋白及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蛋白和Snail mRNA在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70例乳腺癌中,Snail蛋白和Snail mRNA阳性率分别为87.2%(61/70)、81.4%(57/70),分别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织53.3%(16/30)、46.7%(14/30)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26.7%(8/30)、23.3%(7/30),三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6.4,P<0.01;χ2=32.4,P<0.01)。②Snail蛋白和Snail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为97.6%(40/41)、95.1%(39/41),无转移组阳性率为72.4%(21/29)、62.1%(18/29),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χ2=0.98,P>0.05)。③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