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类活动对云南哀牢山小型兽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涉及云南景东哀牢山徐家坝森林地区,不同强度人类活动对小兽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原生常绿阔叶林中小兽16种,数量9.81%,中华姬鼠和中华句胃为优势种:在原生林遭砍伐而演替为次生林内6种;数量1.18%;中华姬鼠和社鼠占优;在原生林遭严重破坏所形成的毛蕨草地上5种,数量0.92%,巢鼠为优势种,2.上述3种栖息地中小兽密度依次为每公顷36.05只,5.30只,和4.35只;生物量依次为每公顷917.18克,205.0克和107.75克,初步结论是:1.森林遭破坏后小兽群落组成,数量以及物种相对丰盛度均发生变化,2.物种多样性随森林破坏强度的加大而减少;3.森林破坏强度越大,小兽密度和生物量则越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农耕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云南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于2010年8月—2018年4月,选取云南省25个调查样区中104块农耕地,采用铗夜法开展小型兽类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农耕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共捕获小型兽类3240头,隶属4目9科21属42种,其中啮齿目最多,以齐氏姬鼠和黄胸鼠为代表.25个样区聚类为三大类.小兽在纬度和垂直分布上类似,低纬度和低海拔范围的种类相对较少,以家鼠属和小鼠属为主,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姬鼠属、白腹鼠属和绒鼠属为主.小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地区;经度水平分布上,小兽多样性指数呈V型分布格局,在98°—99° E最高;而纬度水平上,小兽多样性指数由南到北总体呈上升趋势.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表明,各因子对农耕区小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为经度>海拔>纬度.相似性分析表明,相邻梯度带之间小兽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相似性最高出现在中海拔带、中纬度带、低经度带之间,不同梯度带距离越远,小兽相似性越低.云南省农耕区小兽群落结构在不同维度上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随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对仓山和洱海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年龄的森林以及周边的农田、果园、荒山灌丛和非保护区6种年龄的森林中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森林中2种小兽与栖境因子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齐氏姬鼠和大绒鼠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06和0.641,生态位重叠度为0.831。聚类分析显示:农田中2种小兽的种群数量最高;在非保护区森林、灌丛和果园,齐氏姬鼠和大绒鼠的数量显著低于农田,而高于保护区森林。人类干扰活动对森林底层植物有显著影响,能显著降低灌木的覆盖度、物种多度(除了6~10年生的森林)和密度,而增加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密度。回归结果表明,2种小兽的数量与森林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呈正相关,而与灌木的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粤东亚热带地区苔藓植物的组成和分布对林分类型的响应。根据森林乔木层的树种组成划分为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木荷(Schima superba)+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和米锥3种森林类型。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中苔类(liverworts)和藓类(mosses)植物群落组成特征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双齿裂萼苔(Chiloscyphus latifolius)和细指苔(Kurzia gonyotricha)在3种类型林分中的重要值变化指示了苔类植物群落的差异。3种类型林分中,均以东亚拟鳞叶藓(Pseudotaxiphyllum pohliaecarpum)为优势种。不同林分中藓类植物种类组成主要表现为亚优种分布的不同。这表明森林群落树种组成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对林内苔藓植物的分布和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北的棕色森林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和苏打盐土中固氮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固氮链霉菌是其主要优势类群,不同的种类在土壤中出现的机率各不相同,大多数均具有乙快还原活性和不同程度的固氮力。土壤类型和土地的不同利用状态对链霉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的组成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理人工松林中小兽群落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云南大理不同年龄的人工松林(5-8年、10-15年、16-20年)中小兽群落的物种多度、多样性和主要小兽的丰富度,研究了小兽与森林栖境因子(乔木的密度、覆盖度和森林底层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密度、物种多度)的关系,探讨了小兽群落在中国西南人工森林的演替,以及地表植物和森林覆盖度对小兽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表植物的物种多度和丰富度随着森林的年龄增长而增大,但是小兽群落的物种多度和多样性随着森林年龄的增长而变小。小兽与森林栖境因子的回归关系显示小兽群落的物种多度和多样性与地表植物(PC1)成负相关关系。小兽群落的优势物种随着森林的年龄有明显的演替。在年龄最小的森林(5-8年)中,大绒鼠(E.miletu)和齐氏姬鼠(A.chevrieri)是优势物种;在10-15年森林齐氏姬鼠(A.chevrieri)和锡金小鼠(M.pahari)是优势物种;在年龄最大的森林(16-20年)中,贝氏树(T.belangeri)和珀氏长吻松鼠(D.pernyi)成为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藻类的组成和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9个样地73份生物结皮土样藻类的培养和鉴定,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物结皮藻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沙漠中有藻类植物49属121种.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其中监藻83种,绿藻20种,硅藻11种。裸藻7种。蓝藻占总种数的68.60%,其中又以丝状种类为优势.占66.27%;绿藻则以单细胞种类为主。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地带中,其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有所不同,中部藻类物种最为丰富,北部和南部次之。而东部和西部则明显减少。在沙垄不同部位的分布中,少数种类对地貌部位的选择性不明显,但有些种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有差异。藻类在结皮不同层次的分布不同,在结皮层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且以丝状种类较多,而在结皮下层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对贺兰山不同海拔和垂直植被带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共有天牛科昆虫6亚科31属45种,其中,沟胫天牛亚科属、种数最多,有14属21种,其种数占总种数46.67%,天牛亚科有9属12种,幽天牛亚科有4属5种,花天牛亚科有2属4种,锯天牛亚科2属2种,膜花天牛亚科仅有1属1种。区系组成上,古北界有17种,占总种数的37.78%,其中中亚成分占35.29%,广布型28种,占总种数的62.22%。在我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分布共有13个分布类型,全国广布型最多,占总种数的20%。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并与东北区和华北区关系密切联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前阔叶林带采集到的天牛种类最多,有22种,占总数的48.89%;从低海拔的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到高海拔的山地针叶林带,天牛物种数量逐渐增加;除山地草原带外,随海拔增高,古北界种类逐渐增多。通过聚类分析显示,山地针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牛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山地灌丛带、山地疏林带和山前阔叶林带相似性较高;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山地草地带与其他植被带天牛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鱼卵和仔鱼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5月和8月共2个航次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16个定点观测站进行的鱼卵和仔鱼调查资料,对该水域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种类组成变化大,种类数春季高于夏季;其中,以凤鲚(Coilia mystus)卵和仔鱼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平面分布范围夏季较春季小,数量主要集中于崇明岛北部的北支水域和崇明东滩的东南部水域,崇明岛南部沿岸的北港水域相对较少;由于调查水域受长江径流的作用十分明显,因而数量分布和种类组成上随径流的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动;南、北支水系的水文条件不同,海水由东向西楔入的程度不同,产生的环境状况影响了鱼卵仔鱼的平面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章守宇  梁君  汪振华  王凯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99-2307
2007年3—7月对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组成、分布情况和温度属性,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优势种组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31种海藻隶属于3门24属,其中绿藻门5属7种,褐藻门5属8种,红藻门14属16种;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潮间带出现局限分布种和选择性分布种,孔石莼、鼠尾藻等在调查岛礁区域广有分布;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61.1%,为优势门类,绿藻门种类在该海域的总体水平分布基本呈均匀状态;81%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47,并且中、低潮带的生境趋同效果大于高、中潮带.马鞍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该海域底栖海藻属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型海洋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小兽体表革螨多样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鸽  郭宪国  门兴元  钱体军  吴滇 《昆虫学报》2008,51(11):1177-1186
云南大理洱海周边是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之一。本文目的是运用Shannon-Wiener、系统聚类分析方法(SPSS 13.0软件)和Levins'niche等对该区3 303只小兽体表寄生革螨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分布和生态位进行研究。选择的洱海周边三个不同方位恰好处于东部无量山、南部哀老山和西部苍山,由于洱海的天然隔离使这三个方位形成了同地域异生境的地理景观。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宿主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收集到的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23 196只被鉴定为6科16属43种。研究结果表明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高。在不同方位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洱海周边不同方位同样优势小兽上寄生的优势革螨种是一致的。结果暗示:生境影响着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小兽的物种构成和分布,如果小兽宿主的分类地位和生境相似,那么相对应的小兽宿主上的革螨群落就相似; 不同方位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由宿主本身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决定;这可能是小兽和革螨之间协同进化在生态学上的一个佐证。但通过使用革螨的生态位宽度分析,革螨的宿主特异性很低,这又可能暗示着小兽和革螨之间有协同进化,但协同进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种类丰富(计440种)。其分布具有三种生态类型:河口种、海水种和近岸广盐种。平均总生物量为56.17克/米~2,平均栖息密度为358个/米~2。底栖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河口区底栖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趋势是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多;局部区域的水动力特点以及不同的沉积物类型也影响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四川黄龙沟草本植物群落在所调查样方中(N=662)共出现维管植物124种,分属于37科91属,有54个中国特有种:其中兰科植物多达21属33种,中国特有种有12个,新种一个。如此众多的地生兰科植物聚集在面积不到1公里的沟内,而且部分兰科植物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草本群落,这在中国地生兰的分布区域中是不多见的。大多数物种,包括兰科植物在内,出现的频率都较小,并且分布不均匀。黄龙沟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两种生境中,即钙化滩流地和森林中。在这两种生境中微环境条件以及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的差异都很大。钙化滩流地的兰科植物种类数目和每个样方中包含的兰科植物种类数目都比森林生境中的高。钙化滩流地中发现有30种兰科植物,最为常见的是无苞杓兰、黄花杓兰、西藏杓兰、广布小碟兰、二叶根茎兰和少花鹤顶兰。森林生境中有21种兰科植物分布,其中筒距兰和斑叶兰出现最多,光照强度可能对兰科植物的分布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钙化滩流地中的溪流对建立和维持兰科植物生存所必须的稳定环境条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随意改变水流的方向或减少水流的流量,将给某些兰科植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附生地衣是森林附生植物的重要类群之一, 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利用树干取样法调查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群落栎类萌生林、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和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人工林中525株不同种类和径级树木距地面 0–2.0 m处附生地衣的组成和分布, 并收集了各个群落地面上凋落的地衣, 分析了林冠层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中附生地衣物种比较丰富。共收集到附生地衣61种, 分属17科29属, 其中原生林、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花椒人工林分别有51、53、46和23种。在树干距地面 0–2.0 m位置, 各群落中的附生地衣组成明显不同;但在林冠层中, 各群落内的附生地衣基本相似。原生林中附生地衣种类较多, 但分布不均匀。树干附生地衣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栎类萌生林最高, 分别为2.71和0.89;花椒林和滇山杨林次之, 分别为2.43–2.45和0.88–0.89;原生林最低, 为1.25和0.67。树干方位、宿主种类和宿主径级等都对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附生地衣更多地出现于树干南向方位, 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的附生地衣最为丰富, 胸径5.0–25.0 cm的树木上附生地衣较多。哀牢山山地森林群落中丰富的附生地衣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在维系本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丽琴  郭宪国  吴滇  王乔花 《昆虫学报》2009,52(12):1328-1337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 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 (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 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 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 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 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 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 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 chevrieri、社鼠N. 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革螨群落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革螨群落的相似程度与相应小兽的亲缘关系及所处生态环境的相似性是基本一致的, 分类地位和生境选择相似的小兽, 它们的革螨群落也被聚为一类。革螨物种数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呈现两个峰值, 最大峰值出现在25°~26°N之间;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呈单峰分布格局, 峰值在海拔2 000~2 500 m之间。革螨和小兽的多样性沿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也均表现出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 峰值分别出现在北纬25°~27°N和海拔2 000~2 500 m之间。结果提示云南革螨群落种类丰富, 多样性高。云南革螨物种数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可能直接受到古北和东洋两区系边缘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洁琼  宋晓阳  曹敏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403-3412
林下树种幼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树种幼苗的海拔分布格局以及森林群落林下幼苗对季节性气候的响应,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哀牢山(亚热带)和玉龙雪山(亚高山)两个地区的林下树种幼苗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两个山体的树种幼苗物种丰富度均先增加后下降,优势种也呈现明显的变化;雨季末期的幼苗物种丰富度明显大于旱季末期,其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物种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海拔带树种幼苗优势种也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云南省9个县(市)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境内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吸虱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物种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表示,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方法。所捕获的2745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啮齿目、食虫目、攀目、兔形目和食肉目5个目中的10科、25属、41种。从各种小兽宿主体表共采集到吸虱昆虫1816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科、6属、22种,其种类明显少于宿主种类。几乎每种小兽宿主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但吸虱种类数很少(1-4种)。动物分类上接近的宿主,其体表的优势吸虱种类基本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吸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很低,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研究同时提示,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之间可能存在高度一致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红壤水体五湖水库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与底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共计46种,平均密度883个/米2,平均生物量1.6386克/米2,其数量在不同底质类型中的分布形式为:淤泥>粘泥>硬泥。底质类型及其变化是影响五湖水库底栖动物数量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舟山近岸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其数量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 年11 月(秋季)、2016 年5 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源资料, 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样品, 经分析共鉴定出鱼类种类81 种, 隶属于12 目39 科63 属; 春季和秋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0.36 kg·km-2 和98.01 kg·km-2, 尾数密度分别为26.29×103 ind·km-2和33.30 ind·km-2; 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同规律, 都是东部外侧海域高于122.3°E 以西海域; 不同季节优势种种类不同, 春季的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 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 均为小型低值鱼类; 鱼类春季和秋季总种类数变化较为稳定, 但种类数的季节变化较大, 春季以沿岸浅海附近种类较多, 秋季以调查海域东北部较多; 水深对鱼类资源密度及种类数分布影响明显; ABC 曲线显示, 舟山近岸海域的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舟山渔场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武斌  魏玉莲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237-3242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针叶树种,天然落叶松倒木上生长有种类繁多的多孔菌,它们能够分解倒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针对我国5种主要落叶松树种上的多孔菌种类,综合分析了该类群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树种上的多孔菌种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落叶松上共有多孔菌107种,分属11科43属,其中褐腐真菌种类49种,占到总数的45.4%,是中国已报道褐腐真菌种类的50%.91.7%的多孔菌生长在刚开始腐烂的倒木上.兴安落叶松上的多孔菌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均比其他4种落叶松多.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以及新疆落叶松和西藏落叶松上的多孔菌种群相似度高,这与其林分的天然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