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干扰后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受2008年冰灾破坏的广东始兴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连续3年(2008-2010年)对林冠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8到2010年,林冠开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以及林冠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均在逐渐减小,且后两年较为接近;(2)受灾当年冠层结构由随机因素造成,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纯块金模型,后两年冠层结构则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球状模型;(3)受灾当年冠层结构不存在空间自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自相关越来越强.说明冰灾后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恢复到灾前水平,体现出天然的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基于粤北始兴县罗坝保护区内2个2500m^2样地的群落分层频度调查数据,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天然常绿林群落中的12个优势树种(栲树、马尾松、茶木、枫香、罗浮柿、杨梅、鹿角栲、黄瑞木、甜锥、山杜英、牛耳枫及鸭公树)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耐荫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阳性树种(如马尾松等)同表现为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其中马尾松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与这两个种在群落演替中的衰退地位相一致,各优势树种,无论是耐荫种类抑或是阳性种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现有环境适应的相似性。群落1中相似性比例在0.5以上的占54.5%;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群落1中重叠值大于0.2的占51.5%。结合经典的森林群落分层频度分析,则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更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把群落分层作为资源位,考虑不同的个体多度的分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树种对生境的要求情况,不同的群落由于其中树种组成结构不同,使树种生态位宽度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  相似文献   
3.
广西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苏志尧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4,14(1):3-10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木文对广西种子植物区系1.150个属作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不起重要作用;而在广义的热带成分中,纯热带属并不多.许多属都有强烈的亚热带性质,大量分布于广西的亚热带山地。据此.作者提出.从这些成分在广西的植被和植物区系中出现的情况来看,它们应是一个整体,很可能就是在当地起源的,是华夏植物区系的后裔。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白云山、帽峰山、莲塘风水林作为广州市区、城郊和郊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代表,分析其植物区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帽峰山常绿阍叶林群落种类最丰富,维管束植物有87科155属21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禾亚科、芸香科、紫金牛科、壳斗科;白云山维管束植物有72科121属168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桑科、禾亚科、大戟科、冬青科;而莲塘风水林森林群落有55科88属10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大戟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三个群落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分布属,群落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但具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其中白云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3属;帽峰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4属,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1属;而莲塘风水林则没有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不同程度的保护条件下(试验区中的群落Ⅰ、缓冲区中的群落Ⅱ、核心区中的群落Ⅲ)3种群落类型的组成和立木结构.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区系成分相似,都是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东哑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为主.群落Ⅰ的优势度在3种群落中最为明显.经F检验表明3种群落的丰富度和立木胸径都有极显著差异(P<0.001).受保护程度最低的群落Ⅰ的丰富度和平均胸径都最小,中等保护程度的群落Ⅱ的平均立木胸径和受保护程度最高的群落Ⅲ在丰富度和区系成分上表现出优势.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群落的丰富度、结构和区系成分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但并非保护程度越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必须考虑到该地区的可持续性,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控制好人为干扰的程度,以维持林分群落较高的丰富度和高大的乔木,禁止对森林造成破坏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种群个体和生物量空间点格局进行可视化解析。结果表明:1)米槠和木荷种群的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种群中有大量幼年个体,属增长型种群。2)米槠和木荷种群在0—5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说明生境异质性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米槠种群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强,木荷种群在0—29.5 m尺度上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后开始减小。3)米槠和木荷种群生物量分布格局与个体分布格局并不耦合,米槠生物量在个体间主要呈负相关,说明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资源竞争。木荷个体间生物量分布相互独立,竞争不明显,显示出作为亚热带先锋树种的木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个体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分布模式均有利于实现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7.
南方冰灾干扰后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地被植物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余端  王楚彪  苏志尧 《生态学报》2015,35(13):4500-4507
按生长型划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阔叶林地被植物,研究自然干扰后连续3a(2008—2010年)不同生长型地被植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干扰后地被植物优势种的变化不大;草本植物约占优势种的60%,藤本植物约占20%—30%,灌木约占10%—20%。(2)2008年各生长型地被植物的在样方中个体数分布较其它年份都更为分散且更多;2009和2010年各生长型地被植物的个体数分布模式更为相似,尤其是灌木。2008—2010年草本植物丰富度逐年增加;藤本植物逐年减少;灌木2009年最多,2008年次之,2010年最少。(3)多响应置换过程的结果显示各生长型地被植物3a间的组成和分布有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各年度的两两比较看,各生长型地被植物组成和分布的年际差异显著程度逐渐降低:其中以草本植物的年间差异最大、年间变化的指示种最多;藤本植物居中;灌木的年间差异最小、年间变化指示种也最少。指示种分析与指示种在不同组分年份中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能筛选出指示作用更强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8.
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粤北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红栲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计有54科,87属132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壳斗科Fa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等。区系成分观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车八岭小红栲群落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滤地。该区  相似文献   
9.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分布的地形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形因子对林下植物分布的影响。该区3个海拔高度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组成丰富,但个体多度在样方中的分布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在9000m^2的样地中设置的450个4m^2小样方,共记录到林下维管植物255种,隶属于95科、181属,总的物种个体多度为18203株。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表明,坡向和海拔(p〈0.0001)及坡度(p〈0.05)这3个地形因子对林下植被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海拔〉坡向〉坡度。指示种分析(ISA)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地形条件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50)的指示种。本项研究表明林下植物的空间分布会同时受到多个地形因子的影响,因此需综合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全面考虑;同时,MRPP结合ISA对于揭示群落植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作用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恢复以及造林引种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密度、径级和株高结构。结果显示:(1)两种森林的S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1,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科却较相似;其中,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中所占比例较高;(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1 cm≤DBH〈2.5 cm)和幼树(2.5 cm≤DBH〈12.5 cm)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但两种森林的小树(12.5 cm≤DBH〈25 cm)和大树(DBH≥25 cm)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树的平均胸径则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树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苗的平均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幼树的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密度、胸径和高度结构差异较大,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