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Huan分布与栖息地内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到2000年间,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Huan(Nipponia nippon)活动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对共空间位置的统计分析,发现朱Huan显著倾向于在村庄附近栖息。朱Huan的活动区与湿地的分布密切相关,而村庄都分布在湿地附近。朱Huan与人类保护一定的预警距离,同时也对农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分析了朱Huan二十年来的繁殖成功率,发现它与巢址到农户的距离无关。而且,朱Huan营巢的海拔逐年降低,其主要活动区正向人口更密的低海拔农村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朱Huan对以人类为主导的山村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 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 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 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 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本文从监测规范和监测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o41′49″–42o25′18″N,127o42′55″–128o16′48″E)位于吉林省东部,面积为196,465 ha,设立于1960年,并于198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植被垂直带明显,包括针阔混交林(1,100 m以下)、暗针叶林(1,100–1,800 m)、亚高山岳桦(Betula ermanii)林(1,800–2,000 m)和高山苔原(2,000–2,700m)等4个植被带,其中阔叶红松林为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代力民等,2004)。长白山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被子植物98科454属1,190种,兽类  相似文献   
4.
一百余年前,人类就开始了相对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规范。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调查。但是,当前我国的野外调查规范还不够细致,调查者在调查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调查数据不规范、不可靠,很多重要信息缺失。突出问题有:样线信息不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没有自动记录的详细样线信息(如每秒记录一次的连续点位信息,含经纬度和时间);动物位点信息缺乏可信度指标(如距观测者的距离);调查时间不合理;调查地点的空间取样不均衡;记录的标准化不够(如每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长不确定)等等。对此,我们参考国际通用的调查规范,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要点,以便提高野外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我们提倡野外记录的无纸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和模型工具提高野外记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提议建立固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体系,以便消除每年调查时空间取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量化野生动物的时间动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快速准确地鉴定两性同型鸟类个体性别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8年春季迁徙期在崇明东滩停歇的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红腹滨鹬(C.canutus)、红颈滨鹬(C.ruficollis)、尖尾滨鹬(C.acuminata)及翘嘴鹬(Xenus cinereus)5种两性同型的鹬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个体的形态特征(体重、翅长、喙长、头喙长及跗跖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性别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尖尾滨鹬雄性各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雌性,其他4种鹬类则相反。5种鹬类形态特征的性别差异指数在0.5%~25.3%之间,重叠度在29.4%~98.6%之间。5种鹬类判别分析判定性别的准确率在(0.69±0.06)~(0.96±0.01)之间,其中,尖尾滨鹬判别准确率(0.96)最高,翘嘴鹬判别准确率(0.69)最低。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程度影响性别的判别准确率。另外,两性性比对性别判别的准确率也有影响:性比偏雄性鸟类的雄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雌性,而性比偏雌性鸟类的雌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雄性。采用判别分析估测的性比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相似,表明判别分析在判定种群的性比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朱( Nipponia nippon) 栖息地洋县的地形、植被、水域和人为干扰的地理特征,根据朱 的喜好将这4 种景观因子对朱 的适宜度进行量化,并把这4 个图层叠加,得到栖息地对朱 的综合适宜度。对比朱 的实际分布,发现朱 集中分布在适宜度较高的区域内,由此证明这4 种景观因子对朱 的重要性。另外,在部分高适宜度区域内从未发现朱 ,所以可能有其它因素影响朱 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朱鹮分布与栖息地内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到 2 0 0 0年间 ,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 (Nipponianippon)活动区 (面积约10 0 0平方公里 )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 ,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 ,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 ,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对其空间位置的统计分析 ,发现朱显著倾向于在村庄附近栖息。朱的活动区与湿地的分布密切相关 ,而村庄都分布在湿地附近。朱与人类保持一定的预警距离 ,同时也对农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分析了朱二十年来的繁殖成功率 ,发现它与巢址到农户的距离无关。而且 ,朱营巢的海拔逐年降低 ,其主要活动区正向人口更密的低海拔农村转移。因此 ,我们认为朱对以人类为主导的山村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研究朱鹮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鹮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鹮影响较小。然而,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多种生境因素对朱鹮巢址选择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所必须注意的对照样方选择和参数的独立性问题,并提出了对朱鹮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佛坪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欣海  雍严格 《动物学报》1997,43(3):285-293
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借助旋涡模型,对佛坪大熊猫在未来100年的种动态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长期存活状况以及它在环境波动、迁移扩散状太民的变化、杠息地变化和不同灾变条件下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佛坪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100年内大体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建立了一个新方法,通过模拟个体运动并匹配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来估计动物的种群密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每公顷一台的密度布设红外相机,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在2011年和2012年冬季分别监测41d和40d。然后,设计模型模拟不同密度下啮齿类物种的运动过程,同时记录它们在25hm2的区域内被25台相机拍摄的次数。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来匹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估计啮齿类物种在样地内的密度及其置信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填补对不可个体识别物种密度估计方法的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