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顺序GISH-FISH 技术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96276-2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位于1对小麦染色体的端部。进而用重复序列探针pSc119进行第2次荧光原位杂交,证明H96276-2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片段位于小麦2B染色体的短臂上。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_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cM和4.1cM。  相似文献   
3.
By using DNA-specific fluorescent dye and a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y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differentiating initiation during pretreatment and em-bryogenesis during culture in freshly-isolated microspores of barley, and the difference in main developmental pathway between freshly-isolated and cold-treated microspor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 i ) freshly-isolated microspores started the initiation within 12 h of mannitol pretreatment, whose main cy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that: cell vol-ume was obviously extended; the volume of nuclei and nucleoli were also greatly increased; nucleoli were extremely clear and highly condensed; N/C ratio was very high; ( ii ) all the pretreatment methods led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mi-crospores, thus triggering the embryogenic process; ( iii ) pretreatment methods influenced the main developmental pathway of microspores by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the first mitosis. The cold-treated microspor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70年开始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药培养的研究,于1971年4月首次诱导小麦花粉植株成功。 1.从冬性小麦组合“咸农5675×吉利“F_1与春性小麦组合“京红5号×小偃759”F_1的花粉H_1~(1))与H_2~(1))植株,在形态上分别得到7种和15种类型,说明其分离范围相当广泛,反映了双亲的遗传因子在F_1花粉中多种多样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郭向荣  景建康  胡含 《遗传学报》1997,24(6):507-512
以微搅拌法建立了小孢子直接游离的预处理和培养程序。在大田生长的4个对培养反应不同的大麦基因型上,以新鲜幼穗游离小孢子进行直接培养,均成功地诱导了胚状体并获得再生绿色植株。小孢子的发育进程说明,直接游离的小泡子在预处理过程中的发育要慢于在花药中预处理的小孢子,而且其培养效率也较低。直接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密度以0.8~1.0×105/ml较理想,至少应不低于6×104/ml.8%-10%的糖浓度可明显提高小孢子分裂频率和胚状体诱导频率。实验结果也表明两种培养基FHG和MN6无明显差异,均适宜于直接游离的小孢子培养,并对游离小孢子直接培养在理论和应用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滨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条抗条锈病的小滨麦品系93784。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93784是小麦与滨麦的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的滨麦染色体片段位于一对小麦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利用该易位系构建了F2分离群体,进行F2单株成株期抗条锈鉴定,抗性分析证明,小滨麦93784中的抗条锈病基因是单基因控制的,位于滨麦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上,命名为YrLm。进一步采用24对TaqⅠ(T1-T4)/PstⅠd(P1-P6)引物组合对抗感亲本及F2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筛选出一个与抗条锈病基因YrLm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克隆和测序,该标记片段长度为205bp,定名为P1T3205。  相似文献   
7.
8.
9.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 cM和4.1cM.  相似文献   
10.
大麦直接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脱分化启动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NA特异荧光染料,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对直接游离的大麦小孢子,在预处理过程中的脱分化启动,以及培养过程中的胚胎发生进行了较详尽的细胞学特征的观察,并在主要发育途径上与低温预处理后的小孢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小孢子的脱分化启动在预处理的12h内就已开始.完成脱分化启动的小孢子在细胞学上的主要特征为: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与核仁体积也显著增加,核仁极其明显,且高度浓缩,核/质比例高.(2)不同的预处理方法,都是促使离体小孢子完成脱分化启动,从而激发胚胎发生过程.(3)预处理方法可通过改变离体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的方式,而形成不同的主要发育途径.经低温预处理以形成A途径为主,直接游离以形成B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