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中其进展是较缓慢的。除 Lorz.H 在1985年报导获得转基因愈伤组织外,迄今未见有更多的报导.我们在1989—1991年先后将抗除草剂 Basta 的 Bar 基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转入小麦悬浮细胞系徐州211和(中3×科冬58)F_1的原生质体中,获得转基因的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并从(中3×科冬58)F_1的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中得到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阐明了图书馆在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优势作用,提出了利用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6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可预示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0~2011年相继推荐其为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并采用Hb A1c≥6.5%作为临床诊断切点.中国关于Hb A1c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国家化的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质量与国际标准法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种群之间的差异性,国际标准所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切点,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为此,本文综述了:a.Hb A1c的测定标准法,简介了国际及国家标准法的发展建立,以及两类标准方法的相互关系;b.Hb A1c的临床检测,概述了亲和层析法、免疫法及酶法在其测定中的应用;c.Hb A1c的即时检测,介绍了数种商业化即时检测仪的信息.旨在为促进国内Hb A1c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家用化Hb A1c检测仪的设计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共性与区别,指出传统图书馆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数字图书馆应与传统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赖氨酸作为动物和人类营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饲料添加剂、食品、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国是赖氨酸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然而中国自有赖氨酸工业菌种水平较低,知识产权布局薄弱,而国外大公司通过长期投入育种工作建立了有竞争性的菌种及其全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菌种设计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可能实现我国自有菌种的快速革新,为国内赖氨酸行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的机遇。主要介绍了赖氨酸工业当前的市场、技术和知识产权现状,以及赖氨酸工业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近年来眼球摘除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防治相关危险因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在2008~2011年我科住院90例眼球摘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在总住院患者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比例逐年上升。2、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职业构成均以农民为主,但其患病率逐年下降。3、绝对期青光眼患者是苏州地区眼球摘除的主要病因。结论: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手术率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率逐年上升、绝对期青光眼是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生物发酵是以微生物菌种为生物催化剂,以淀粉糖、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各种食品、化学品、燃料、材料等物质的生产过程,具有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等特征。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发酵产业,尤其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发酵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80%。发展生物发酵产业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和生物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工业菌种是生物发酵产业的核心,直接影响原料路线、产品种类和生产成本。创新发酵工业菌种,提升其原料转化利用效率,提高产物生产水平,拓展产品种类,是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研究者对微生物底盘细胞生理代谢机制的理解,加速了基因编辑等菌种设计创制使能技术的发展,为发酵工业菌种改造提升提供了新动能。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宗氨基酸、B族维生素、柠檬酸、燃料乙醇等发酵产业,从其工业微生物底盘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角度,综述发酵工业菌种改造提升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将对工业菌种迭代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