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SJAMP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JAMP对Hela细胞内突变型P53、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表达的影响.结果:SJAMP在体外抑制Hela细胞生长呈时效和量效关系;与对照组比,各SJAMP浓度组均能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53、p21蛋白的表达:降低p53蛋白的表达(p<0.05),刺激p2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JAMP可能通过调整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而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起到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牛眼小梁细胞(bovine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BTMC)是否表达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在BTMC上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BTMC可见AQP-1蛋白表达,其灰度值为:167.94±1.18;阴性对照为:195.64±1.62,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TMC表达AQP-1,这有助于在体外条件下研究房水流出阻力、并探讨青光眼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光合细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亚硒酸钠还原效率较高的菌株S3,其亚硒酸钠还原产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EDX(Electron-Dispersive X-ray)分析确定为红色单质硒。菌株S3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光合色素扫描结果与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的特征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402051)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固氮红细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根据上述结果将菌株S3鉴定为固氮红细菌。初步研究了该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特性,首次报道固氮红细菌具有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能力,为今后利用微生物方法治理环境中硒污染、利用微生物方法获得活性红色单质硒以及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RT-PCR技术,从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R中扩增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l(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1,TRAP1)基因的cDNA.选择Nde I和Xho I分别作为上下游引物的酶切位点,将TRAP1基因克隆到带有6×His标签的pET-28a(+)的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中,涂布于含卡那霉素的LB琼脂培养基上,经双酶切鉴定后的阳性克隆送去测序.测序成功的重组质粒pET28a(+)-TRAP1转化大肠杆茵BL21 (DE3)中,在IPTG的诱导下,成功表达重组蛋白TRAP1.通过改变诱导温度、诱导时机、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找出最佳表达条件,使重组蛋白TRAP1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在39℃条件下,0D600达到0.8时,经终浓度为0.1 mmol/L的IPTG诱导6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该研究为纯化出TRAP1蛋白,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蛇床子提取物对几种储粮害虫的驱避和触杀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4种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3种储粮害虫的驱避作用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蛇床子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3种试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触杀作用,60 h的平均驱避等级最高达到Ⅴ级,对3种试虫的触杀死亡率最高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生境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数据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坡向、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和水源,X2适合度检验各生境变量内部不同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影响该区大熊猫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首先是以坡向和坡度为代表的地形因素,其次为以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为代表的食物和隐蔽因素,水源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蓝藻抗病毒蛋白-N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CVN)具有强效抗HIV及其他包膜病毒活性,该蛋白序列特殊,难以重组制备,在大肠杆菌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CVN原始核苷酸序列进行优化,通过多次PCR合成SUMO-CVN的全长DNA序列,构建pET3c-SUMO-CVN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通过对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的优化,发现以0.5mmol/LIPTG在20℃诱导24h可获得最高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SUMO-CVN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8%;经特异性的SUMO蛋白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及两步Ni-NTA凝胶亲和层析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CVN蛋白。ELISA结果表明,重组蛋白CVN与gp120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表明,重组蛋白CVN在纳摩尔浓度具有很好的抗HSV-1和HIV-1/ⅢB活性;这为开发基于CVN的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hSCGF-α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 的作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α (Recombinant human Stem Cell Growth Factor-α,rhSCGF-α)。针对SCGF基因的高GC含量,采用PCR两步法获得hSCGF-α基因,插入pET-28a(+) 载体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CGF-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获得表达菌株。低温20 ℃诱导24 h,目标重组蛋白人干细胞生长因子-α以可溶性表达为主。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目标重组蛋白,电泳谱带扫描分析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以巨噬细胞/粒细胞(Granulocyte/macrophage,GM)集落形成实验鉴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并协同重组人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M-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 研究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rhSCGF-α具有生物学活性;hSCGF-α及rhGM-CSF对hUCMSCs均有刺激增殖活性,但协同作用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