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21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膜蛋白对宿主细胞mRNA前体(pre-mRNA)3"非翻译区(UTR)加工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利用瞬时转染在细胞内过表达SARS-CoV-2膜蛋白;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系统性描绘宿主细胞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事件;Metascape数据库对发生显著APA变化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RT-qPCR验证靶基因3"UTR长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RS-CoV-2膜蛋白外源表达后宿主细胞内共813个基因发生显著APA变化。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APA基因广泛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应激等生物过程,涉及病毒感染和蛋白质加工等。从中进一步筛选出AKT1基因,在IGV软件中显示3"UTR延长;RT-qPCR验证AKT1基因的3"UTR长度变化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SARS-CoV-2膜蛋白潜在影响宿主pre-mRNA的3"UTR加工,其中参与多种病毒性生物过程的AKT1基因 3"UTR延长,且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在细胞内被激活。  相似文献   
2.
On blocking rules for the bootstrap with dependent dat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 address the issue of optimal block choice in applicationsof the block bootstrap to dependent data. It is shown that optimalblock size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context, being equal ton1/3, n1/4 and n1/5 in the cases of variance or bias estimation,estimation of a onesided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estimationof a two-sided distribution function, respectively. A clearintuitive expla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given, togetherwith outlines of theoretical arguments in specific cases. Itis shown that these orders of magnitude of block sizes can beused to produce a simple, practical rule for selecting blocksize empirically. That technique is explored numerically.  相似文献   
3.
4.
张晶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0,42(6):540-546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感觉冲动不仅都可以投射至 NTS,而且这两种传入冲动在 NTS 还存在着会聚现象。一种传入神经的阈下刺激(背景刺激)可以削弱另一传入神经的血压效应,一种传入神经的(背景刺激)可以抑制另一种神经元引起的 NTS 神经元电活动。本文对这两种传入冲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能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6.
草莓毛管蚜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态及组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cha.  GA 曾仁光 《昆虫学报》1992,35(3):290-293
本文通过对草莓毛管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Cockerell)性外激素腺体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对腺体的外形、大小、位置、数目作了描述;通过对腺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电镜观察,揭示了该虫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成期、释放性外激素期和衰老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Dinoflagellate is one of the primitive eukaryotes,whosenucleus may represent one of the transition stages fromprokaryotic nucleoid to typical eukaryotic nucleus.Usingselective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embeddment-free sectionand whole mount electron microscopy,a delicate nuclearmatrix filament network was shown,for the first time,indinoflagellate Crypthecodinium cohnii nucleus.Chromosomeresidues are connected with nuclear matrix filaments to forma complete network spreading over the nucleus.Moreover,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noflagellate chromosome retainsa protein scaffold after the depletion of DNA and solubleproteins.This scaffold preserves th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f the chromosome.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r matrix and chromo- some scaffold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cidic proteins.Our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framework similar to the nuclearmatrix and chromosome scaffold in mammalian cells appearsin this primitive eukaryote,suggesting that these structuresmay have been originated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eukaryoteevolution.  相似文献   
8.
小脑皮层在兔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伯仪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1,43(2):103-112
以音调结合气流刺激兔角膜的训练建立瞬膜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率刚达90%,连续出现三组的学习初始阶段,电解损毁小脑半球第六小叶皮层使 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和瞬膜条件反射消除,但不影响“非条件”反射,而在经一周巩固训练的动物,损毁小脑皮层上述区域不发生影响。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在学习初期和记忆巩固时期也有所不同。在学习后期,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减低,和在学习初期与损毁小脑皮层后的频率变化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以小脑皮层为主导,对瞬膜条件反射的产生和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具有调制作用。随着记忆巩固过程,D-I 核脱离皮层的控制而发展成为这一学习模式的记忆痕迹基础部位。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汤健 《生理学报》1991,43(1):98-101
应用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可观察到内皮素(ET)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 Wistar 大鼠的肠系膜微血管有收缩作用,血液流速减慢,甚至产生微循环障碍,这个作用相当持久,并呈剂量依赖关系。ET 的这个作用远高于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结果提示,ET 作为强烈的微血管收缩剂,在微循环紊乱疾病的发病学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潜蛾科一个新种——黄皮叶潜蛾(鳞翅目:叶潜蛾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潜蛾属Phyllocnistis Zeller已从细蛾科Gracillariidae分立出来,另独立成为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Kloct and Hincks,1972)。根据Imms(1977)记载,该科在全世界约有50多种。我们最近查阅文献,该科已有80多种。但本科在我国记载的种类仅有柑桔叶潜蛾Phyllocnistis cilrella Stainton及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aligna Zeller。它们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