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螟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外激素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关于性外激素腺体的研究,国外已有很多报道,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报道。Klun(1968)报道欧洲玉米螟(Ostriniamubilalis)性外激素腺体在雌蛾腹部最后两节的节间膜上。1975年以来,我们对本地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性外激素进行了分离工作,进而对玉米螟发育时期的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桃蛀螟性外激素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田宇  刘孟英 《昆虫学报》1990,33(2):254-256
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通常是几种化学物质以一定的比例构成的混和物。为了进一步进行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性外激素微量组份的分析,首先要确定性外激素分泌腺体的部位。 一般状态下,桃蛀螟雌蛾的尾部(7—8节间膜、8节、8—9节间膜、9—10节。)缩于第7腹节内;召唤雄蛾时腹背部弯曲,伸出尾尖(Konno等,1980)。Konno等(1982)通过对桃蛀螟雌蛾尾部的提取,鉴定出该虫性外激素主要组份为反-10-十六烯醛(E-10-16:Ald)。由此可见,其分泌腺体大致位于尾郎,但具体位置和形态结构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新成分:化学结构鉴定和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性外激素由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 Z5,E7-12:Ac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Z5,E7-12:Pr)构成。为了确定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系统是否含有其它成分,我们对外激素腺体提取物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通过田间诱蛾试验发现了某些增加诱蛾活性的新成分。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不同诱芯对诱蛾活性及持效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为害梨、桃、李、杏和苹果等的果树大害虫。自从Roelofs等(1969)鉴定其性外激素的主要成份为顺-8-十二碳烯-1-基醋酸酯以来,用合成的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迅速开展。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性外激素诱捕器用作虫情测报;大量诱杀和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oelofs,1975;孟宪佐,1979)。 诱芯,也叫散发器,是释放合成性外激素的载体,其性能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天然橡胶、硅橡胶和聚乙烯塑料等载体以及性外激素的剂量、载体的配比、诱芯的形状等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和持效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外周、中枢和行为三个不同层次,探讨昆虫对性外激素感受的嗅觉过程。通过对大量昆虫的性外激素组分化学结构鉴定,以及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研究,促进了对嗅觉机制的了解。对于嗅觉中枢过程的了解是很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去头处理致使亚洲玉米螟性外激素的含量显著地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注射雄性或雌性玉米螟头部提取物或合成PBAN(激活外激素生物合成神经肽)可使外激素的含量得以恢复。因此可知玉米螟外激素的产生系受一种类PBAN因子控制。玉米螟性外激素生物合成路线由棕榈酸的生物合成开始,然后经14位脱饱和化,碳链缩短,还原和乙酰化形成外激素顺和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为了阐明受PBAN控制的生物合成步骤,研究了不同的标记前体掺入外激素及其中间体的情况。根据结果推论,PBAN主要通过调节由乙酸酯到棕榈酸的生物合成步骤来控制外激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7.
PBAN及其对昆虫性外激素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丛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1,38(5):326-330
本文综述了性外激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PBAN)及其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产生的调控 ,包括PBAN的结构、产生、转运、作用方式及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性外激素合成的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Hodgson)包皮腺成对位于下腹部的皮下,腺体开口于尿道口外包皮内的两侧。腺体形态,雌雄各异。雌性呈豆瓣形;雄性呈瓜籽形。体长150毫米以上的成年鼠,其包皮腺的长和宽约18和9毫米。包皮腺是动物的一个外激素释放源,对于种群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Christiansen & Dving 1975)。关于它的性引诱作用见诸于Bronson & Caroom(1971)、刘炳谦、刘素霞(1979)等。但在自然情况下包皮腺分泌及其引诱作用尚少报道。本文通过野外试验,初步研究了黄毛鼠包皮腺的分泌及引诱力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此特性的可能性。无疑,这对进一步研究外激素对种群调节作用以及鼠害防治方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EAG技术研究棉铃虫对性外激素和植物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供试的气味物质有棉铃虫性外激素的二种主要组分和36种与棉铃虫寄主植物有关的植物气味物质。试验结果表明:1)只有棉铃虫雄蛾对性外激素组分产生反应,二种性外激素的组分中,Z-11-16:AL能引起较强的EAG反应。2)对植物气味物质,雌雄棉铃虫之间的嗅觉反应没有明显的差异。棉铃虫对性外激素和植物气味组分的嗅觉感受过程是一个有选择性的感受过程: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能引起不同的EAG反应。只有棉铃虫雄蛾才对性外激素组分起反应,在二种性外激素组分中:主要组分:Z-11-16:AL引起的EAG反应最高,高于大多数植物气味物质。次要组分Z-9-16:AL引起的EAG反应很弱。雌、雄棉铃虫对植物气味组分的嗅觉反应的选择性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对苯甲醛和绿叶气味物质的反应最高。单萜类中的萜烯衍生物(萜类醇、醛、酯等)的触角电位反应次之。棉铃虫对大多数的供试化合物的EAG反应都很小。最后,作者讨论了性外激素和植物气味物质对棉铃虫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激素Pheromone这个名词,是由Karlson et Luscher于1959年首先创议采用的,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挥发性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它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能影响它们的行为(或发育),故有人又称之为信息素。现在已经发现的昆虫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及告警外激素等等。目前应用前途较大,研究最多的是性外激素,所以本文只着重简介昆虫的性外激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性信息素释放系统)位置、 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及雄蛾触角感受器(性信息素接收系统)的种类、 形态、 分布及功能,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和雄蛾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尖末端第8~9节节间膜上的背面中央区域, 腺体表面分布着许多饱满的锥状突起, 2日龄处女雌蛾腺体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 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 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 并与内表皮连接, 内表皮上含有多层几丁质, 胞质中含有脂质粒、 大量空泡、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雄蛾触角鞭节上有5种感受器, 为毛形感器、 刺形感器、 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和曲毛形感器, 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曲毛形感器最少。柄节和梗节被大量鳞片覆盖, 未观察到感器。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性信息素的提取、 鉴定及成虫生殖交配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istology and a male wing fanning bioassay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locate the 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 of the female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When exposed to female sex pheromone, adult males exhibit a strong wing fanning behaviour prior to take off. We found that adult males showed positive response to calling females and to tissue extract from both dorsal and ventral portions of the intersegmental membrane between 8th and 9th-abdominal segments. A typical male response usually starts with elevation of antennae, movement of hea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alking, wing fanning and onset of search flight. Histolog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sex pheromone glands are located on the dorsal and ventral aspects of the intersegmental membrane. The glands appear as two highly convoluted integumentary areas with hypertrophied glandular epidermal cells.  相似文献   

13.
The morphology of a 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 found in the abdomen of Drosophila grimshawi males was studi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gland, consisting of two intra-anal lobes, contains cells that resemble those of other insect pheromone glands. However, in contrast to many other insect pheromone glands that release pheromone through the cuticle, cells of the intra-anal lobes secrete into a canaliculi-duct system that empties into the anal region. The liquid secretory product flows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intra-anal lobes and is brushed onto the substrate by fingerlike projections on the lobes' surfaces.  相似文献   

14.
红尾白螟和二点螟性外激素分泌腺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a Snellen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可外翻的上皮腺褶,位于第八、九腹节间的节间膜背方.分泌腺细胞柱形,细胞基部与基底膜相连,顶部复盖表皮层.表皮可分二层.细胞核椭圆形.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性外激素分泌腺的位置与结构和红尾白螟的相似.红尾白螟和二点螟的性外激素分泌腺可以作为螟蛾科昆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和释放与求偶行为的发生是一致的,其合成和释放的器官是性信息素腺体。为深入了解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分泌生理,开展了竹织叶野螟求偶行为及其性信息素腺体超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6±2℃、相对湿度80%±10%的室内条件下,观察研究了竹织叶野螟的求偶行为;依据求偶规律研究结果,选取最活跃日龄雌蛾,在暗期求偶高峰时间段,充分挤压其腹部末端,然后于第8节处横向切下,将切下的腹末标本处理后,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性信息素腺体的表面特征及超微结构。【结果】竹织叶野螟雌雄蛾求偶均具一定的程序性,且求偶行为只发生在暗期,暗期前5 h内雌蛾求偶率较低,6 h后求偶率明显升高,并在暗期7-8 h达到求偶高峰;求偶率与雌蛾日龄有密切关系,3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持续时间也最长。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第8-9节节间膜上,是一完整的环状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其分泌腺为一乳白色囊状体,扫描电镜下其腹面囊状体迂回褶皱多,大体分为3个褶皱区,除第1褶皱区外,其余褶皱区表面密布乳突、凹陷沟和刺状物,且刺状物顶端有孔;背面囊状体皱褶少,其表面形态与第2和第3褶皱区相似。【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合成和释放的时辰节律,也为该虫性信息素的准确提取和鉴定、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文静  陈文龙  韦卫 《昆虫知识》2011,48(6):1786-179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雌蛾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探索信息素的合成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位于第8、9/10腹节的节间膜上,由其表皮下方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并几乎覆盖整个节间膜形成一个近乎完整的环状。成熟雌蛾(3日龄)性腺的超微结构照片显示性腺细胞具有发达的微绒毛、质膜内褶、大量的脂滴、细胞间的运输孔道以及细胞桥粒等结构组织。而在未成熟雌蛾(羽化5h内)性腺细胞内,这些结构均明显缺失或发育不完整。  相似文献   

17.
18.
黄昌本  李文谷 《昆虫学报》1992,35(3):279-284
本文采用单个活雌蛾腺体的性信息素气体收集技术,对不同世代及实验室人工饲养的CZ品系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性信息素释放速率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虫源的性信息素释放速率具有明显差异;而棉红铃虫性信息素中两种组分顺,顺-7,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和顺,反-7,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的比例保持在54.8±1.2:45.2±1.2的范围;取食相同的同一代棉红铃虫的雌蛹重与其成虫的性信息素释放速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春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GC-MS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 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 GC-EAD) 测定春尺蠖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 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 GC-MS)鉴定信息素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含有十四个碳原子直链结构的不饱和乙酸酯, 但其双键位置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分析鉴定。该研究结果为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 为其结构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方法】采用正己烷浸提的方法提取杨小舟蛾性成熟处女雌蛾性腺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定位;性腺提取物与4-甲基-1,2,4-三唑啉-3,5-二酮(MTAD)进行微量化学反应,获得衍生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性腺提取物及MTAD衍生物进行质谱特征离子分析。【结果】GC-EAD结果显示,杨小舟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十八碳的不饱和醛;MTAD衍生物的GC-MS结果显示,该活性成分的两个双键分别位于碳链的13和15位。【结论】本研究鉴定出杨小舟蛾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平面结构为13,15-十八碳二烯醛,但双键的立体构型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为杨小舟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信息素的结构确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