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olumnar apple is an important genetic resource for tree form breeding of apple. In this study, 106 individuals of the F1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Spur Fuji' (coco)x 'Telamon'(Coco) were used as plant materials for screening SSR markers linked to gene. By bulked segregating analysis (BSA), eight SSR markers from the tenth linkage group of apple genome were tested. Finally, three of them, COL, CH02a10 and CH03d11, were identified to be SSR markers of Co gene. Link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COL, CH02a10 and CH03d11 to Co locus was 15.3cM, 22.2cM and 3.9 cM, respectively. On the linkage map of these markers, Co gene was located between COL and CH03d11.  相似文献   
32.
牙鲆CA/GT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素选择杂交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CA/GT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通过两轮淘选,共获得526个阳性菌落。测序其中的119个菌落,结果获得133个含有微卫星座位的序列。除了两个复合型微卫星外(1.5%),完美型63个(47.37%),非完美型68个(51.13%)。设计并合成22对微卫星引物,对8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亲本进行遗传背景分析。PCR结果表明,4对引物无扩增带或者扩增带不是目的条带,1对引物表现为单态,其余17对引物均呈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产生5.2个复等位基因,杂合度为0.375~0.846,多态信息含量为0.305~0.823。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大部分微卫星标记能够用于牙鲆群体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33.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相似文献   
34.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几种应用前景较广的分子标记,如基于DNA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可变串联重复数标记(VNRT);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酶切扩增多态性(CAP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DNA(SSR)和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新兴的第3代分子标记,即基于DNA芯片技术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原理、方法步骤与优缺点、应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同时概述了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35.
利用SSR分子标记解析遗传学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被称为遗传学三大规律,是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一般教学中,主要通过对分离世代性状的表型分离特性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是一种基于表型的分析,而利用位于同一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在分离世代的基因型数据及PCR扩增产物带型的分析,可以从核酸水平上比较直观地解释遗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肿瘤晚期难以治愈,这就致使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生物标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当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标记,一套依赖于PSA的诊断系统已经建立。然而标记本身的缺陷限制了系统的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前列腺癌相关生物分子的研究,为发现前列腺癌的生物标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以前列腺癌发生的遗传背景为基础,对目前的检测标记以及检测标记的标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7.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的,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及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BIAcore(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它可以实时跟踪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的整个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信号转导、新药开发、遗传学分析和食品检测等领域,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已选出了多条与靶结合的肽. 然而,即使是体内直接筛选得到的,肽与肿瘤或靶器官的体内结合并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理解噬菌体在体内的循环, 通过MAG3 99mTc标记噬菌体肽库,研究了肽库在体内分布. 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99mTc-噬菌体主要分布在肝和脾中,而心脏、肌肉、脑和胰腺这些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非常低. 99mTc-噬菌体在胃、肠和骨中的累积,随着时间延长在不断升高,其他器官中的吸收则在不断降低. 从5 min到30 min,99mTc-噬菌体在血中清除迅速. 当噬菌体在体内循环足够长的时间后,一些噬菌体颗粒可以穿透血管进入并内化在器官或组织中. 总之,为了筛选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性的肽,应该根据靶器官和筛选部位的不同,在筛选前确定合适的噬菌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39.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40.
芋螺毒素的药用价值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螺毒素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类用于自卫和捕食的小肽神经性毒素。芋螺毒素具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和潜力。近年来,具有高度特异性生物活性的芋螺毒素一直广泛应用于研制特异性诊断试剂以及开发疗效特异的新药之中,并作为分子模型用于相关新药的设计。本文对近年来芋螺毒素药用开发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