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亲本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从鲤中分离出来的32对微卫星DNA标记,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红鲫和野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研究。在筛选出的15对微卫星引物中,随引物不同,各等位基因数为1~8个,大小在100~420bp之间。从3个不同群体内部的遗传相似系数来看,异源四倍体鲫鲤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说明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内部的遗传变异程度最低,已经形成了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群体。从3个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来看,异源四倍体鲫鲤和红鲫遗传相似系数为0.5625,和野鲤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125,说明异源四倍体鲫鲤接受原始母本的遗传物质比原始父本野鲤要多一些。微卫星标记与以前报道的RAPD标记的检测结果是相似的,然而由微卫星标记获得的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RAPD,说明微卫星标记比RAPD标记显示出更高的个体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3.
红鲫近交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应用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建立红鲫近交系.方法红鲫卵子被经紫外线照射的鲤鱼精子激活后,在0~4℃的温度下进行冷休克处理30min,再在常温下静水孵化;以红体色为遗传标记,在连续2代雌核发育子代中选择二倍体红鲫,放置水泥池中常规饲养;用同样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进行保种,随机交配繁殖1~2代供应实验;用常规方法测量形态学指标.结果红鲫卵子激活率在91%以上;实验组2中摄食期仔鱼成活率为15.20%,80%的成鱼为二倍体红鲫,其中有较高比例的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鳞式主要为27(5)/(6)28;鳍式主要为D.i,17~18;A.i,6;V.i,7~8;P.i,15~16;C.24~25;其他外部形态指标与封闭群红鲫近似.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设备要求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并且省时节资,完全能够用于培育鱼类近交系,本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满足育种繁殖的要求;所获得的二倍体红鲫,经同工酶电泳等检测,被证实是纯合的,具备鱼类近交系品系特征;出现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4.
四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消化法从红鲫 (C auratusredvar .)、湘鲫 [F1hybridsofredcruciancarp (♀ )×commoncarp (♂ ) ]、野鲫 (C auratusauratus)和白鲫 (C auratuscuvieri)的肝组织及白鲫的卵巢中提取和纯化线粒体DNA。用 9种内切酶 (EcoRⅠ、HindⅢ、PstⅠ、BglⅡ、BamHⅠ、XhoⅠ、XbaⅠ、SalⅠ和KpnⅠ )进行单酶酶解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检测出PstⅠ、KpnⅠ和BglⅡ 3种酶在品系间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但并未检测出品系内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计算出红鲫、湘鲫、白鲫和野鲫的mtDNA大小分别约为 16 19、 16 0 2、 16 6 0和 16 0 6kb。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共享度 ,计算出 4个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表明存在直接亲缘关系的红鲫与湘鲫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 ,证实了红鲫与子代湘鲫之间mtDNA遵循母系遗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青鱼胚胎发育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LDH同工酶基因在青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序。研究结果表明,LDH-B基因在整过发育过程中部处于活动状态;胚胎发育早期的LDH同工酶谱与成熟卵的酶谱相同;LDH-A_2B_2、-A_3B和-A_4三种同工酶在胚胎发育至出膜前期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湘云鲫繁殖季节的性腺结构观察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在繁殖季节解剖37尾龄和16尾声龄湘云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湘云鲫的性腺结构。在湘鲫的性腺部位有三种类型的结构:(1)清巢型;精巢小叶内分布有精子细胞,精子细胞呈退化现象,没有发现有正常成熟精子。(2)卵巢型,该类型性腺的大部分为体积较小,分化程度较低的呈囊状排列的细胞,在这些小细胞中镶嵌着少量初级卵母细胞和体积较大的退化的卵母细胞。(3)脂肪型;该类型的性腺部位仅有两条脂肪组织,即没有卵巢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鲫鲤杂种F2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F2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头部前端有液泡,没有顶体。研究发现,F2精子头部大小差别明显,最小的精子头径只有1.32μm,而最大的那个“超级精子”头径约18.39μm,但是绝大部分精子头径在1.85-2.15μm。另外,通过透射电镜还发现了双核精子和双尾精子。结果表明,F2精子中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有正常的精子,即单倍体精子;也有异常的精子,包括二倍体精子、四倍体精子甚至更高倍性的精子,还有非整倍体精子。本研究结果为二倍体的精子和二倍体的卵子结合产生四倍体的机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异源四倍体鲫鲤F1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含有鲁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全鱼”基因pCAgcGHc转入异源四倍体鲫鲤,然后使其自交得到转基因异源四倍体鲫鲤F1,对150日龄F1体重和体长进行检测,可明显看见转基因异源四倍体鲫鲤F1的生长优势;取F120尾,提取尾鲤基因组DNA,采用合适的引物,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异源四倍体鲫鲤F1是否含有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结果150日龄F1阳性率达到90%,且有些雄性个体可以挤出少量精液,而普通150日龄异源四倍体鲫鲤无此现象,文章阐明了通过近交筛选转基因异源四倍体鲫鲤种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泽鲫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iety pengze)肾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彭泽鲫染色体组是由150条基本染色体和若干条小的超数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150条基本染色体可分为四组,每组中同源染色体的组数与已知二倍体鲫鱼的同源染色体组数一致。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st)的第三号染色体组的三条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均有非常明显的随体,可作为彭泽鲫是三倍体的细胞遗传学证据。彭泽鲫肾细胞的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红鲫肾细胞DNA相对含量的1.55倍,与染色体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彭泽鲫是一种三倍体鲫鱼,其染色体数目为3n=150 ,核型公式为3n=33m 51sm 33st 33t。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表达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黄颡鱼成体眼、心脏、肾脏、肝脏、肌肉及尾鳍等6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LDH、MDH、SOD、EST)分化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黄颡鱼的同工酶EST、SOD、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无明显的组织差异,并对同工酶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生理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