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01.
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酶促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酶源保存方式、酶促反应时间、底物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S1138为供试菌株,采用酸式茚三酮法测定L-半胱氨酸含量,研究了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酶促反应条件。结果:TS1138菌株中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且Mg2 、Mn2 、Fe2 、Zn2 、Cu2 等5种金属离子对DL-ATC水解酶酶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Cu2 对该酶系的抑制作用很大。结论:确定了TS1138菌株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为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体外微血管培养模型为基础,用鼠尾胶原包埋大鼠动脉环,并将包埋的动脉环转移到种有人肺癌A549细胞单层的培养皿中,用MCDB 131无血清培养液对动脉环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从而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大鼠动脉环于培养后第3天从血管壁长出微血管芽,第6至10天长成微血管丛,两周后新生微血管开始萎缩;没有肿瘤细胞刺激的条件下,大鼠动脉环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人肺癌A549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体外大鼠动脉环肿瘤微血管培养模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合研究肿瘤血管新生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应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4小时缺氧组、12小时缺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中和抗体组、IgG组以及对照组.测定大鼠神经干细胞经缺氧培养后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以及EPO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细胞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4小时缺氧组和IgG组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中和抗体组无明显变化;12小时组克隆形成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缺氧4小时后,EPO蛋白在预处理后即刻出现表迭,4h达高峰,8h仍有部分表达。结论:短时间缺氧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长时间缺氧则作用相反。缺氧对NSCs增殖作用的影响可能是由EPO介导产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卵巢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mRNA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及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昆明小鼠,以及性未成熟昆明小鼠予以PMSG-HCG(Pregnancy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Humane chorionic gonadotrophin,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序贯处理,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卵巢中PRLR mRNA的表达。结果PRLR mR-NA的表达水平随小鼠的不断发育而显著性升高,PRLR在6周龄小鼠卵巢中的表达量是3周龄小鼠的3.86倍(P0.01),11周龄与33周龄小鼠的表达水平分别是3周龄小鼠的19.67倍、19.81倍(P0.01);PMSG处理后12h,PRLR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44倍(P0.05),24h、48h后分别达到5.48倍和7.14倍(P0.01),HCG处理后4h、8h、12h,PRLR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4h、48h后其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64倍和6.04倍。结果 PRLR对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黄体形成与维持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GnRH-A免疫与母兔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动物生殖功能调节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四组,分别在实验Ⅰ组(EG-I)、实验Ⅱ组(EG-II)和实验III(EG-III)组兔的颈背侧注射1.0 mL(100、100和50μg/mL)GnRH-A抗原,实验II组和实验III组于第3周以原剂量加强注射一次,用ELISA法测定血清GnRH抗体效价、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结果注射GnRH-A后10 d实验组兔均出现GnRH抗体,而对照组未检测到;EG-I在第30天达到高峰,而EG-II和EG-III于40~50 d至峰值,但在实验结束时(70 d)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40~70 d时EG-II显著高于EG-I和EG-III。30~50 d时EG-II的LH明显高于EG-I和EG-III及对照组。EG-II和EG-III的FSH浓度在40 d达到峰值,但EG-II高于EG-I、对照组及EG-III,EG-I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兔体内注射GnRH-A可以明显提高GnRH抗体效价,增强LH和FSH的合成与分泌,加强注射效果更明显,且与注射剂量相关,持续时间为40 d左右。  相似文献   
106.
HMG盒蛋白1(HMG box-containing protein 1, HBP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 HBP1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在肿瘤细胞中HBP1常常发生丢失或转位,这表明HBP1是一种抑癌基因. HBP1所调节的靶基因无疑将为HBP1的肿瘤抑制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促细胞增殖基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启动子区域-811 bp至-792 bp发现高亲和力的HBP1反应元件.缺失和突变分析表明,HBP1通过该元件抑制MIF启动子活性.此外,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HBP1在细胞内与该元件结合,并且抑制MIF的转录.功能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重组MIF可部分消除HBP1对大肠癌细胞LOVO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MIF是HBP1的一个靶基因.HBP1通过抑制促细胞增殖基因MI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7.
有假说认为,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如果延长GV期,可促进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因而提高发育潜能。采用山羊半卵泡和卵母细胞共培养,抑制卵母细胞GVBD发生,从而延长GV期。比较了共培养前后和恢复成熟培养后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其目的从亚细胞水平寻找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的证据。研究发现,常规成熟培养:有卵周隙存在,但不贯通,局部区域卵膜与透明带结合紧密;部分皮质区尚有细胞器存在;微绒毛大部分从透明带中撤出,倒伏于质膜表面,数量较多,形态较为粗大;皮层颗粒质膜下部分单层分布,部分散布于皮质区;线粒体均匀散布于卵质中央区。共培养前: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尚未形成,微绒毛没有从透明带中撤出;线粒体等细胞器分布于皮质区,皮层颗粒成簇状分布,皮质区富含细胞器。共培养后:局部形成卵周隙,微绒毛已自透明带中撤出,数量较多,垂直或倒伏于卵膜表面;线粒体以簇状分批开始内移,皮层颗粒已部分单层分布于质膜下,部分皮质区缺乏细胞器。恢复成熟培养后:卵周隙进一步扩大并且贯通,微绒毛数量减少并且绝大多数垂直于卵膜;线粒体在卵质中央区均匀分布,皮层颗粒卵膜下单层分布,大部分皮质区无细胞器存在。利用“两步法”培养得到的卵母细胞与体外常规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相比,更有利于皮层颗粒的质膜下单层分布,卵母细胞卵周隙的形成与贯通,微绒毛数量减少和垂直于卵膜表面,无细胞器皮层区的进一步形成。因此,更有利于卵母细胞胞质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08.
陈月艳 《生物学通报》2006,41(11):31-34
2.3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细胞代谢狭义上的细胞代谢,专指生物体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高效而有序的酶促反应的总称,即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细胞内的物质转变主要是指原生质的合成与分解,细胞内的能量转换主要是指能量转化(或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酶和ATP是细胞代谢必需  相似文献   
109.
GnRH相关肽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细胞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特异性抗GnRH相关肽(GAP)N端11个氨基酸的抗血清和六种垂体前叶激素的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GAP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的定位。结果发现,GAP样免疫反应性物质存在于LH细胞和FSH细胞,而未见于GH、PRL、TSH和ACTH细胞。本文首次证明GAP存在于正常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为GAP调节LH和FSH的分泌提供了形态学证据;也支持GAP的功能序列在其分子的N端,或GAP进一步裂解出N端片段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根际溶无机磷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与鉴定,并对获得的高效溶磷菌株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本研究为通过生物途径改善南方红豆杉磷素供应,促进其生长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具溶磷能力的细菌;采用NBRI-BPB 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溶磷能力较强的溶无机磷细菌;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量其在NBRIP 培养基中经4d 发酵后的可溶性磷含量;通过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测定、Biolog 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并进行了溶磷菌株的室内盆栽实生苗接种试验。【结论】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共分离出4 株高效溶磷细菌,分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和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4株细菌对南方红豆杉苗期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