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假说认为,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如果延长GV期,可促进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因而提高发育潜能。采用山羊半卵泡和卵母细胞共培养,抑制卵母细胞GVBD发生,从而延长GV期。比较了共培养前后和恢复成熟培养后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其目的从亚细胞水平寻找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的证据。研究发现,常规成熟培养:有卵周隙存在,但不贯通,局部区域卵膜与透明带结合紧密;部分皮质区尚有细胞器存在;微绒毛大部分从透明带中撤出,倒伏于质膜表面,数量较多,形态较为粗大;皮层颗粒质膜下部分单层分布,部分散布于皮质区;线粒体均匀散布于卵质中央区。共培养前: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尚未形成,微绒毛没有从透明带中撤出;线粒体等细胞器分布于皮质区,皮层颗粒成簇状分布,皮质区富含细胞器。共培养后:局部形成卵周隙,微绒毛已自透明带中撤出,数量较多,垂直或倒伏于卵膜表面;线粒体以簇状分批开始内移,皮层颗粒已部分单层分布于质膜下,部分皮质区缺乏细胞器。恢复成熟培养后:卵周隙进一步扩大并且贯通,微绒毛数量减少并且绝大多数垂直于卵膜;线粒体在卵质中央区均匀分布,皮层颗粒卵膜下单层分布,大部分皮质区无细胞器存在。利用“两步法”培养得到的卵母细胞与体外常规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相比,更有利于皮层颗粒的质膜下单层分布,卵母细胞卵周隙的形成与贯通,微绒毛数量减少和垂直于卵膜表面,无细胞器皮层区的进一步形成。因此,更有利于卵母细胞胞质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人源性高效价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HCMV-IgC)。方法 用ELISA方法从检验合格的献血员血浆中筛选HCMV-IgC滴度≥1:5000的血浆,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HCMV-IgC。结果 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肌肉注射人血球蛋白检定标准,各项检定均合格,且HCMV-IgC滴度为1:150000。结论成功地制备出高效价HCMV-IgC。  相似文献   
3.
鬼臼类植物产鬼臼毒素内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从桃儿七(Sinopodoph yllum hexandrum)、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和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中分离到92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提取物经TLC、HPLC,结果表明,6株内生真菌能产鬼臼毒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5%。桃儿七、南方山荷叶和川八角莲内生真菌中产鬼臼毒素菌株占各供测菌株的7%,3%和10%。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在中国的新发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靠。大量工作表明,一些真菌和昆虫有望被用来进行薇甘菊的生物控制。本文中报道的薇甘菊天敌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为国内首次发现,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Barnett等1985年编制并由剑桥大学发行的计算机软件《酵母鉴定程序》,以及如何使用该程序在IBM PC DOS操作系统上进行酵母菌的分类鉴定。我们使用该程序对从云南鸡足山和紫金山两地森林土壤中分离到的82株酵母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鉴定到种的有47株,占总株数的57.3%;鉴定到属但未能直接定到种的有21株,占总株数的25.6%;暂未定名的有14株,占总株数的17.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80.00,酵母膏1.25,KH_2PO_3.00,MgSO_4·7H_2O0.05,CaCO_3 10.00,pH6.0。在30℃,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6天。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7.38g/L,对底物的转化率为21.72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80.00,酵母膏1.25,KH2PO4 3.00,MgSO4·7H2O 0.05,CaCO3 10.00,pH6.0。在30℃,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6天。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7.38g/L,对底物的转化率为21.725%。  相似文献   
8.
云南玛咖种子、块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玛咖种子和块根两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初导培养基和增生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玛咖种子或根初导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3/4MS+3 mg.L-16-BA+0.3 mg.L-1NAA+25 g.L-1蔗糖、MS+0.3 mg.L-16-BA+0.3mg.L-1NAA+25 g.L-1蔗糖;其种子和小穗的增生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MS+(0.3~0.5 mg.L-1)6-BA+0.3mg.L-1NAA、MS+0.3 mg.L-16-BA+0.3 mg.L-1NAA;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该研究为玛咖的良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制备人源性高效价人巨细胞病毒 (HCMV)特异免疫球蛋白 (IgG)。采用ELISA从检定合格的血浆中筛选出滴度≥ 1∶5 0 0 0的血浆 ,合并后按低温乙醇法制备HCMV IgG ,再次检定后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 ,按人免疫球蛋白标准检定 ,所制备的HCMV IgG全部合格 ,HCMV IgG滴度为 1∶15 0 0 0 0。临床应用结果表明 ,2批高效价HCMV IgG均可明显降低先天性HCM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16例孕妇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蛇毒血清、蛇毒素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方法 将 193例蛇伤妇女随机分为 2组 ,孕妇组 (治疗组 ) 16例 ,非孕妇组 (对照组 ) 177例。两组均采用抗蛇毒血清、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结合中药治疗 ,对照组配合激素 ,改善微循环及抗过敏药物治疗。防治血清反应措施 ,两组在用药时间和药物选择上均有严格区别。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87.50 % ( 14 /16 )和 89.83% ( 159/177) ;好转率分别为 12 .50 % ( 2 /16 )和 10 .17% ( 18/17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反应率分别为 12 .5% ( 2 /16 )和 1.6 9% ( 3/177)。两组血清反应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 <0 .0 1)。治疗组中新生儿全部存活 ,无溶血性贫血 ,也未发现缺陷和畸形 ,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结论 临床证实 ,国产精制抗蛇毒血清制品纯度高、质量好、中和力强、副作用少 ,是治疗孕妇毒蛇咬伤的安全特效药物。孕妇抗生素的选择和抗过敏等药物的应用一定要坚持孕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