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常规HE染色过程中,要求切片核浆对比要分明,细胞浆染色质量的好坏亦至关重要。伊红是细胞浆常用的染色剂,其配制方法较多,多用水溶性伊红染色液,在染色过程中发现水溶性伊红染色液易出现着色过淡、核浆共染及染色后的切片置一段时间后易褪色等现象,给观察切片的组织形态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根据伊红的化学性质和染色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传统伊红染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良,收到了理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将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先接受第1周期低剂量给药,即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每片含非洛地平5 mg和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非洛地平缓释片,含非洛地平5 mg)各1片,然后分别每日口服受试制剂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各1片,连续7 d。第1周期结束后,2组再交叉进行第2周期研究,给药方案同第1周期。随后进行高剂量研究,即2组所有受试者均单次口服受试制剂2片。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与合用2种单方参比制剂所测得的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除口服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拉Tmax比口服参比制剂的受试者平均提前0.6 h左右(P<0.05)以外,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次低、高剂量给药的药动学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AUC和Cmax均随给药剂量提高而增大,除接受高剂量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Tmax较接受低剂量的受试者平均延迟0.4 h左右(P<0.05)以外,两者间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动学参数在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LC-MS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及线性关系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口服受试制剂与同服2种单方参比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查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成分及其代谢特征。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收集到的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胆汁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Masslynx V4.1工作站中的Single Mass Analysis功能,初步推测吸收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式。在大鼠血清和胆汁中,初步鉴定出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α-异丁基苹果酸酯原型产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和胆汁中,共鉴定出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脱糖后硫酸化代谢产物和二氢菲5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生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白及有效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可吸收成分和代谢特征,为阐释白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筛选和规范诱集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成虫的最佳糖醋酒液配方及最佳发酵时间,确定发酵液中的挥发物成分。【方法】优选以单一纯物质糖、醋、酒和水进行混配的配方A, B, C和D, 其配比分别为蔗糖(g)∶乙酸(mL)∶无水乙醇(mL)∶纯水(mL)(m/v/v/v)=3∶1∶3∶80, 3∶1∶3∶160, 3∶1∶6∶80和1∶1∶3∶80及常见配方E[白糖(g)∶白醋(mL)∶白酒(mL)∶自来水(mL)= 6∶3∶1∶10(m/v/v/v)],分别并采用Y型嗅觉仪及GC-MS测试和分析小地老虎成虫对发酵1~15 d后的糖醋酒液的趋性及发酵液中的挥发物成分。【结果】趋性试验结果表明,糖醋酒液B配方对小地老虎诱集效果显著优于A, C, D和E配方,C配方次之。小地老虎成虫对B和C这两种配方发酵8 d发酵液的选择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未发酵及发酵5 d和7 d外的其他发酵时间发酵液的选择反应率。挥发物成分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糖醋酒液B配方发酵8 d发酵液的挥发物共有4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7种烃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4种醇类化合物、5种酯类化合物和5种醚类化合物。而且发酵8 d的糖醋酒液B配方与其未发酵以及发酵4 d和发酵12 d的糖醋酒液B配方之间的挥发物成分差异较大。【结论】优选并明确单一物质糖、醋、酒和水进行混配的小地老虎食诱剂配方(3∶1∶3∶160, m/v/v/v),其糖醋酒液通过发酵可以产生增效作用,最佳发酵时间为8 d。  相似文献   
15.
嫁接对薄皮甜瓜养分吸收、伤流液中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薄皮甜瓜品种‘玉美人’作接穗,以白籽南瓜‘圣砧一号’为砧木进行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的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南瓜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增强,其伤流量比自根植株的大,植株吸收氮钾的能力高于自根植株,而吸收磷的能力则有所降低。伤流液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s)和脱落酸(ABA)的浓度均低于自根植株,但ZT和GA的含量高于自根苗,而ABA的含量低于自根苗。嫁接植株的增产效果显著,其平均单瓜重和667m^2产量均高于自根植株。  相似文献   
16.
新疆雪莲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液-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疆雪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Luna C18为分析柱,用乙腈-0.1%醋酸梯度洗脱,获得分离度较好的新疆雪莲药材HPLC分析条件。通过10批样品的分析和对照,标示出12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大于0.92。最后通过HPLC-UV-MS/MS联用分析鉴定出其中7个化学成分。该方法可为新疆雪莲药材指纹图谱和质量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晓艳  韩苗  韩天富  韩峥  王钢 《微生物学报》2022,62(8):3124-3136
【目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气-液界面能够影响细菌的运动和养分的传输扩散,进而调控微生物的种群互作和群落结构。因此,系统地认知微生物在微观界面的运动特征对于理解和解析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微流体显微系统(超高速荧光显微镜和数字全息显微镜),以具备主动运动能力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解析了细菌细胞在气-液界面的二维运动特征和气-液-固界面的二维与三维运动特征。【结果】PAO1既能在气-液界面处执行近似直线轨迹的运动,也能在气-液界面下方执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圆周运动(最小曲率半径Rmin=3μm)。在气-液-固界面处,6.45%的不运动细胞聚集于气-液-固界面边缘处,并在该处完成不可逆附着;同时,游动细胞由于受到液滴内部毛细管流和马兰戈尼(Marangoni)涡流运动的综合作用,直线游动至距界面约40μm内的区域后,其运动轨迹转变为垂直界面方向返回或以近似界面平行方向运动并附着,这些行为显著调节了PAO1的空间分布,促使了其朝向气-液-固界面的迁移,表明个体PAO1的鞭毛在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方法:采用不同pH值(6.0、7.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对39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进行不同时间(6 h、6 h-12 h、1 d-7 d)的固定处理。以细胞角蛋白20(CK20)为目标抗原,运用OIympusdp 70图像采集分析仪抽选出混合甲醛固定液最佳免疫组化染色的pH值及固定时间。结果:经pH值为7.0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阳性率为92.31%,高于经pH值为6.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的76.92%、74.36%,且经pH值为7.0、8.0处理后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混合甲醛固定液的固定时间在6 h-12 h时的阳性率为94.87%,高于固定时间为6 h、1 d-7 d处理的30.77%、76.92%(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淋巴结标本,以CK20为目标抗原,选择pH值为7.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6 h-12 h能够得到质量较佳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苦荞麸皮粉中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成。方法:采用碱法提取-等电点沉淀分离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w/v)、pH、时间等3个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 (Box-Behnken 中心组合)优化苦荞麸皮粉蛋白提取工艺。结果:料液比、pH、时间对麸皮蛋白提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料液比> pH>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pH 10.5、料液比1∶35、时间3 h 40 min,此条件下苦荞麸皮蛋白提取率为(97.31±4.64)%。结论:本研究为有效开发利用苦荞麸皮粉的蛋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观察MrgA (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的分布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的表达变化,为触液核通过MrgA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按照文献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大鼠模型,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和热痛敏刺激仪监测大鼠痛行为,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追踪和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并比较MrgA在正常和CCI大鼠触液核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CCI大鼠第5、7、10、14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降低,Mrg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有分布,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达到峰值时触液核Mrg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触液核可能通过MrgA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