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单楠  张雯  唐夫凯  潘扬 《生态学杂志》2019,30(2):463-471
区位选择是水生态屏障研究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针对河川型水库入流方式多样、地形起伏大的特征,本研究从水生态屏障的非点源污染去除功能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通量分析的河川型水库生态屏障区位选择方法.以我国三峡库区为例,选择库区典型研究区运用该方法进行生态屏障区位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三峡库区沿岸100 m宽度的设计方案,研究区内水生态屏障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中,最佳功能区仅占设计面积的11%,无效区占设计面积的10%,流域内79%的总氮与93%的总磷集中在占生态屏障区总面积21%的区域进入水库.根据污染物通量及流量通量过程,可提取出高污染通量汇流区域及高污染物浓度区,根据保护目标,分别对应开展以污染物总量削减及污染物浓度达标的生态工程措施.采用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地形对污染物质通量的影响,划分出水生态屏障的重点保护区域,能有效解决河川型水体的水生态屏障区位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蒺藜皂苷(STT)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及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以荧光法检测AGEs体外形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诱导型NO合酶(iNOS)活力和超氧阴离子水平(O2-.)。结果显示STT促进AGEs形成,并加剧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生长抑制,提高细胞NO分泌,增加iNOS活力和O2-.水平。与海可、替告皂苷元作用进行比较,发现STT的细胞损伤作用可能是海可皂苷元引起的。提示STT未能抑制体外AGEs形成,对AGEs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无明显保护作用,反而可能通过增强iNOS酶活加剧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不同营养状况下NGF诱导PC12细胞发生周期阻滞过程中p53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53在PC12细胞周期阻滞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53和p21^WAF1/CIP蛋白水平.结果显示1%FBS(Fatal Bovine Serum)和50ug/L NGF(Nerve Growth Factor)均可诱导PC1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在10%FBS 50ug/L NGF处理的细胞中,p53和p21^WAF1/CIP1均增高,而使用MEK抑制剂U0126(10umol/L)可以抑制这一增高.在1%FBS处理的细胞中,p53水平增高,p21^WAF1/CIP1却未见明显增高;进而加入50ug/L NGF作用1h后,p53显著降低,6h后再次升高,并持续至24h.可见p53在50ug/L NGF和1%FBS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中均发挥作用,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金耳菌丝体多糖(TMP)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烟酰胺,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饲料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50和100mg/(kg.d)剂量的TMP连续灌胃48d,监测血糖,测定血清胰岛素、体重、脂代谢及抗氧化系统部分相关指标,并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结果显示,TMP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水平,并极显著提高受试模型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TMP能显著降低糖耐量实验中糖负荷后120min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含量。上述结果表明TMP可有效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纠正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啤酒麦芽根为试验材料,建立了适合麦芽根中磷脂酶D制备及活性测定的技术体系.磷脂酶D标准品在0.3~3.0 mU酶量范围与荧光物质的生成量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01;孵育时间在0~45 min内,荧光物质的生成量与孵育时间呈线性相关.检测麦芽根处理后湿粗酶样的酶活为3.45 U/mg.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且操作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利用病原菌序列差异,对病原菌特定基因和位点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发现和鉴别病原菌的分类和特征,对传染病快速诊断和溯源具有基础性意义和重要价值.本文旨在覆盖中国重要传染病的103种病原菌,寻找各分类阶元中特有的同源基因,并从中挑选出适合用于病原菌鉴定、分型的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方法,对已有全基因组序列的275株病原菌的836415个基因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明确菌株的门、纲、目、科、属各分类阶元中特有的同源基因集合;通过COG功能分类方法,对同源基因集合进行功能注释,并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内的保守基因功能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寻找到适合鉴定和分型的不同分类阶元(门、纲、目、科、属)的同源基因集合共19563个(门2891个、纲1016个、目3601个、科10130个、属1925个).对同源基因功能的分析表明,适合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的基因在不同分类阶元中,表现的功能存在较大差异.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病原菌在不同分类阶元中,同源基因表现出的功能也存在差异.该结果将为对在中国广泛存在的病原菌进行检测所涉及的探针、芯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加快目标探针的筛选工作.同时,研究也是首次将世界范围内的全基因组数据和中国重大传染病涉及的病原菌紧密联系结合,为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开展区域性、有针对性的病原检测和监测,提供候选基因和位点筛选的新方法.相关结果在细菌的元基因组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云南泸西县汉族群体1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应用AmpF?STR?Y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扩增156名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7个Y-STR基因座, 用ABI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检测, 计算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 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国内外其他16个群体的遗传学资料, 分析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云南泸西汉族男性群体中, 共观察到154种单倍型, 其中152种为仅观察到1次的单倍型, 2种单倍型观察到2次, 单倍型多样性(HD)值为0.9998, 基因多样性(GD)值在0.3901(DYS437)—0.9632(DYS385a/b)。17个群体遗传距离分析提示, 国内人群云南泸西汉族与湖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小(0.005), 与闽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大(0.035); 在中国周边群体中,云南泸西汉族与新加坡华人的遗传距离最小(0.015), 与日本人和马来西亚印度人群的遗传距离最大(0.060)。结果表明, 17个Y-STR基因座在云南泸西汉族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适用当地的法医学应用。与其他民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对了解各群体的起源、迁徙及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数据,通过分析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动态指数等参数,结合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人工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旨在预测人工梭梭种群演替趋势,为退化人工梭梭种群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林个体占总物种数的90.1%;(2)人工梭梭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为稳定型种群。不同区域人工梭梭种群的第Ⅰ、Ⅱ、Ⅲ龄级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3)动态量化结果显示人工梭梭种群总体均表现为增长型,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4)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个龄级时间后,种群Ⅱ、Ⅳ龄级个体数量大幅度增加,人工梭梭种群发展趋势较好。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针对该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较高的问题,未来建议加强对第Ⅰ、Ⅱ、Ⅲ龄级幼株的精准抚育管理,通过人为辅助措施提高幼苗的保存率,促进人工梭梭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获得灵芝孢子副产物五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羟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抗脂质过氧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清除上述自由基,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同时对小鼠肝脏自氧化及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灵芝孢子副产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12个葡萄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AP)法测定其果肉硬度、弹性、黏着度、胶着度、咀嚼性和回复性等TAP质构参数,对其果实口感质地进行分级评价;测定葡萄果肉细胞壁组成物质(水溶性果胶、原果胶、纤维素)的含量以及PG、PEP、PL、CE等关键酶活性;采用组织切片法观察了葡萄果肉组织细胞的显微结构,测定其细胞面积、周长、长度、宽度等细胞结构参数和纵横比、圆度等细胞形状参数,以探讨各指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细胞壁组成物质、关键酶活性和细胞形态参数与果肉质地的关系,为葡萄果肉质地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2个葡萄品种果实果肉可评为脆、酥脆、硬、中等、软5种口感质地类型等级。(2)葡萄果实质构参数以及果肉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关键酶活性、细胞形态参数和显微结构在各质地类型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质构参数中果实去皮TPA硬度、胶着度和咀嚼性等指标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75.16%、65.57%和65.25%;细胞壁组成物质及关键酶活性指标中纤维素含量及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8.12%和37.59%;细胞结构指标中细胞面积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64.91%。(3)葡萄果肉质地评级分数与果实带皮和去皮测定的质构参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带皮TPA硬度、胶着度和咀嚼性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578*、0.751**和0.789**;果肉质地评分与果肉细胞壁组成物质原果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679*),与水溶性果胶/原果胶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0.860**),而与其余的果肉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和4种关键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性;果肉细胞结构参数、形状参数与果肉质地评分及质构参数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酥脆果肉品种果肉细胞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软肉品种果肉细胞解体,细胞壁边界不清。研究表明,葡萄果肉硬度主要受果肉细胞降解影响,水溶性果胶/原果胶比值越高,果肉质地越软,水溶性果胶/原果胶比值以及带皮测定TPA硬度、胶着度和咀嚼性等指标可作为葡萄果肉质地的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