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人妊娠5-8周的胎盘绒毛经匀浆后,用2mo1/Lurea-PBS提取,通过Heparin-Sepharose4B亲和柱层析,再经SepharoseCL-6B凝胶过滤层析,得到人早期胎盘纤维连接蛋白(earlyplacentafibronectin,epFN)。经还原及非还原SDS-PAGE和免疫印迹电泳分析,epFN分子量约500kD,是由两个250kD亚基组成,与人足月胎盘纤维连接蛋白(termplacentafibronectin,简称tpFN)相似,而大于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plasmafibronectin,pFN)。epFN与抗人pFN抗体及抗人羊水纤维连接蛋白(amnioticfluidfibronectin,简称amFN)的三个主要功能区单抗均可发生反应。与五种植物凝集素结合力实验表明,epFN在糖基组成上与pFN和tpFN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比较了~(125)标记的氨甲喋呤-人血清白蛋白-单抗79(MTX-HSA-McAb79)和氨甲喋呤-人血清白蛋白(MTX-HSA)两种结合物的血浓度及在肝、脾、肾等重要脏器的组织分布。发现前者的生物利用度大、血的清除率低、且肝脏等重要代谢器官对它的摄取也低。 在MTX-HSA-McAb79结合物的稳定性研究中,首先采用纸层析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证明结合物中酰胺键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采用SDS-PAGE结合放射自显影术,再通过薄层扫描定量,研究了结合物中二硫键的稳定程度。结果表明:二硫键相当不稳定,腹腔注射后1h即有60.5%的二硫键断裂,24h则高达92.9%。r-扫描显示MTX-HSA-McAb79在肿瘤部位的浓集不理想,这与二硫键稳定性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探索新的交联剂和交联方法,增加结合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将是今后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我们应用破伤风类毒素体外免疫的人扁桃体细胞和人-鼠异源骨髓瘤RF 系细胞进行融合,从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89112—50,并通过克隆化筛选获得了两个亚克隆,其分泌的抗体是抗原特异的,和三种抗原(OVA、TC-S、FYG)都不交叉,分泌抗体的功能也比较稳定,在培养瓶内连续扩增传代13次后,仍维持相当高的抗体分泌能力,在常规传代培养过程中所收集的培养物上清液中抗体的含量平均为69.6μg/ml。  相似文献   
104.
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作为治疗中重度和难治性哮喘的特效药奥马珠单抗治疗费用相对昂贵,生物类似药CMAB007的研制可以降低治疗费用。本研究用质谱分析一种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CMAB007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分别从氨基酸分析、肽图、N/C端序列,还原质谱,寡糖含量,N糖分析等层面对CMAB007和奥马珠单抗进行了系统的比对研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基础。结果表明CMAB007和奥马珠单抗氨基酸序列一致,赖氨酸剪切也基本一致,带唾液酸修饰糖形和带核心岩藻糖形比例相近,高甘露糖形比例差异不大,CMAB007略低于奥马珠单抗。因此CMAB007满足生物类似药在结构比对上一致性的要求,有望成为国内首先上市的重组抗人Ig E单克隆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血清IgE水平及嗅功能变化探究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80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0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鼻出血、口咽干、鼻腔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血清IgE、CD3+、CD4+、CD8+)、鼻内镜检查结果(炎性渗出、水肿、囊泡)、嗅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IgE、CD8+水平、鼻内镜检查结果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CD3+、CD4+水平和嗅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嗅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克罗恩病伴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2罗恩病伴有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予禁食或流质饮食、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内科常规治疗,并予美沙拉嗪、强的松、硫唑嘌呤长期口服。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治疗第0、2、6、14、22、30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治疗30周时,检查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肝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记录CD疾病活动指数,行肠镜检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30周末,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内镜下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血沉和CRP水平、CDAI较第0周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内科常规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CD伴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EGFR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EGFR蛋白在胃癌耐药细胞系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WST-1检测EGFR特异性抗体Cetuximab对胃癌耐药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SGC7901/ADR胃癌耐药细胞系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多数化疗后进展的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高于化疗前组织,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Cetuximab可抑制SGC7901/ADR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对部分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EGFR过表达是胃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之一,Cetuximab可逆转EGFR高表达耐药细胞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 (MO19390)研究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化疗d1静点,以后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方案为175mg/m2紫杉醇,d1,卡铂AUC=6,d1,每3周重复.化疗4-6周期,贝伐珠单抗每3周应用一次直至病情进展.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同时,对可取得肿瘤组织标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EGFR和KRAS突变检测.结果:13例患者中,发生5级肺动脉栓塞1例,4级脑梗塞1例,4级蛋白尿2例,3级鼻出血1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出血(69.2%)、蛋白尿(46.2%)、高血压(38.5%)、咯血(30.8%)、流涕(30.8%)、头晕(23.1%),大多程度较轻可以耐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53.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46.2),总有效率53.8%,疾病控制率100%,中位PFS 7.7个月,中位OS 16.1个月.6例可进行EGFR和KRAS突变检测的患者中,1例存在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存在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4例未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6例患者KRAS突变均为阴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PFS和OS,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9.
烯二炔类抗生素是一种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烯二炔结构是其活性中心。该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却因毒性较大难以直接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人员展开了烯二炔类抗生素靶向药物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其肿瘤靶向性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归纳总结了已报道的天然来源的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及其活性代谢物,并重点介绍烯二炔类抗生素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与化疗相结合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CD20阳性的DLBCL患者,采用利利妥昔单抗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56例患者治疗艹6个周期,占66.67%;有28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占33.33%。8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初治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复治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是否存在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等变量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5年,治疗后第l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8.1%(74/84)、72.62%(61/84)、60.71%(51/84)、60.71%(51/84)。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以及治疗效果等变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对初治患者而言,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时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