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紫杉醇在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不适合手术或者放射治疗的患者(包括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注射紫杉醇170 mg/m^2、卡铂5 mg·mL^-1·min^-1、贝伐珠单抗12 mg/kg治疗,每20 d一次,并记录期间的不良反应,直至疾病有所缓解或其毒性有所限制。总共有38名患者接受了平均8个治疗周期(范围2~25),中期随访值为18.5个月(范围2~29)。结果显示,19名患者(50.0%)经历完全反应,而15名患者经历(39.4%)部分反应,平均持续时间为6个月。3级和4级血液学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例(39.4%)、白细胞减少症13例(34.2%)、贫血症13例(34.2%)、血小板减少症11例(28.9%)。1名接受过骨盆照射的患者发生了2级直肠阴道瘘。本研究表明,紫杉醇、卡铂和贝伐单抗的组合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 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其间,贝伐珠单抗所用剂量为7.5 mg ? kg -1,在化疗第1 d 静滴给予;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或不加铂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及替吉奥以及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各治疗方案每3 周为1 个周期,持续4 个周期,然后维持治疗,直至受试者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按RECIST 1.1 版评价疗效,按NCI-CTC 4.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8 例受试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 例(39.3% ),稳定16 例(57.1% ),进展1 例(3.6% );客观缓解率为39.3% (11/28),疾病控制率为96.4% (27/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 个月。亚组数据分析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各方案亚组中,培美曲塞方案受试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 个月,疗效最好,较其他各方案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Ⅰ ~ Ⅲ度高血压以及Ⅰ / Ⅱ度蛋白尿/ 出血/ 发热。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单纯化疗有一定改善,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对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患者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对照组单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56.00%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A242、CA19-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减低等胃肠道反应,乏力,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脱发,贫血以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等,其中观察组乏力,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探讨参一胶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随机数表法,把在该院治疗的8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于化疗结束后1 h予贝伐单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9周后,比较两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以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通过比较发现,治疗组短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及血清IFN-γ、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h2及IL-4、IL-10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该研究证实,参一胶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可提高短期疗效并能降低化疗带来的部分不良反应,其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突变率为30%~50%,并且KRAS基因状态与抗EGFR抗体疗效的密切相关.常用的直接测序法其检测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法检测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探索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收集2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2,3号外显子).将KRAS基因突变型DNA(p.G12D)和野生型DNA梯度混合稀释,突变型DNA浓度分别为40%、20%、10%、2%,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进行检测,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在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5例2号外显子突变,p.G12D 2例,p.G12V 2例,p.G13D 1例,3号外显子未检出突变.HRM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的检出限可达2%,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的检出限为20%.结论:HRM法比直接测序法灵敏度高,能精确检测出结直肠癌石蜡标本中低浓度的KRAS突变,有望应用于临床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1例,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方案中加用贝伐单抗,用法为5mg/kg,每2-3周1次,与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完成2-3周期治疗后评定疗效,观察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PR1例,SD11例,PD9例,客观缓解率为4.8%,疾病控制率为57.1%,中位TTP为3.7个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3%(3/21),鼻衄发生率为4%(2/21)。结论:二线治疗中使用贝伐单抗,对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有限,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A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B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缓解率、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控制率、恶心呕吐、头晕、延迟性腹泻、肝肾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尿蛋白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骨髓抑制和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西妥昔单抗易引发骨髓抑制和皮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并进行有效预防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以其特异性高、副反应轻的特点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是除EGFR突变及KRAS突变之外的另-个重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该融合基因在年轻、不吸烟或少吸烟、腺癌、无EGFR和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该融合基因阳性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对于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则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关于该药的临床试验表明:总有效率达57%(46例确定为部分缓解,1例确定为完全缓解),估计6个月无进展生存概率为72%,常见的副反应是1、2级胃肠道反应。该基因及该药的发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